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29日 星期日

扑進部落了

扑進部落了──自嘲

 

滿以為自己“博學多才”,想建立一個私人網站。連名字都想好了,叫做《自由專題作家》,即係可以唔使題目老作咁解。

折騰了好幾個月,何止三過家門而不能入,其實不過豬頭丙一名而已。

誤打誤撞,跌進Blog裡來。一查字典,Blog意思係網誌,即係短篇日記咁解,當堂冷了半截。

“大作家”竟變成了“小日記”?

條氣唔順,再查。

Blog,大陸人叫做博客,即係通通都是博士的客人;

台灣人則音譯Blog為部落。

香港人唔識點叫,成個英文Blog照抄,慳水、慳力。

相差何其大也!

玩落又幾好玩,認識了很多空中朋友。有講有笑,真係不枉此行。

我不做私家網主了。

哈哈,大家都成了部落首領。

真好!!!


2007年4月27日 星期五

珍惜我們的地球-7


( 續上 )

        每一次合成生物環境的差異,產生出無數變異的品種。可以說動物和植物都是“同一時代”形成的產物。所謂的“同一時代”是對宇宙的座標而言,對人類的思維概念當然是漫長的歲月。在這個時期,它們都獲得到最大的自由度各自發展和演變。植物也在適應環境變化而發生變異。一些品類被淘汰了,新的品類又長出來。在爭奪陽光和氧氣之中,形成了各自的生存範圍。動物也在弱肉強食中佔據著自己的份額。互相攻擊和吞噬形成群體,在自然淘汰中形成動物的品種。沒有群山、沒有海洋,只有湖泊和河流;植物滿原野、動物隨處走的喧鬧世界,就是伊甸園的真實寫照。

        太陽系中的九大行星裡,也曾有過與地球同樣的早期經歷。有過水和空氣,也有過早期的生命。但是它們得到太陽的恩惠實在太少了,自身能量不斷的消耗,連星球的內核也泠卻了。磁場的消失引致球體的吸引力的變弱,首先包圍著球體的氣體飛向了無垠的宇宙,繼而是水也蒸發掉了。生命一直在退化,最後只有以死亡而告終,剩下的只是一堆了了……。整個太陽系9 大行星,只有一個地球繼續繁衍著生命。宇宙是執著的,它對地球有著特別的眷戀。

        包圍著地球的宇宙塵埃是經過多次地球的冷卻收縮,隨著雨、雪帶到地球上,才有今天的萬里晴空,也就是地球上曾出現多次的冰河時期。每一次冰河時期的開始和結束,就是地球上生命的一次輪迴。這是何等慘烈的一次大災難,生命幾乎每次都是由零開始。

        每一次冰河時期之先都由溫室效應在地球上催生出一批生命,繼而冰封的地球又把生命給催殘了。如此經過幾次的反覆折騰,究竟是生物變得精明了還是退化了?我看都在各走極端,包括上一生物代在冰下賴以生存下來的品種。現今發現在人類史前的壁畫,也就變得是可以想像的一段文明。被譽為活化石的當今動植物,也是熬過來的上一代的生命。他們的祖先見證了世界的變遷。如果它們都能說話,它會告訴你很多很多……

        可以斷定地球上的第一代生命是最巨大的,他們獲得最大的宇宙線愊射、又得到處女地球的最大的飬份、含氧最多的空氣。這三個條件加在一起,動植物的生長速度是爆炸性的、個體也會奇大。當今在原始的熱帶叢林裡,還可以找到巨型的菌類和植物。在加氧的水簇箱中飬出巨大的魚類,這都是很好的證明。每一次地球酷劫後生命的重生,它的尺碼就要縮小一級。巨大的恐龍能夠在地球上生存過,就變得可以理解;英國巨石之謎是史前的文明,是第X代智慧型人類觀星的杰作又怎不可以呢?今天崑崙山上的小草,在地球之初可能是高大的樹木。它們頑強的生存能力,是任何植物不能比擬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從中又道出多少道理來?

