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5日 星期六

古為今用 ?

現代的阿房宮


 

阿房宮  1.jpg


        偶爾翻閱一本旅遊書看到“復活”了的阿房宮,心中為之一震。若不是唐代詩人杜牧寫了一首膾炙人口的《阿房宮賦》、選入了《古文觀止》,事隔2300年,大家都會把阿房宮忘了


        是楚霸王項羽一把火燒了阿房宮,歷史的記載是燒了33夜。自宋朝以後阿房宮遺址被夷為耕地,現今稱阿房宮村


        秦始皇建阿房宮,除顯示國力之外;更主要的是個人的享受,把國民置于水火而不顧。按照阿房宮的藍圖東至臨潼,西至于雍﹙陝西鳳翔之南﹚,南抵終南山,北至咸陽并坂。縱橫三百餘裏﹙里﹚,大概比現在的北京地區還要大。


        阿房宮是統稱,實際上包含著眾多的亭台樓閣。秦始皇在生之年,動用了70萬囚犯僅建成了一座前殿。後來的蘭池宮、磁石門、祭天冶、祭地台……等,可能是秦二世續建。


        引渭河之水而經過阿房宮;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誇張到連廢棄的脂粉水,也把渭河漲膩了。鼎鐺玉石,金塊珠礫,隨處亂拋;取之盡錙銖,用之如坭沙……。一首《阿房宮賦》把其奢華描盡,視世間掠奪回來的寶物如坭沙。


        秦皇朝留給後人的故事只有“焚書坑儒”、“荊軻刺秦皇”、趙高的“指鹿為馬”、以及杜撰的“孟姜女哭崩萬里長城”……,也就是民間對秦皇朝的怨和恨。


        旅遊書介紹1995年在阿房村的地方復古了阿房宮。計有:阿房宮前殿、蘭池宮、卧橋、磁石門、祭天冶、祭地台、長廊、六國宮室……等仿古群。門票30元。每天還有“秦始皇登基大典”、“橫掃六合”、“秦皇選妃”等文藝表演及旅遊渡假村等服務。


 


 

阿房宮  3.jpg
阿房宮  卧橋與磁石門.jpg
阿房宮 長廊.jpg
阿房宮 蘭池宮.jpg
阿房宮與渭河.jpg


        仿造古跡來賺錢的,可能僅此中國矣!對待歷史遺物,也就是保存至今日的形狀。遊客常到的意大利的╳╳神廟、鬥獸場也不是廢墟一片,如果硬把它復原了就失去了歷史的意義。商業利益先行,也反映了當代的中國人對待自己歷史的態度。一個國家國民的素質,也反映在方方面面。


        在山海關附近有一間孟姜女廟,據說香火卻也鼎盛。


文天祥在孟姜女的塑像兩側有一副楹聯:


        秦皇安在哉  萬里長城築怨


        姜女未亡也  千秋片石銘貞


應如何讀史,真是令人深思。


2009年4月19日 星期日

廣州話當年

飲茶


         飲茶用到茶壺是很直截了當的事,中國人對飲茶的研究可謂深矣。但奇怪的是,人們研究茶壺多於飲茶。茶道在日本,作為一門修心飬性的享受。在一個清幽的環境之中、清去世俗的煩囂,落入心靜氣和的一種境界。當然這也不是人人都可領會和接受這樣的精神幻景。


 

日式的休閒.jpg


        現在廣州的一些茶樓也興起了品茶的消費,客人可以像菜譜一樣點選某一類的茶包。點上酒精燈保持水溫以泡茶,猶如潮汕人以小杯的形式慢慢的品茶。俻有茶隔以及盛裝茶汁、稱為“茶海”的有耳杯,飲多少沖多少。新泡出的茶汁與久浸在茶葉中的茶汁,感受可不一樣。朋友談心本可附庸風雅,但中國人喜歡熱鬧多於清靜,還是高談闊論、噪聲四起的居多。


