2010年7月31日 星期六

重新上路

走進印描


        為什麼我對著相片畫的花越看越不像花深思其因有二


        第一是因為我未對蜀葵寫過生就是在現實的生活中未有細緻的觀看過蜀葵。第二是沒有看過別人的畫,是如何表現蜀葵的特性。單憑一張相、想當然就作畫了,畫得好才是天方夜譚。對一個全無畫過畫的人而言、曾經有過一時的喜悅,很快便會變得煙消雲散。對藝術來說,完美就是一個追求,何況我的“作品”遠遠未入流呢。


        本來我對蜀葵也不是情有獨鍾。今年的花展上,蜀葵花與其高大的形象反差極大才引起了我的注意,隨手拍張留影而已。剛巧網友葉子也以此題材,畫了一幅不一樣葉子的蜀葵畫。我和葉子相熟、言談甚歡,於是就和她“對簿公堂”討論開了。一場的神推鬼擁,使我也畫起蜀葵來了


        偶爾在一本畫冊中發現了蜀葵的畫,一時使我雀躍。蜀葵花是多皺摺的重瓣花,要畫得好的難度原來很高。這樣勁、這樣勁,偏我遇上!?


在這本的畫冊上也有一種秋葵是單花瓣的,其葉子的形狀與葉子的蜀葵畫卻是一模一樣。或許此一葵類品種甚多吧。


        既來之則安之。又要大破慳囊買了一卷宣紙回來,老老實實的用鉛筆印著臨摹。宣紙厚只能一邊臨一邊的偷看、再加記憶,畫了一角的雨後蜀葵圖。高枝雖是折了,花還顯示著頑強的生命力。


        這次是一張宣紙畫到尾,勇往直前加上用心,只許勝利。結果還是像個樣子,自評六十分。


 

著色習作  1.jpg


        著色最大的喜悅莫過於是調色了。簡單的幾種顏色,調出了千變萬化的色彩。一步一步的接近理想顏色,本身就是一種的享受。


        在對描上色中、領略別人的經驗比自己亂闖成效更大,印描的確是不可缺的一課。


以後要到室外寫生了!


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

樂極忘影

圖文還可共欣賞


        進入台北101是直上89樓觀景台開始的,在360度的觀景台上已令我感慨不已。通過一條投影台灣歷史圖片的“時光隧道”,下一層樓便是“88精品寶石 藝術館”。


        我本是來看風土台灣的,根本就沒有想到“尋寶”的事兒。突如其來的奇珍異寶,眼前的興奮莫明是不可想像的。件件皆珍品,是可遇而不可強求。台灣人也真大方,任拍﹙照﹚唔嬲。剔透的紅珊瑚樹、紅玉石的鷹、雕刻精湛的七彩天然玉石……,除感受到天然的靈氣外,匠人的鬼斧神工也令人嘆為觀止、目瞪口呆。


 

美麗的珊瑚  1.jpg


美麗的鷹  1.jpg


七彩玉雕.jpg


紋理大花瓶  1.jpg


紋理大花瓶  3.jpg


我僅記得是這裡也攝、那裡也影了,一鼓腦兒的興奮不停。回到香港在整理我的旅行相片時,怎麼只得幾張了?啊,歡樂也有忘形時幾張也就幾張吧,圖文還可共欣賞。這不得不說是這次旅行的極大遺憾!


 


2010年7月27日 星期二

書展雜談

天外天


        本來我是沒有去看今年書展的念頭,因近幾届的書展越看越沒有興趣。上一届書展的0靚模“獨領風騷”,我更覺是行人止步。今年過濾性的摒除0靚模而有書商在書展場外造騷﹙Show﹚,這一現象引起了人們更多的注意。


        主辦單位貿發局的高調創舉,誘發我成了52萬參觀者的一分子,更多的“有﹙知﹚識之士”也成了座上客。


        書展當然是受制於香港的“商業文化”的影響,我也看到了大陸的一些參展書商作出了試探性的嘗試,高質素而言之有物的書也出現了。香港究竟是不是文化沙漠了?放在灘檔地上一堆堆的書才是上品,桌上放的卻是莫名其妙的書群。這種倒捲珠簾式的設計,是為迎合被扭曲了的香港文化而來。