        地殼板塊的移動、太陽風對地球的影響、以及人類的熱核試驗……,最能接受能量而發生變異的是細菌。全球性的疾病周期性的出現以及近年來日本海發現的巨型水母,不能不引起人們的注意!

        地球大氣的升溫意味著溫室效應存在,下一次的冰河時期將會來臨。我們還不搶救藍天,仍然熱衷於享受經濟的升級。大量排放廢氣污染天空,最後只有加速地球生命的提早滅亡。不論貧富,今後誰也逃脫不了!

        地球只有一個。否定了億萬個“如果”之後的生存者,人們有什麼理由不去珍惜它、愛護它。至少地球人通過幾十年的努力之後,到遙遠的天際去尋找知音。直至現在,人類的先進科技還遇未到外星人的回應。      

               


        這是航海家2號太空船的雄偉形象。它既不像火箭也不像船,而是似人造衛星多一些。

        善良的地球人總希望找到他們的伙伴,但愿如此……

 

                                       

        這是放在航海家2號太空船上、錄制了地球上的各種聲音的鍍金唱片。有中國的廣東音樂、又有美國總統向星球人的問候演詞、…… 

        希望外星人能聽到地球人的文明之音……         


2007年4月24日 星期二

珍惜我們的地球-6


                                           第四回            地球中的輪迴

     

   在《太陽系的形成》的章節中,還得補充上一段花絮。

        太陽大爆炸時本來只有8大火球。地球與金星是連成一體的,在飛行中它爆炸成了兩大塊。一分為二的結果,其中一塊加速自轉進入了一個新的軌道形成了今日的地球。另一塊被減速逆轉形成了今日之金星,並把金星推到更近太陽的另一條軌道。從此,一對孿生的星體開始了它們各自的路途。地球獲救了,金星卻把自己燒得通紅,捨命為地球祝福。

        順轉的地球與逆轉的金星分手後,由於各自的引力都帶上了一大批碎片分別上路。地球在離太陽幾分鐘光速的地方不再往外飛了,他乖乖的繞著太陽公轉。經過了漫長的歲月,帶來無數的碎片受到地心吸引力的作用,紛紛撞向表面冷卻了的地球。用現代人的話來說就是漫天的隕石雨,原本光滑的地球被撞擊成很多的凹坑。全球性的殞石雨濺起了漫天塺土把太陽光全給遮擋了,地球上的天空一片漆黑。各處象大爆炸一般火光四閃,蔚為壯觀的景象又把天空映得通紅。

        地球在離太陽恰到好處的軌道上旋轉,地核的流動產生出巨大的地磁場。受到強大宇宙能量撞擊的地球,不但被滿天飛揚的塵土包裹著,同時合成了大量的甲烷和其他的一些氣體。如氫氣、氮氣等……,此外亦聚合出一些新的化合物。

        不知經過了多長的歲月,隕石雨停了。由宇宙飛船拍到的水星照片,就是當年地球的寫照。

                                  

        滿天的塵土擋住了太陽的光輝,滿目瘡痍的地球處於黑暗境界。隨著地球外殼與外層空間的收縮,不間斷的閃電劃破長空,亮光過後又是死一般的寂靜。雷電交加是一種強大能量的釋放過程,它產生出大量臭氧,不穩定的臭氧氣體很快就變成後來動、植物賴以生存的氧氣。由地磁場形成的地心吸力,把地球上的一切東西都吸附著。猶其最重要的是留住了包圍在地球表面的氣體,使它不致外溢跑到太空去了。

        雷電的能量既合成了氧氣也合成了水蒸氣。含有大量水蒸氣的混濁大氣在冷卻的過程中,演變成全球性的傾盆大雨。世紀性的水滿之患把一切的低窪之地全都灌滿了水。只有凸出的高地構成茫茫大海中無數的小島。

        雨水並不能把塵埃一次性的洗刷掉,空氣的淨化使我們隱約見到了太陽,滿目瘡痍的地球驟然成了一個奇妙的水世界!