        點茶的價格雖然比平常的茶是貴很多、還是門庭若市,炫耀身價多於品味是當前廣東人的風氣。觀音頭掃帚腳,修飬與品味確實差了很大的一截。修飬這東西也不是 一兩 天就可以建立起來的,要慢慢的時間薰陶。


        兒時住在廣州的河南,那是一個較為貧窮的地區。也不是人人都能天天上“地痞茶居”,不像現在的香港老人每日茶樓相遇、不見不散。


到“地否茶居”飲茶的多三教九流,一張杉木白枱圍著四張長橋凳。遠遠望去,五六個人飲茶只有三四隻腳。很多人都是蹲在橋凳上而非坐下,莫非個個都有真功夫。


每人面前都有一個焗盅、放上點什麼茶葉,自有一伙計沖上沸水、蓋好茶盅蓋。


炒媽拆蟹之聲不絕,大都一盅兩件或來一個盅頭飯,八點過後茶居常客都營生去了。九點,“地痞茶居”都陸續收市。


        “茶樓”一類真的設在二樓或三樓。成珠茶樓、三如茶樓,則是經濟較好的人飲茶的地方。地下除舖面外,後座均是食物倉和廚房。點心當然比“地痞茶居”質量好多了。舊日有句“有錢樓上樓,冇錢地下痞”,就是一真實的寫照。


有“二世祖”拿著鳥籠來,掛到專用的竹桿上。茶樓除賣點心的叫賣聲外,鳥聲、香煙報紙的叫賣聲也不絕於耳。


        在那一個年代誰也沒有厭惡茶樓的嘈吵,反而覺得是一種享受。那個年代的中國貧窮落後就顯得特別的孤寂和泠清,人們多麼渴望熱鬧!


        今天生活在繁忙都市的人,反而希望清靜一下,過一陣子田園生活舒緩神經。我十分懷念用焗盅飲茶的情趣。沒有了特有的環境,能用小小的紫砂茶壺泡茶亦足矣!


 

紫砂茶壺.jpg


飲茶粵海未能忘。


廣州人喜歡飲清淡的茶,卻不像現代人喝茶的濃烈。


廣州人飲茶與潮汕人飲茶本來是兩種品味,世界真奇妙,現在都溶和了。


2009年4月16日 星期四

參觀魯班廟 請俻望遠鏡

香港有間魯班先師廟


魯班先師廟.jpg
 


        一提到魯班師傅中國人都耳熟能詳,但很多人都不知道香港魯班先師廟座落何方


        魯班姓公輸名般,是春秋時代的魯國人﹙公元前507 ~公元前444年﹚,古代傑出的雕刻與建築工匠,向來被泥水、造木、建築三個行﹙業﹚的人奉為師祖。後世的徒子徒孫立廟拜祀,成為中國少有的行業庇護神。


        由於魯班其人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平日魯班廟較為泠清。每年農曆六月十三為魯班誕,行內人則稱師傅誕。這是三行工人一年一度的盛會,拜祭魯班先師後食“師傅飯”和派燒肉,香港建造業訓練局也會組織學生來此體驗生活或舞龍助興。


        香港魯班先師廟的地址是香港 西環 卑路乍街 青蓮台15。但可不要按圖索驥通過李寶龍路,拾級經過太白台、羲皇台到青蓮台。因此路陡峭太促行到抽筋,最好多行兩步由山市街上,行一段梯級有一段平台。石山之下有路標指示“魯班先師廟由此上。為了對魯班先師的崇敬,一定得拾級而上並無捷徑可行。


路標.jpg


        在未上階梯之前的石山街口有一間小小的茶餐室,先吃點什麼好輕鬆走路,體力足自然不感吃力了。


        西港島線地鐵也將途經此地,已張貼了公告。以後是“堅尼地城站”或“香港大學站”最近,大家息目以待。如果在薄扶林道香港大學站下車,通過迂迴小道由學士台拾級而下,也是一個省力的選擇。