        一向知識性被看高一線的開放型大陸書,也是我的首選去處。越是不出名的出版社其書的質素也越高,這一事實當然有著很多的原因,但也不必說得太清楚。歷年的書展經驗告訴我,越來越多言之無物本地書、不看也不會有太大的損失。


        我一向對書都有感情,一個又一個的書架都爆棚。一次又一次的發誓不入書店了,但都敵不了這個書癡,整理好一堆又是一堆。這次也買了三本:《鬼才倫文叙》、《金瓶梅可以這樣讀》、《破解中國帝王基因的神奇預言萬年歌》。了解老話本、新思維,人才能與時並進。


 

書  2.jpg
  
書  3.jpg


        在這裡也看到兩本香港式的“即食麵”書。一本是由於近期有廣州擬取消廣東話廣播,而引起反彈的一本是撐廣東話的書。另一本則是曾是富士康人,控訴血汗工廠的書。這本昨日黃花,對善於失憶的香港人並沒引起太大的興趣。我拿來看了一下,薄薄的上下兩冊要價也高了些。被曝光了的富士康資料很多,香港的即食文化其深度也不會好到那裡。富士康文化也該壽終正寢了。


        在書展的會場四周的牆腳下坐滿了人,我想大概是書展看累了才坐下休息一下吧,原來卻是聰明的香港人在與書商鬥耐力。大會宣佈最後一天下午5時書展結束,2時就有參展商開始打包了。一時間的全場6折響聲不絕,人龍處處、再沒有閒坐的人,真正的購書潮令全場一片沸騰。


香港特色,妳真可愛!


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努力與回報

驚訝接連的來


        我的著色圖畫最後也完成了葉的部分。最初還有著一點兒的喜悅,但越看越有失落感。對著相片臨摹的“畫”,連自己都不覺得它是蜀葵。光的表達自不必說了,花的細緻部分連相片都看不清,如何能畫好一張畫呢?只能是一片紅紅綠綠的顏色而已。照片原也不是為畫畫而攝,一張即興的相也不能對它太苛求啊!


 

完整的著色.jpg


        無奈之餘想到了我的白描圖來。先前COPY了好幾張的自製葉片描黑帖,我想不要浪費了,也不要一下子就畫上無關痛癢的十八描。如何利用它,我想出了新的嘗試:用硬毛筆、軟毛筆、簽字筆作“印描”試試看。


        毛筆因自己的功力淺,當然仍是糟糕得很。


        硬毛筆從吉之島10元商店買的,是不用醮墨的那一種。寫起字來覺得很硬,用來描線又覺得很軟,線條還是粗細不由人。


        軟毛筆就是畫畫用的中國毛筆。畫著畫著,竟然比硬毛筆更順暢。大概是我與牠也混了一些日子,大家都有一點感情吧。


 

軟毛筆印描.jpg


        最後用簽字筆進行“印描”。一種腳踏實地的感覺由然而生。筆尖與紙的緊密接壓,描出的線條竟有90 %的重合。


 

簽字筆印描.jpg


我一下地驚異了――就是我手腕“定力”不足!於是乎,再拿上軟毛筆在畫壞了的紙上畫我的十八描中的水平線。


畫呀畫。!竟然間中也出現一些“理想”均勻的細線來。一種驚人的發現:老實還是有回報的!