 

 


        地球雖然有白天也有黑夜,但還是擺脫不了混沌。

        大地受到了水的浸潤有了生機,溫暖的地球從閃電的能量中合成了生命的基因,它們循著不同的途徑形成植物和動物。這些新的生命在潮濕的土地和湖泊中生長。地球大氣層產生的溫室效應,地球之初真是環球一樣涼熱,如麵包發酵房一般。接受了宇宙能量的恩賜,生命爆炸性的在增長。

        從大處看地球的表面是無數一窪窪含甲烷的水,大地是佈滿了無數湖泊。水的循環開始了,水蒸發形成雲朵;雲受冷了又變成了雨水,夾雜著雷電交加降落回地球上。雨水和雷電除了不斷的生產氧氣之外,空氣也逐漸變得清新。水的循環使地球上的水資源重新分配,有的湖泊乾涸了成了陸地,有的湖泊卻擴大了成了大湖。

( 待續 )


2007年4月22日 星期日

萬人齊誦道德經

萬人齊誦道德經

 

        前幾日看電視萬人齊誦“道德經”的鏡頭開創了香港之最,聽說已申請了吉尼斯大全。連陳日君主教都在場一齊朗誦“道德經”,場面一時無兩。

        道德經乃春秋百家爭鳴時期的老子所作。我看過兩頁“道德經”,這是一大學教授解釋“道德經”甚詳的書籍。因本人愚頑而越看越不明,最後只好物歸原主了。這個道家的經典,寫得很玄。

        暈眩之後,用我自己的語言理解何謂道( )時,得出:

        “道”是不可能說得很詳盡的,說得詳盡就不是“道”了。“道”是解釋事物的一種道理。事物又都在不斷地變化著,於是乎“道”也在變。“變”是永恆的,這就是“道”的真諦。

        講了半天,我也不知道自己說了些什麼,是否有點兒像“佛偈”呢?該得100分抑或0分?我總覺得,在數碼的年代一係全對,反之就係全錯。

        陳日君主教當然能講“道”。一段“玫瑰經”就能講上一個早上,這是難他不倒的事。萬人之眾,能上台論“道”者能有幾人?小小的學生也一臉嚴肅的表情,問你服未?

        一查,原來這是香港回歸10周年慶典的一個節目。

        本人的Blog 綽號正好是“老子”。從來沒有想過要沾染些兒、春秋思想家老子的任何榮光。我的綽號“老子”原意是:

        人這麼老了(年紀大)才開始學網誌,而且還是誤打誤撞的小子一名。

        取名雷同,實屬巧合。更不敢自認:天下老子第一。

        道家的老子獨佔了鰲頭。道、佛、儒乃是中國的三大教系,香港人是否還欠了兩場“功德”人情呢(^^ )


珍惜我們的地球-2

              


                                          第二回            宇宙都能看得見嗎

 

        我們常聽人說“眼見為實”,它意味著只有看得見的東西才能被人們真正確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這一句說話就顯得老土與過時了。大家能聽到收音機播出音樂、能觀看到的電視播送節目,人們都明白這是有賴“無線電波”的功勞,但有誰見過無線電波了?所以見不到的東西卻不能說明它的不存在。通過地球上的天文望遠鏡也好、通過宇宙飛船在外太空傳回的合成圖片也好,在一幀照片裡就是那麼多東西?我的意思就是說還有沒有“沒被照下來的物質”?“眼見為實”的這一句話,受到了質疑。

        “看得見的宇宙”加上“看不見的宇宙”才能是全面的宇宙,這個新論點你能接受嗎?