        魯班廟的門前雖有一片地堂,但還是滲雜在民居之中。在整個山牆建築格局而言似家祠多於廟宇,由廣悅堂管理。青磚牆彷麻石牆腳是1928年重修。此廟為香港的一級歷史建築,門前石碑文交代了此廟產權的轉變過程。


        石橫幅“魯班先師廟”刻上“光緒甲申年仲夏建立”﹙1884年﹚,“民國戊辰年孟冬重建”﹙1928年﹚。門前一對對聯:


        東魯繩規遠垂萬世


        北城俎豆永薦千秋


 

門前壁畫.jpg


        原來這裡有一段故事。魯班廟是民間的神廟,天津薊縣、河南林州縣、台灣台中市、湖南長沙、山東曲阜、內蒙古赤峰、甘肅張掖二郎廟…等地都建有魯班廟。以天津薊縣的魯班廟為最大,佔地800平方米。


天津魯班廟.jpg


﹝待續﹞


2009年4月6日 星期一

藥可亂食 話卻不可亂講

虔誠


         虔與誠本來是兩樣東西。“”表示恭敬;“”代表誠意。加起來就代表一種信仰,一種無可摧毀的力量。


        廣東人有句口禪:“入屋叫人,入廟拜神”。


        第一句“入屋叫人”,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不管是親朋戚友、還是自己的親身爹娘,一句“媽,我回來了”,身為母親的也會甜在心頭。


        入廟是不是一定得拜神,我看也未必。懷著觀光與増長見識的心態而來,在現代的社會中大有人在。世界之大,每一個人的信仰不同,他們心中的神自然也就不一樣。但有一點必須注意的是,不論教堂或廟宇都是宗教的莊嚴地方。作為一個遊客也應有所檢點,要學會尊重別人。信佛的人到歐洲旅行,參觀大教堂就不要高調的顯示自已的信仰。當然神職人員打扮的人,最好也不要到佛道廟堂。這可能被喻為一種挑釁,一定不可我行我素。


        血氣方剛、年幼無知,往往不自覺的得罪人也不自知。


國內有過報導:為了與國外一些宗教團體活動接軌,有大學生攻讀宗教學科成為不出家的“和尚”。


        想當年文革後、開放又未鼎盛時,在工廠當了個小官,因公幹帶了一個8級師傅到北京。那一個工人出身的森師傅,平時也口不擇言、愛開玩笑。聽說北京有藏傳佛教之廟宇,趁公事的空隙到雍和宮一遊。我沒有宗教的信仰,也記不起那裡供奉的是什麼神,印象中僅記得那尊佛像有二三層樓那麼高。


        廟堂香煙裊裊,一盤盤的巨型塔香由高處垂下。簽香油的那個箱子顯然是經過精心設計,一個全透明的大箱可以看到內裡的善款。或者經有心人的整理,一些大額的鈔票都顯在當眼的地方。有人民幣;有港幣;也有美鈔。


        我帶開玩笑的口吻對森師傅說:“菩薩也喜歡美金”。或許是言者無心而聽者有意,闖了禍還不自知。


        那森師傅卻意興的問一個年輕的和尚主持:閒時有沒有看電視?你們每月有多少工資?和尚不瞅不理,全無反應。


        自討沒趣,掃興的走出了雍和宮。誰知東南西北也弄不清:向左行轉了一個圈還是寺門口;向右行轉了一個圈又是寺門口。這時才自知失言,趕忙拿出北京地圖回到了招待所。


        吃過晚飯胡亂的看了一陣電視,上床睡覺了。


        一覺醒來,我的搭擋呢?我還以為他上了洗手間。不一會,我看到他拿著一些藥包回來了。


我問他那裡不舒服了?森師傅說整夜肚子痛沒睡好。我說大家一起在食堂吃飯,怎麼我沒事?