2010年7月22日 星期四

台北的奇蹟―3

101觀景台


        其實台北101的賣點就是觀景台整個的89層的外牆鑲嵌著雙層通透的玻璃。它像飛機中的窗口一樣的密封抵抗著高空中的大風。一個360度近4米 高的玻璃幕牆,把整個的大台北都示於眼底之下了。


 

觀景台  11.jpg


觀景台  9.jpg


觀景台  3.jpg


        一個大城市能無遮無掩的展示在遊客眼中,也需要很大的膽識。風景的秀麗自不必說,整個城市的建設均衡有序、最是難能可貴。要高樓麼?有一座101層的就夠了。台灣並不熱衷於房地產,多數是10多層的樓房。五六層的樓房多的是,但也不影響市容的整潔與人民的安居樂業。在高高的觀景台上方圓百里,你看不到破舊的貧民區,這才是最難最難的啊!亞洲四小龍的台灣竟然遠離石屎森林,怎不算是台北的奇蹟


 

觀景台  10.jpg


觀景台  4.jpg


        一個新奇的發現。建築在山邊低矮的房子群中,褐色或淺綠色的屋頂引進了人們的眼簾。是低收入人們的鐵皮屋?在大片的高樓大廈中也有人在天台大搞潛建?於是乎用長焦鏡把它拉近,褐色屋頂是大量吸收日太陽的熱生產熱水的,有些地方也還看到了儲水罐。淺綠色的屋頂的,很多都種上了花草。除享受綠色幽雅的空中花園外,大廈也得到降溫。有一點卻是真的,除大商場有足夠的冷氣外,很少發現民房裝了冷氣機。台北市政府努力的推廣綠色環保,軟件、硬件都有了。怎不敬服台灣人的精神!


        遙看大陸盛行的“穿衣戴帽”門面工程幾十年都未變,真是感慨良多。這是應付上級官員檢查的公開秘密,民間戲之為“大牆﹙腸﹚後面”……。


        那天正值風和日麗,一直可以看到遠方的淡水。風景實在的美,大批的遊人都在此留下美好的一刻。攝影發燒友的長短火鏡頭,也就有了用武之地。每一個的遊客至少也有一部照相機,閃光燈老是閃爍不停。


 

觀景台  1.jpg


        這裡的旅遊紀念品店要價實在太高了,點綴多於實用、少人問津,或許只有外國人才有此雅興。在這裡我甚少看到外國人,最多的卻是大國崛起的旅行團。不過也好,有比較就會有鑒別。


2010年7月19日 星期一

多餘的慬慎

放膽的去畫


        717,我終於完成了我的對描畫稿,以後就要進入水彩著色了。


完整的鉛筆對描.jpg
 


        辛辛苦苦的畫稿在塗色時弄壞了,豈不又要卷土重來。於是乎又求助於掃瞄器複印了4份,4份都填不好不如返鄉下耕田啦!


        為了更好的掌握事物的細節,我在圖書館借了幾款教畫工筆畫的書。反正花鳥草竹都有了,看看大師們教人如何落筆、如何著色……。異曲同工之妙,使我覺得水彩畫有如油畫一樣可以多層複蓋,中國畫更多了一種技巧的滲色都溶合到畫面來,更了解到為什麼作畫用三枝顏色就夠的道理。


參考書  1.jpg


 

參考書  2.jpg


調色的運用一般而言並不太難,當然是不可與大師的運用相纔美了。入門級的畫,自我感覺良好就是最大的歡樂。


        不約而同,我與卜友葉子都使用著同一招式;對著工筆畫塞進自己的“私貨”。成年人學畫自娛,恐怕也算是另辟溪巧吧,更何況是我臨老學吹打呢!


        今日先畫花,隨便找一張複印品試著色。因為還有3 張複印品呢,不夠用再COPY也無妨。於是乎冇有怕,大膽的著色了。


        依本本提示、先畫最上的一朵花,不理想。改變方式畫右下角的那一朵,顯出了曙光。左下角的那一朵放心的畫、而初露神韻,進入心有靈犀的喜悅。


 

花的著色.jpg


        4張複印品的根源,說到底就是缺乏信心。學東西就要勇往直前,敢於失敗就離勝利不遠了。我曾在哪裡聽過這樣的格言呢,現在記不起了。


        3 張的複印品呢?用作十八描練習吧!