        宇宙內存在著一種“能量場”就是“看不見的宇宙”。為了便於理解,我引用了“能量氣泡”一個新名詞,以後返复在文章中出現。科學家為了認識宇宙的奧秒,用上了射電天文望遠鏡。他們曾找到過在外太空上證實是空無一物的位置,接收到宇宙的訊號或雜亂無章的干擾訊號。這一現象,在世界的天文學界中曾引起過一陣哄動。“能量氣泡”的騷動會發出“射電訊號”,向全宇宙宣示著它的存在。

        這些“能量氣泡”與其他的星球一起在無垠的宇宙中漂浮,一時它們會合二為一、一時又會分成好幾個細小的“能量氣泡”。這個看來的隨機現象,都與它們當時當地的環境( 條件 )而定。宇宙巨大能量的變異會釋放出某種訊號,這也是人們可以理解的思維。或千年不遇或一年數次,這都不是地球人可預測的。宇宙奇妙莫測,人們才會歸咎於神的力量。各種的宗教都把神奉為致高無上,以顯示人類的渺小。我們無法理解神 ( 宇宙的力量 ) 能改變宇宙世界,但是導人向善的神,我想還是應該受到世人的尊崇。

        “能量氣泡”有時是一個漫無目的的漂蕩氣泡;有時又表現成地球上的龍捲風一樣的形態。當“小龍捲風”罩住某一星球時,該星球吸取了能量就會變得“貪婪”,拼命地吞噬著周圍的一切,用增加自己的密度來保持原有的體積、或是變得更小了。它向“世人”顯示著我也是“受害者”,是不得已而為之。一旦“小龍捲風”停息,宇宙立即發生大爆炸還它本來的時空特性,膨脹中的碎片拋向宇宙空間。“大龍捲風”對時空的扭曲更是千百萬年,它吞噬了大片的宇宙。不只是附近的星球遭殃、連光也被壓得粉碎,科學家對這一現象稱為“宇宙黑洞”並繪製成一數學模型。這股“宇宙龍捲風”側壁旋轉的線速度比光速還要高,只有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才能解釋這一現象。“宇宙黑洞”的一旦停息,宇宙立即發生大爆炸。即,在現實的時空上表現為一堆燦爛耀目的“星雲”。這個“新的宇宙體”的雛型,發展到後來就形成一個新的星系。

                                 

                             黑洞模型顯示了時空曲線的扭曲( 圖中的X-Y線)

        我認為“白洞”是不存在的,因為新的宇宙與原來的東西完全不一樣,它們也完全沒有連續的關係。有些科學家提出“宇宙黑洞”與“宇宙白洞”是一一對應存在的論點,我看是值得商確的。“宇宙黑洞”是恐怖的,它是另一個新世界的開始。我們祝他好運。

 

                                             宇宙大爆炸後出現的壯觀星雲

 


珍惜我們的地球-1


珍惜我們的地球

        《珍惜我們的地球》說出宇宙中的地球,是經過何等艱辛的歲月才有今天萬物生存的環境。宇宙間只有一個地球!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萬刼餘生後的火鳳凰。大家都要愛護它和珍惜它,不要拼命的對它索取和破壞地球的環境。真不希望有一天會毀在地球人的手裡!

    為什麼在大西洋兩岸的海岸線會如此吻合?

    為什麼地球會裂成眾多的板塊?

      究竟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作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獨特的想法……

 

        這是連載科幻小小說《珍惜我們的地球》的第一回,是作者對宇宙的一種認識觀的夢語……

第一回    一石擊起千重浪 

        一則 驚人的消息:“美國航天局從哈勃天文望遠鏡上獲得了兩組清晰的木星正面圖像。受1994722(舒梅克—李維) 9號彗星碎片撞擊,木星表面千瘡百孔,留下不堪入目的大傷痕”。它給我們顯示出宇宙形成的一段故事……

        在千萬億年之前,宇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夜空一樣滿天佈滿著繁星。有的自身發光,有的反射著別人的光。在這浪漫的環境裡,一時也分不出哪些是它們“自己真正”的光。把宇宙拉近,眾多的繁星其實都是漂浮在無垠太空中的星球,它們彼此保持距離各自旋轉。或自轉,或圍繞著別人轉。在共同形成的合力場下相安無事。科學家把宇宙理解為原始的點“1” 而確定宇宙的年齡為130億年,可能是有點一廂情愿。站在地球上仰望夜空一個晚上,通過多次曝光就會拍攝到一切星星都圍繞著北極星旋轉的畫面,北極星成了地球人的一個參考點。其實北極星也在漂移,只是在地球上的人們感覺到和北極星之間的距離變化不大而已。

