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0日 星期一

早期人民幣序號的探索



    中國人民銀行在1948121日成立。在解放戰爭期間以往各地區成立的銀行都是各自為政,為戰爭的溶資及人民的生活而發行貨幣。隨後以中國人民銀行的名義發行統一的鈔票,並把各地區的鈔票陸續兌換人民銀行鈔票。話雖如此,那些各自設計、各自印刷的人民銀行鈔票還只是在特定的地域中流通。同一面額多種圖案的鈔票比比皆是。有鑑於此,1953年決定發行第二套人民幣。

    1953年版的第二套人民幣發行日期是195531日。第一套人民幣與第二套人民幣以10000 1的比值進行兌換。為了有秩序的投放,實際進入市場是分批的。




 

 

 
 

1元(紅色)、2元、3元、5元、10元,輔幣1分、2分、5分、1角、2角、5角。第二套人民幣共11種,不論發行的先後,都冠以1952年版。

1952年版有字冠有序號)1分、219527月開印。

1952年版有字冠有序號)5分、5角、1195210月開印。

1952年版有字冠有序號)219537月開印。

1952年版有字冠有序號)1195311月開印。

1952年版有字冠有序號)21954年開印。

1952年版有字冠有序號)3元、5元、10元委託前蘇聯代印。

(資料源於《紙幣》 上海書店出版社

    為了防止偽冒而區分每一張鈔票是唯一,使用了字冠與序號混合的排列方法。國外的鈔票字冠多用26個英文字母輪換。

    思想比較保守的董必武,在第一套人民幣設計時就提出:“…人民幣是新中國的貨幣。我們是獨立自主的國家,在版票的正面及背面,除了必要的阿拉伯數字外,一律用中文。不要像某些外國貨幣那樣摻什著英文字…”。年輕的設計者們首先想到的是中國數目字的表達方式“〡〢〣 ”,與羅馬數字110ⅠⅡⅢ ”何其相似,創造出一套中國式的羅馬數字的表達方式,並把“”定義為零。於是一套有字冠有序號的人民幣誕生了。“ⅥⅤⅨ”只是代表659而不是“659”。可以組成10×10×10=1000的組合遠比26×26=676大得多!這一套規定源於第一套人民幣,並首次見於第一套人民幣的50元“ⅠⅡⅢ 00000001”。直到第四、五套人民幣才改用英文字冠的表達方式。

2017年10月29日 星期日

沒有流水號碼的鈔票



    1953年版第二套人民幣,從(1分)195531日發行至(10元)1957121日前後近三年。人民幣的版號與發行日期是有很大的時間差。例如第二套人民幣稱1953年版實際是設計的日期,發行又是另外的一回事。解放初期一切工作都是千頭萬緒,人民幣的發行也是有很多工作要做的。為了應付這大量的工作,民間資料指出,整套人民幣交付過蘇聯印刷,低值部分國內也印部分。因中蘇關係交惡引起的高額鈔票的印刷模版的鬥紛,才捅出了3元至10元交蘇聯印製的事情。

    物資奇缺的年代,以憑票供應來限制商品流通是限制大量人民幣流入市場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平息了物價,也使低面額的鈔票有了用武之地。錢是不能不發出的,國家需大量發行鈔票。但希望在人民的手中暫存起來。低面額的分值鈔票於是成了大量流通的一員。怎麼辦?流水號碼用完了!於是想出了1分、2分、5分只用字冠不用流水碼的作法。大量沒有流水碼的鈔票進入市場,成了鈔票市場的又一奇景。二字冠可作99個組合,三字冠可作999個組合。同一字冠究竟印了多少張鈔票,真是不可而知?連印刷人員也不可能說得清楚。事後有資說起這些組合並未全部用上。1分只用了328種:其中二字冠94種;三字冠234種;餘下9種不詳。2分三字冠只用了29種。5分三字冠只用了61種。那是當時的一項中國的貨幣政策,對輔幣採用了適當的、有限度的寬容。當時心水清之人或銀行職員隨時都可發現相同字冠的鈔票,但也沒有人提起這樣的話題。
 同字冠鈔票

 
 八連張同一字冠
 

 三字冠鈔票
 
1955年鋁質硬幣的誕生便稍稍的替代了分值的紙幣。

2017年10月24日 星期二

銀紙縮水



        隨著通脹,銀紙變得不值錢。為了壓縮成本,198511日香港推出了小張型的鈔票。民間稱之為銀紙縮水。渣打和滙豐銀行是同步進行的,同時也發行了20元的新鈔票。

        $10 83×151㎜→69×139

$20 71.5×143

$50 89×160㎜→74×148

$100 89×161㎜→76.5×153

$500 93×167㎜→79×158

$1000 100×170㎜→81.5×163

其中一個特點就是渣打銀行票面圖案變化不大,省下了不少的設計製版費用,而且延續使用了近50~60年。浮水印改用單一的武士頭。製版和印刷技術上的進步,有條件印製較小面積的鈔票。