2010年7月16日 星期五

台北的奇蹟―2

台北101高速電梯


        到台北101,一定要乘坐這裡的高速電梯。你不要吝惜400元新台幣的一張入場券,參觀以後定會覺得值回票價。世界級的高科技,也不是隨意就可碰上。


        世界上,最高時速達1010公尺的電梯僅此一家。台北101大樓地庫2 ~ 5 層是停車場、地庫1層是飲食廣場,1 ~6樓是購物商場、高速電梯的入口設在5樓。


        台北101高速電梯由第5層直達89層共382公尺,由日本東芝﹙TOSHIBA﹚株式會社興建。可載24人,上升最高時速是1010公尺、下降是600公尺。上升至89層歷時37秒,由89層下降至第542秒。


        在梯廂內有一彩色的屏幕,即時告訴你高速電梯的數據:第幾樓層、上升速度、即時高度、累積計時等,真可謂一目了然、也是一種享受。


 

台北101高速電梯  2.jpg


,在89樓大廳的顯示畫屏上,高速電梯的資料用中英文變換著報導即時狀況,使旅遊者都在掌握之中。


 

台北101高速電梯  3.jpg
 
台北101高速電梯  1.jpg


在如此高速的電梯之運行中,人們並沒有失重和壓迫感,這也是台北101高速電梯的驚人之處。根本連腿都沒有彎一彎,89樓就到了。這個世界級的科技,看來也是靠阻尼。只有密封式的陀螺儀技術,才能解決“失重”和“失速”。話雖這麼說,解決工藝上的難度卻可是一門綜合的科學啊。這也是一個世界第一!


地庫的飲食廣場淋瑯滿目、處處飄香。到此不嘗一嘗真正的“台灣珍珠奶茶”,確實像未到過台灣一樣。坐在寬大的廣場大廳上,品嘗著即叫即製、清涼滲心的“台灣珍珠奶茶”,四周的環境揚溢著一種海島的風情。


我今天拿著台北101觀景台的入場券,還是愛不釋手。一次售出多款不同圖案入場券的點子都想到了,台灣人實在的聰明。


 

台北101入場券  1.jpg


台北101入場券  3.jpg


這裡的一切,確實使我獲益良多。


2010年7月14日 星期三

似夢神遊

葉子飛躍 的啟示


        我曾經為卜友葉子在學畫畫中的突然提升而歡呼


        一日又在描我自製臨摹的帖子畫筆老是不聽話,不是粗細不均就是出格。凌空提筆的描法除腕力之外,也非一日之功。老人就愛使這樣的調子,七七四十八日行不行?心想:因曾跌斷手骨,百分百的毛筆靈活當然不可同日而語。心血來潮、拋開束縛著我的印著臨摹,用鉛筆來個對著臨摹如何?結果卻是使我歡喜若狂,為什麼會有八成的神似?連自己都嚇了一跳!日日對著臨摹帖子,雖然毛筆不聽話,帖子的形狀卻還會入心入肺的。以自信和心領神會落筆,竟然會是一個最佳潛力的發揮!啊,又一次自身感覺良好!


 

第一次鉛筆對描.jpg


        鉛筆關的突破、白描一下子好了很多,嘗到了臨摹第一次提升的樂趣。


 

第二次鉛筆對描.jpg


蜀葵相片.jpg


        於是乎又想到了葉子的飛躍葉子作畫曾給我一個感覺,她可是一個“跳皮的小孩子”。每一次臨摹除認真之外,都會“夾帶私藏”、塞進一些屬於自己的東西,或蜻蜓蝴蝶之類、或一叢水草。在最近的一次葉子的作品《紫藤蘿與鳥》,幾片與紫藤蘿毫不相關、迎著微風吹拂的“葉子式”的葉,也深深的感動了我。葉子,妳是在搞創作啊!成年人心領神會獲得的飛躍,小孩子學畫是無法學到的!


        成年人有自己的一套習慣、觀點以及理解,不像小孩子是一張白紙容易教化。只要他﹙她﹚們知道其中的道理和運用,就會用各自的方式去嘗試,異曲可以同工。


        回想體操運動員創新了很多動作,如“童非跳”、“李寧大迴環”都是以人的名字來命名。葉子的臨摹學習方法,我覺得可以用“葉子的飛躍”模式來命名呢,因為我就是第一個的受益者!