        在碟形的銀河星系中,宏觀的有序並不等於微觀上的不變,當今的科學家在大聲疾呼“宇宙在膨脹中……”。借助紅外線天文望遠鏡,可看到宇宙的光是淡綠色的。也有人說在絕對黑暗的環境裡,宇宙是米黃色的。其依據是,它帶入了人眼睛的“參考白色”是偏紅的假設。如果把什麼問題都絕對化了,世界就會變得毫無意義!世間的一切色彩,都是通過人類的眼睛表達出來的訊息,亦應以此為准。如果青蛙能把紅色看成綠色,對人類來說它僅是一種變異而已,人的感覺才是至關重要的東西。從宇宙中拍攝宇宙,藉著光譜技術和電腦的合成,顏色可能與地球人的視覺相距甚遠也是在意料中之事。

        人們相信,宇宙間並非只有一個銀河系。在銀河系中,由於力場的作用也形成了很多小星系,太陽系只不過是其中小小的一員。因為該“歸隊”的已成了星系,沒有“歸隊”的它們在互相吞併之中。其結果或形成一個更大的星球;或互相撞擊粉碎了變成了宇宙的塵埃,漸漸地附到其他星球上;或成了無主孤魂的彗星在銀河系中高速飛馳。宇宙是有限無邊的。聰明的人類已經找到了它的代表符號,這就是無窮大“∞”。

    物質在宇宙中就是存在,只不過是以不同的方式反映出來。既有“大我”,也有“小我”。破壞這個規律,宇宙世界就要大亂重新執位。  

                                                 夢幻般的宇宙


珍惜我們的地球-5

( 續二 )

水星(Mercury)                   

        是最接近太陽的一個行星。離太陽平均距離為 5,800萬公里,是陽系中第二個小行星。

        公轉的週期也最短只有 88天。軌道的線速度是48公里 / 秒之快。自轉的速度卻是漫長的59天。也就是說自轉3圈就已經繞著太陽轉了2圈。做就了它白天溫度是 430 ℃ ,晚上溫度是 -180 ℃ 。地表的溫度變化之大是驚人的。

        重量只有地球的1/8,而重力只是地球的1 / 3。之所以把它命名為水星,就是因為它在日出之前或日落之後的地平線上才可找得到它。

        430 的高溫連金屬都會熔化,所以水星中是沒有水的存在,是一個名與實相反的星球。

 

太陽( Sun )             

        說它的年齡為50億年,恐怕是從它發出穩定的可見光開始計算吧。

        太陽每秒把5,000萬噸的物質轉化為能量輻射出去,它的光和熱造福了地球。

         這一團溶熔的氣球自轉一週,赤道附近是25天。由於惰性的關係,兩極是36天。

         太陽的直徑是140萬公里是地球的109倍,質量是地球的 33萬倍,表面溫度5,800 ℃ ;核心部分為 1,500萬 ℃,壓力達 2,000億大氣壓。

         把氫氣轉變為氦氣的熱核反應,產生出大量的熱能並幅射向宇宙,雖經千百億年也燃燒不完。

        地球只是獲得50億分之一的能量就足夠令萬物賴以生存。能量稍微變化一點地球就有劫難了,這就是為什麼人類要密切注視著太陽的主要原因。

 


珍惜我們的地球-4

( 續一 )

土星(Saturn)                 