 



 


 
 



 

渣打銀行從第二批鈔票起,也就奠定了香港鈔票的尺寸大小模式。其簽發的時間如下:
197911       $50
198111       $50
198211       $50
198511       $20$100$1000
198611日       $10$100
198711       $10$100$1000
198811       $10$100$500$1000
198911       $10$100$500
1989101     $500
199011       $10$100
199111       $10$500
199211       $20$100$500$1000
由上面1988年、1992年的鈔票發行情況可以看出資金的大量流入社會,也就是香發展時期。
渣打銀行的第三批鈔票為迎接香港回歸的過渡期而發行,只把背面的渣打行徽換上了香港的市花紫荊花。
渣打銀行的第四批鈔票,為了避免與滙豐的獅子形象相沖,抽起了獅子戲球的圖案。鈔票進一步泛值,銀行不再發行10元鈔票。於是鯉魚與烏龜都上升一級,鯉魚是20元的圖案,而烏龜是50元的圖案。背面卻是各個時期的維港風景!
渣打銀行的第五批鈔票也是在第四批鈔票的基礎上在背面用上了中國的算盤、老式鎖、雕刻印章、針灸面相、通寶銅錢。簡單的拿來主義確也使人大開眼界。
 

 

2017年10月21日 星期六

歷史上的渣打銀行鈔票


歷史上的渣打銀行鈔票

 

    在英治時期的1979年,10元能買到很多東西。為了顯示其物有所值,印製技術也應付得來,所以鈔票都是很大的一張,俗稱“大棉胎” 。香港渣打銀行為了顯示對香港人的和諧,以中國吉祥物作圖案,發行了一套鈔票。此圖案一直延續至今(2017年)幾十年不變。為了區別幣值,鈔票的尺寸各不相同。10元(83×151)圖形為鯉魚出水、50元(89×160)圖形為獅子戲球、100元(89×161)圖形為麒麟踏火、500元(93×167)圖形為鳳凰飛舞、1000元(100×170)圖形為金龍翱翔共五款,單缺20元一款沒出。分四批簽發如下:

    197911 $50$100$500$1000

    198011 $10$50$100

    198111 $10

198211 $50$100$500$1000
 



 

 


流通量大,流水碼由一字冠向雙字冠發展。後跟6位元數字。

    這一期鈔票的特點是中文“香港渣打銀行”由右至左排列,英文用“The Chartered Bank 。載帽的武士浮水印在造紙時連續壓出,可能有34個之多。至於電腦條碼作何用途不得而之。左下角的前後對準圖案也運用得很好。

    鈔票的背面為渣打銀行的紋章及前總行大樓。

    由於圖案深受中國人喜愛,除正常留通外亦作鑒賞與收藏,這種民間的變相儲備也是銀行求之不得的事,使它可以多發行鈔票。香港渣打銀行是一間小銀行,能堅持百多年其也是一種生存策略也,它不可能與滙豐銀行打硬仗呢。

2017年10月15日 星期日

鈔票的記憶


鈔票的記憶

    孩童的時候,大人很少給小孩子鈔票。在我的記憶中,第一次擁有自己處理的鈔票是何等的高興。那是1948年學校組織小學生到河南漱珠崗旅行野餐,除分派了各人帶備煮食用具外,就是帶一些零錢買菜。爸爸給了我四張嶄新的1元金圓券,是美國鈔票公司印製淺蘭色的鈔票。印象極其深刻。這些新出籠鈔票是多麼的吸引人呢!

    漱珠崗五仙觀傍的石山崗上,正好是野餐的好去處。下崗過一小橋便是五村的自由市集,新問世的金圓券還是能買到點東西。我可記不得吃了什麼,反正是很豐富的一餐。嶄新的金圓券卻使我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時勢發展物價波動,物價的飛漲一般而言是不關小朋友的事。記得學期完結,學校發來收費通知:每一班級應收白米多少擔。其實學校並非想搞個米倉,而是按當天行情收現錢而已。

    金圓券的面世才一年多,面額從一元升至五佰萬。這些錢還有何用呢?市面無人再要了,人民稱之為“濕柴”。我記得在騎樓撒下筆直的鈔票作樂,面額是多大就記不清了,反正是一百幾十萬是小不了的。



        回想起解放前夕的大陸金融崩潰確實使人心有餘悸﹐也使人明白國民黨政權幾年便失去江山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