        善於突破就是創造。前人的經驗是寶貴的。三步併作兩步走在現今的人類也並非不可能,因為時代進步了!


2010年7月11日 星期日

台北的奇蹟


能人所不能 超高樓頂不擺動


 

台北101  4.jpg


        台北101顧名思義這是台北市一座有101層的大樓,若把5層地庫也加上去就是106層了。台灣人軍真、地庫5層不計,只計地面上的樓層。它是大台北引以為榮的地標,2004年落成。台灣人是這樣寫的:標高508公尺,是世界上現時的第二高樓。由於地下發現石油而一夜暴富的杜拜,近年建了杜拜塔﹙Burj Dubai﹚才打破了2004年的記錄。


        旅遊書都說台北101樓高509公尺。相差的1公尺可能是冷縮熱脹、也可能屬測量誤差吧?台灣人並不在意為此爭長短。


台北101  1.jpg


        雖然超高的建築有著一定的難度。高,並不能代表一切!外形設計如何、外景多麼的艷麗都大有文章可做。能使遊人親身感受到它與別不同的“佳境”,這才是台北101動人之處


        超過40 ~ 50層的樓、人感覺到地板在擺動,這是正常現象。高樓受到風的吹拂就會搖晃,離地越高風就越猛。在高樓的平台,就最能感受到風的威力。像508公尺高的台北101,頂樓偏擺2公尺或以上也實屬可能。可惜91樓戶外感受高空風力的觀景台,卻為不定期開放的地方。那天不走運,無緣遇上。


        風要高樓“彎腰”,高樓就必須用它的彈性“腰力”與之抗衡。風過後,樓層就會“彈回原位”。如果“彈性”不夠,樓房便會倒塌下來。這是現實,也是常識。在左右搖擺2公尺上的樓層如何觀光?也就得由設計師去解決了。


        中國人就是聰明。在92層處的室內,4根編織的鋼帶懸掛了一個直徑5.5公尺、重660噸的鋼球。這個像鐘擺一樣的東西叫做“風阻尼器”,下面由4根油壓支柱承托著。


 

台北101  5.jpg


台北101  3.jpg


《西遊記》中海龍王有一根“定海神針”,以減低海中的驚濤駭浪。這根“定海神針”後來被孫悟空借去變成了金篐棒從此揚名天下。台北101中的“定風神球”不知道是否設計師李祖原在此得到靈感?這一個可以在3D立體空間擺動的金色大球,在88樓是它的最佳觀賞位置,人們都樂意在此留下倩影。在89樓的360度全方位的觀景層內,絲毫沒有感到“地下在搖晃”,這是中國人首創的奇蹟!


台北101  2.jpg
 


        道理說穿了連初中生都明,把它成為實踐就需要有聰明才智。設計師李祖原是一個創造奇蹟的偉人!


        88樓是實實在在的88層,並不是香港縮水的88樓。在一切造假泛濫成災的年代,“88樓”都有假。香港可算是開了一個先河,也是一個笑話!


        88樓有一個展銷珊瑚珠寶以及藝術精品的大場地,這個“定風神球”也可算是一件“寶物”了


2010年7月9日 星期五

方便與戒心

八達通與手機


        香港人隨身必帶的兩樣東西就是八達通與手機,為此而省略了不少的麻煩。現時八達通功能除乘車外,還能在一些商場內作現金支付呢,也不必為輔幣奇缺而煩惱。


        八達通卡在台灣稱為“逍遙卡”,也是台北自由行人士必不可少的伴侶。香港人生活節奏快,交通最重要的莫不如四通八達。台北人生活節奏慢,一卡在手卻是樂也逍遙。香港的“地鐵”,台北人稱“捷運”。早上上班的繁忙時段,乘坐捷運系統的人也不多,車箱內也顯得很寬敞。台北人多以女裝電單車代步,就是我們稱之的“小棉羊”。在馬路傍的林蔭樹下,就有屬於它們的專用停泊區。其中令我驚訝的是它的破舊情度,隨便在香港報廢車場的都要比它光鮮。或許是它的主人有著精湛維修技術,確保了它的安全性能。台北人的知慳識儉無處不在,對什麼都往堆填區扔的香港人心中實在有愧。