         離太陽平均距離為14270萬公里,繞太平公轉一週為29 . 5年,自轉一週為10 . 5小時,所以在土星赤道上的風速為1,800公里/小時。

        質量是地球的700倍,而體積卻是地球的95倍。

        土星的密度非常大,它帶有近千條彩色組成的美麗光環,30顆衛星圍著它旋轉。

        最大的一顆叫土衛六,它對其他的小星星的引力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甚至能改變它們的運行軌道。土星的磁場強大,它的引力比地球強 16 %

 

木星(Jupiter)                     

  

        離太陽平均距離為7 . 78億公里,繞太平公轉一週為12年,自轉一週為9小時55 . 5分,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

        質量是地球的318倍,而體積卻是地球的1,400倍。

        強大的電場引發了持續了千百年的雷暴,我們可以看到土星上的大紅斑

        它有28顆衛星,它的引力是地球的2 . 5倍。從宇宙探測船“航海家-1號”得到的資料:木星是一個 ─150 ℃ 的世界,也有十多座火山。

 

火星(Mars)                            

        離太陽平均距離為2 . 28億公里,繞太平公轉一週為687天,自轉一週為24 . 6小時。

        質量是地球的1 / 10,而體積卻是地球的1 / 8。它和地球一樣有季節的變化,並具有稀薄的大氣層。

        大氣層以二氧化碳為主,並含有其他氣體或水蒸汽。表面溫度是23℃ 。人類對火星很感興趣,派了宇宙飛船登陸火星,發回了大量的火星照片進行研究。

        火星上偶爾也有強大的沙塵暴,也發現它有過水存在的痕跡,但就是找不到生命。火星上沒有磁場,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1 / 3。由於引力小看緣故,原來圍繞在火星上的氣體都飛向宇宙的深處去了。

        沒有磁場也就沒有了生命,只有磁場才有維繫引力的場泉源,也就是說火星的內核是冷卻了。

        要是火星繼續收縮引發內核核變激活增大磁場的話,留住了大氣留住了白雲,也就是火星上生命重返之日。

 

地球        是太陽系的第三個行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故土。

 

金星(Vennus)                          

 

        是太陽系的第二個行星。離太陽平均距離為1750萬公里,繞太平公轉一週為 225天,逆向自轉一週為 243天。

        它與地球的極大不同就是地球是順轉,它差不多一面永遠的對著太陽,它的表面溫度達 465℃ 之高,是太陽系中所有行星溫度最高的一員。

        對於地球人來說,它是最明亮的天體,中國人都叫它為太白金星。

        金星的外層一層厚厚的雲,溫室效應使自身的熱量無法散去,還把太陽光的熱量照單全收。

        大氣層 96%都是二氧化碳,氣壓是地球的 90倍。

        它的燦爛光芒成了地球人讚頌的美麗女神維納斯(Venus) 。在金、銀都會溶掉的世界裡卻不是人類的理想之地。


(待續 )


2007年4月19日 星期四

珍惜我們的地球-3

 

               
第三回            太陽系的形成

        很久很久以前在浩瀚的銀河系裡有一顆不發光的恆星叫太陽,它被能量氣泡俘獲了。變得十分貪婪拼命地吸食著傍邊小星的太陽星,連一點點的宇宙微塵也不放過。它不想自己的體積變大,卻運用起增加密度的方法來縮小自己的體積。科學家用黑洞來描述它的存在。因為它吸附了物質後體積不是變大而是變小了。這個答非所問的問題數學上不能表達,只能用“斷點”來解釋。因為考點不斷在變,“機械的”時空概念都亂了套。逐漸逐漸違反了宇宙群體間的引力規律,超出了它所在位置的極限體積。科學家估計在距離今天的130億年前,它爆炸了。堅實的外殼炸成9大塊和無數的碎片向太空飛去,出現了尉為壯觀的光芒。強大的氣浪把附近的星座都向外推移,至今還看到很多星球都還在遠離地球而去。太陽星本身變成了一團火球在燃燒,直到今天還未停熄,頓時它照亮了一個新的世界。