他說由於痛得厲害,半夜趕到醫院看急症了。說也奇怪,當一看到醫院門口的紅十字,肚痛即時沒了。既然來了,醫生說是腸胃炎給了幾片藥丸。一想大概是白天冒犯了和尚,是他用了氣功小懲大戒吧。


我說現在幾點了?一看手錶,三枝錶針都掉啦!哎呀,我這嶄新的﹙鍍﹚金精工錶怎麼會是這樣!真是無言以對。


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不可穢瀆神靈。


後途經上海時在街邊攤檔才裝回了錶針,也不敢在人前說那菸事兒。吃一塹長一智,不由得人也學乖了。


2009年4月5日 星期日

入住和合石 務請排隊

悲哉香港



        去年的清明節,在我的小品中有一篇《帶淚的笑話》。內容說到一個大男人騎一架由3歲至70歲都適用的“全年齡型”單車,在行人隧道中撞牆死的事。


        一年過後,滿街滿巷還是停了不少這樣的單車。用一句陽江話就是:香港人冇有識死!


        一天在街上看到一對年輕夫婦談笑甚歡,他們的小朋友騎著一架小單車走在前面。小孩子大概小學兩三年級,小單車輪子大概在8” 左右。不禁使我吃了一驚,座鞍和把手調校得如此之高,分分鐘會出事。如此父母一點常識也沒有,一出事就是下坡翻跟斗。


        講一句不中聽的話:清明節後拜新山,悔之晚已。


        香港有太多不知所謂的人,就會有一些不知所謂的產品。一天我在街上接到一張單張:12”16” 變速單車,一個電話免費送到府上。


 

超小輪單車.jpg


        其實26” 以上的單車,平穩度才有保證!


        我也看到那些小單車,有人從深圳帶回。滿肚文化的香港人,有誰意識到它有著潛在的高風險?沒有!有錢賺就行,也有人願意勇闖枉死城。


        悲哉香港


2009年4月4日 星期六

讀書有幾高?

保守與落後


 

商代青銅象尊.jpg


        雖然有著五千年的文明史,現今中國很多東西還是比不上別人,猶其是歐洲以及北美的國家。究其原因是中國人的保守,維持了幾千年的落後。時至今日,還有些人津津樂道地大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現在那一樣技術比別人強了?真是一種自嘲的諷刺!找出差距就要追、甚至超過別人,驕傲才能有本錢。


        是內陸民族趨於保守?是黃土高原的基因傳給了他的後代?


一直以來聖明的皇上,就把中國界定為“世界”土地的中心。普天之下、莫非皇土,就顯得極其自然。


        儒家思想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指的是讀書人要為仕途、而不是増長知識。當皇帝手下的官是唯一的出路,扼殺了一切工藝技術的進步。人民的掛序是:“士農工商”,工匠比農民的等級還要低。


        工匠為了生存,對技術趨於保守、不輕易傳人。所謂“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其實就是中國人太聰明了,處處得防人一著。同時,也把窩裡鬥的“優良傳統”,延伸到整個社會。


        幾千年的改朝換代都是這樣:人人都希望成為人上人,極度的個人佔有慾成了皇帝的專利品。在中國想當皇帝太容易了,造反就行。只要掀起民憤數說當今皇上的不仁,就會有一幫人跟著他跑。換了旗還不是實行著前朝一樣的帝制,直至下一次被人推翻為止。好景幾年,就一樣的腐敗。


        秦始皇開了一個頭,十幾年就被項羽推翻換成楚王朝。以後的中國人都認為這個帝制好,於是乎傳承了幾千年。大家有沒有留意到,在中國的正史上缺了一個“楚王朝”,秦朝以下就是漢朝。秦朝是滅於項羽之手而不是劉邦,問題是楚霸王并未稱皇。


        皇帝只識享樂人間、那管勞民傷財事,技術發展也不必提倡。幾千年銀錠形狀不變,還是土頭土腦一個模樣。金、銀為皇室及達官貴人享有,銅錢才是民間流通的貨幣。當皇上的就是有意識的維持落後,這樣才有利他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