        心中一直以新台幣除4來確定物價對台北自由行的香港人而言,台北的生活指數是很低的。除旅遊景點的紀念品店外,一切都是那麼的便宜。


        習慣了坐巴士上車拍卡的香港人,拿著“逍遙卡”一上巴士做著指定動作卻被司機擋住了。他遞給我一張長形的紙牌,並說了一句“下車付錢”。心想:莫非“逍遙卡”不管用,要付現錢?一路上我在看這一張紙牌上的說明,才知道是怎麼樣的一回事。到了我的目的地――台灣故宮博物院下車,紙牌還給了司機才把“逍遙卡”在收銀機上嘟一嘟。按程收費,巴士亦不會佔你的便宜。巴士上的人不多,前門上前門落。哈哈,台北人老實!


逍遙卡及車站票.jpg
 


        我留心到台北人使用手機不多,卻不是人手一部。全世界都一樣,用當地卡打長途遠比用香港電話於海外致電香港平得多。於是乎漫不經心地到7-11買一張長途電話卡。目的無他,千里之外告訴老婆大人平安抵埗而已。


        嘩,台灣對電話通訊還有戒心,早已不存在的勘亂時期陰影今日猶在。7-11的售貨員要看護照、入台證,還要填一張大表格:居住在那一間旅館,旅館的電話號碼……。光明正大的我填就填吧,香港人就是唔衰得,那有臨陣退縮之理!好在出門前取了一張旅館的空白信箋作臨時記事之用,否則真是考起。


 


 

台灣電話卡.jpg


       我問為何如此複雜,答是政府要求。折騰了一會,7-11的售貨員還得在大表格上畫了押才能付款。真正的進入了OPEN 講”My God ! 早知如此也無謂自找麻煩了!不外乎只是一句:“老婆大人,我平安到了台灣入住了旅館,正外出找吃的呢”!


        呀,初到貴境洋相還是要出的呢!


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

臨淵羨魚 不如退而結網

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穫


 

葉子畫作  1.jpg


看到葉子的作品《紫藤蘿與鳥》,真為她的進步而驚喜。短短的個多月成績像坐火箭,怎不令人刮目相看、羨煞旁人。


成功非偶然,付出很多的汗水的她才有今天。為調整生活樂趣而開始學畫畫的我,全無功底可言,落筆打三更。


本本說:學畫先要學臨摹。臨摹又分印﹙著﹚臨、對﹙著﹚臨和默﹙記﹚臨。首先從印﹙著﹚臨開始。………


印﹙著﹚臨不就是像小時候寫描紅簿一樣麼?一筆一筆的畫呵畫。回想起童年的我,幾曾有過認真的畫呵畫!敷衍交差、蒙混過關而已。今日才知用到書時方恨少。


本本特別提醒,要用厚實的紙才不會弄髒畫本。這一點卻提醒了我。於是乎我用電腦自製了“我的描紅﹙黑﹚紙”。一著墨竟知如此的難:不是斷筆就是上細下大。我亦有自知之明,原因就是我的十八描未合格,惡補是免不了的。不要光羨慕人家葉子的功力,要刻苦才能有收穫。


 

自製描紅紙  1.jpg


自製描紅紙  2.jpg


老實的畫線吧。………我看得出來,人家寫隸書而練就的硬功,也就這樣的反映在藤條裡!


葉子啊,妳在鈐章之時就是欠了一筆:畫鳥點睛!