        太陽星自身在膨脹,無數的碎片也在膨脹。在特定的世界裡,它們回復到應有大小的體積。貪婪的結果最終是粉身碎骨,露出了它的內核。不斷地燃燒著自己,成了今日的太陽但是它還擁有著99 % 的太陽系的質量。

        無數的碎片伴著 9 大火球以拋物線方式遠離太陽,在強大的太陽引力下最終只得圍繞著太陽旋轉。由當初獲得的初速度和自身旋轉的速度決定了今天它們圍繞太陽運動的軌道。 9 大火球各自一邊飛行、一邊急劇泠卻形成了堅硬的球殼,也就是今日的9大行星。

        在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中各自各精彩,我們從與太陽的距離由遠而近開始敍述吧:

冥王星(Pluto)                          

        由於離地球很遠很遠“星光”顯得暗淡,像地獄的幽靈一般因而得名。離太陽平均距離為 59億公里, 1930年被發現。繞太平公轉一週為 248個地球年( 簡稱年 ),它以逆行的方式自轉一週為6,387地球天(簡稱天)。質量不足地球的 1%,它得不到太陽的輻射熱,自身的熱量也漫射怡盡。表面溫度是-205 ℃空氣也都結了冰,到處是死一般沉寂的幽藍世界。這個星球,白天與黑夜對於它來說顯得並不重要因為每時每刻都是滿天繁星。

        冥王星有一顆與它大小差不多的衛星卡戎(Charon)

        Pluto是希臘神話中的冥界之神,Charon卻是一位冥河中的擺渡者。

        冥王星直徑2,200公里,是月球的2/3。衛星卡戎的直徑為1,200公里 ,可謂不相伯仲。衛星卡戎以 6.4 地球天繞冥王星一週,這一對雙行星互相遮掩,對觀測該星的人類看來就變得朦朦朧朧、因而產生冥冥的暇想,就把這顆星命名為冥王星了。

        這一對雙星引力的相互作用連圍繞太陽的軌道也都偏移了。在公轉一週的248個地球年中就有20個年頭比海王星更接近太陽。

        冥王星是唯一沒有宇宙探測船到訪過的太陽系成員,也是有關資料最少的行星。藉著哈勃天文望遠鏡看到的是個亮點灰褐色的圓球。

        由於科學定義的嚴緊了,2006年冥王星被開除出太陽系的行星之列。這個懶洋洋 6,387地球天才自轉一周的星球,得不到地球人的青睞實在有點婉惜。人是有感情的,不竟認識他有66年之久!再見了冥王星,路上珍重。

 

海王星(Neptune)                 

        離太陽平均距離為45億公里,1864年被發現,可見是人類很早就認識的一顆行星。

        直徑是地球的 4倍,質量是地球的17倍,而體積卻是地球的 58倍,也就是說它的密度比地球要小。

        但由於它有著大的質量,它的引力比地球強 12 %。繞太平公轉一週為 165年,自轉一週為 16 . 11小時。

        自轉速度相當快,所以海王星表面刮著700公尺/秒的強風。

        它有8顆衛星。由於遠離太陽的關係,表面溫度只有 -214 ℃ 比冥王星還低。

        大氣中含大量未被凍結的甲烷,吸收紅光的結果使海王星變得像海水一般的尉藍而得名。

        宇宙飛船“航海家-2號”於19898月在距離海王星100萬公里的高空送回了海王星的玉照。在爾後的一些歲月裡,“航海家-2號”給人類帶回大量有關海王星的資料。

      “航海家-2號”繼續飛向字宙的深處帶上地球人存在的信息,希望能覓到太空中的知音人。

 

天王星(Uranus)                        

        離太陽平均距離為 287,000萬公里,1781年被發現。

        繞太陽公轉一週為84年。較為奇特的是它躺臥著自轉一週為17小時,其自轉的速度也與海王星相當。

        直徑是地球的4倍,質量是地球的 15倍,體積卻是地球的 50倍。

        這個裹著藍綠色氣體的巨星有21個衛星,它的引力比地球少11 %,而磁場強度卻是與地球差不多。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