2010年7月4日 星期日

奇招不怕多

體溫的善用


        自身的體溫也能利用在全球一片“綠色環保”中,並非是老子的標奇立異、嘩眾取寵。


        大家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出外旅行住旅館,嘆冷氣冚棉被,很快就會進入夢鄉。雖然旅途疲倦也是一個因素,但不是必然。這個看似“阿茂整餅”――冇嗰樣整嗰樣的事,總會有它的理由。


        從人體生理上看:人在活動期間體溫都處在“高水平”;熟睡時體溫都處在“低水平”。新陳代謝的下降導致體溫下降,適度的保溫是防止抵抗力下滑的保證。老人家經常敦促年輕人:吹風扇睡覺小心著涼,尤其是吹定風。這也無不無道理。


        世界進步了,冷氣機進入大多數人的家庭。適度的冷能令人催眠,也是為什麼冬天人們特別的“好眠”的原因。


        夏天開冷氣睡眠是一個好的選擇,是不是得一直開到天亮?能不能有一種合理的節能方式?奇招不怕多,只怕你不想!比如:能不能使冷氣機具有“人性”,設有“睡眠”一檔。開機時“高冷”,逐級進入“低冷”狀態直致天亮關機。在當今的科技而言,簡直是小兒科。也是給冷氣機製造廠一個產品升級的好建議。生活上的異想天開,往往是科技發展的動力。


        在沒有這一類產品之前,我們可有“窮辦法”?世事就是難不倒“有心人”!最簡單的辦法莫過於使用隨便都買得到的24小時的“時間制”。它的每一個活動“小瓣”都是一個開關,只要按下去它就能旋轉計時。走一圈是24小時,每一個活動“小瓣”控制15分鐘的開關行為。


 

定時開關制.jpg


        睡前開冷氣機譬如設定2小時,刻按下8粒活動“小瓣”。2小時後,則自動停機了。某一刻室溫回升把你熱醒了,隨意按下幾粒再睡。若能睡到天亮,則檢視一下活動“小瓣”的數據、並把它記錄下來。經過幾天的試驗,一個屬於你自己的最佳冷氣機睡眠方式就出來了。


        “有心人”,你有興趣嘗試嗎?


2010年7月1日 星期四

並非掛羊頭賣狗肉

熱情台北


        在出境的通道上,按著指示牌找到了機場客運巴士的售票處。一排幾個櫃台的巴士公司並不都走同一路線,但都寫有停站旅館的名稱。啊,《函舍》有了一問是要轉車。人生路不熟,要我如何轉啊?售票員說中途司機會通知你的,釘上車票的小單張上在《函舍》的地方圈上了一個圈圈。這一附件,大概是他們旅遊業的旅館成員吧。上車時司機檢看車票,就知道該那一地方有人要轉車。


 

旅館資料.jpg


        另外又給了一張行車路線圖,圖中標出了沿途的上落站和旅館的實在位置。這一幅圖雖然不一定對我完全有用,也可說明台灣人的一種群體性而不是各人自掃門前雪。


 

行車路線資料.jpg


        《飛狗》旅遊巴座位不多,全都是大班椅。一種古舊的感覺,連窗簾也是古色古香的。車上幾台14吋老爺電視一路上都沒有開過。遠道而來的旅客亦無心觀看,浪費幹嘛!因為一切都在有言在先,中途轉了兩次車也沒有被“賣豬仔”的感覺。


        少線路、高效率的運作,怎麼只有台灣人才能想得出來?最後只有從珍惜資源才能找得到它的答案


        ………


        遠遠就看到了成都路上《函舍》的大招牌。司機說下車過馬路對面就是了,更囑之過馬路要小心,《函舍》門口由傍邊的小巷進。其待客的熱忱,對初到貴境的我,心情是愉快的。


        《函舍》商務旅店。地址寫明是:成都路684– 10 F ,但入口處卻是傍邊的成都路76 巷!成都路68號的地下是一商業店舖。《函舍》卻在地下後座開了一個側門出入並附設早餐的餐廳,電梯直上410 F。它的確沒有騙你,卻不是香港掌故裡“得雲茶樓”的扭六壬官司。清潔的內街、綠滕嬈繞的幽雅,台灣人很有品味


 


 

﹝台北自由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