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9日 星期二

干預得好

做得好


        現在的通貨膨脹驚人,在超級市場內同樣的米由40多元一下子漲到60多元。政府干預了,這就是好的開始。


        凡進口米商都要在政府貿易處登記。大陸增加對香港的白米輸入,並要保證該平價大米不可出口,否則釣銷進口米商的資格。……


        香港的超級市場的價格並非全港最便宜,請大家到市場格價後才作出你的決擇。……


        話不用說太多,“民以食為天”一句就夠了。猶其是牽涉到人民生活不可少的大米,更加是不能聽之任之,一切由商人去安排。香港人有著一個容易“被人誤導”的盲點,“入口價貴了我就要買貴價”。從來不談他的利潤是否“合理”。


        何謂“合理”?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中有著不同的解釋。在經濟的起飛時期與經濟簫條時,物價就不一樣。這就是社會的要求,任何人也違反不了。


        如果在米價的飛漲中政府不加壓抑,天下就會大亂。國民黨撒離大陸的前夕,米價一日多變。民間的搶米事件也在各地漫延,這些歷史大家都會忘不了。


        米商在非常時期就要承擔社會責任,減少利潤人民才會放過你。同樣政府也應向壟斷的行業施壓,以求達到社會的和諧。這些道理其實一講就明,但總會有人希望政府不要干預。背後自然是既得利益,是有形或是無形都不是主要的了。

        今次特區政府做得對,應為此鼓掌!

2008年4月24日 星期四

區區銀毫成風波

1913年的電車罷搭風波


 

電車-0.jpg


        香港的電車1904年投入服務,距今也超過100年了。1912年開始有雙層電車。上層是頭等,下層是三等。以當時的環境而言,除人力車外,乘坐電車是一種高級的消費。


頭等一毫,三等六仙。上、下層均有售票員,有零錢找贖。


1毫電車票.jpg
 


 從香港開埠至1913年也有60年了,當時各類銀圓都可在香港得以流通。香港名義上是實行銀本位的地區,但香港鑄造的1圓銀圓或英國的貿易銀圓實際上也漸漸的退出了香港市場,代之而來的是1圓和5圓的紙幣。紙幣的印製也接近現代鈔票的水平。


 

匯豐 1904版 1圓 A.jpg


有利 1911版5圓 A.jpg


政府對貿易上也曾作過銀圓使用的限制,凡超出2圓必須用紙幣作交收。事實上從5仙至5毫的銀質輔幣,才是民間市場的主流。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大量的香港銀毫流向中國大陸觸發了香港的“銀毫荒”。在1868~190530多年裡英國造幣廠就為香港鑄造了4,400萬圓的銀毫。


愛德華七世銀幣1毫 A.jpg
愛德華七世銀幣1毫 B.jpg


        清朝以銀鑄造輔幣,首見於宣統已丑年(1911)的皇帝詔書:


“國幣單位,定名曰圓。暫就銀為本位,以一圓為主幣,重庫平七錢二分。另以五角二角五分一角三種銀幣,五分鎳幣,二分、一分、五釐、一釐四種銅幣。圓釐各以十進,著為定制


恰巧也是這1911年是辛亥革命把宣統皇帝給革掉了,實際上銀質的輔幣沒有流入市場。中華民國的成立繼承了銀本位的金融體制,各省自行鑄幣。廣東省就鑄造了“壹毫”和“貳毫”的銀幣。由於“銀毫荒” 廣東省的銀毫也一度進入了香港的流通領域。香港政府的不干預,無形中也就是默認了它的合法性。隨著時間的推移,“銀毫荒”得以解決,加上大量銀毫的回流簡直成了災難。


香港的銀毫與廣東省的銀毫含銀是否一樣?雖然未有直接的資料,但從傍證材料也可引出香港的銀毫比廣東省的銀毫含銀高。香港的雙毫的銀毫含銀最初為82﹪,經“銀毫熔鎔事件”後有所下降( 資料不詳 )。辛亥革命後國民政府由於財政空虛,全國各省自行鑄幣。廣東是鑄造雙毫銀幣最多的省份,成色也最劣。全國各地的銀毫貨幣參差不齊。歷史的記載,廣東省的銀毫含銀曾有過40﹪的記錄。北洋政府191428日 頒布的國幣條例才規定了雙毫銀幣含銀為70﹪。


由於香港政府大量的製造銀毫及廣東銀毫的流入,銀毫荒的緩和兩種銀毫的不等值的問題卻提出來了。電車公司也提到收廣東銀毫要蝕水的問題。當時廣東財政緊拙,含銀量偏低是出于濫製。


廣東雙毫.jpg


( 待續 )


2008年4月22日 星期二

IQ大比拼

只懂加減  不識乘除


        近日有青年團體在街頭進行了“口頭問卷”調查,於是乎通過加減推理:香港人濫用了多少膠袋;學生的Partty又浪費了多少食物。


浪費是不好的行為,無人會表示反對。香港的“學者”隨即質疑這個“亷價”抽樣的可信性,因為也觸動了他們的權威。


        為什麼會是這樣?香港年青人的IQ,實在不敢恭維。口頭問卷的調查只是隨機抽樣,沒有研究它的分佈狀態。更沒有考慮各種因素而出現的修正結果,進行“加權”。這就給權威們點了死穴。


        另一則是年青人的目光卻“選錯了”膠袋。堆填區滿地膠袋也是事實,缺德的人亂丟膠袋也會成了社會垃圾。但堆填區最大宗的廢棄物又是什麼,怎麼不敢正視?怕開罪了什麼?膠袋已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種便利,與民為“敵”又有什麼結果。有沒有提出用什麼物質代替膠袋?沒有!


焚化是一種消滅垃圾的方法,為什麼他們又反對?全世界的國家都焚化垃圾,為什麼香港就最多“二惡英”?


        有沒有想過,全世界最浪費的人首推香港。年青人趕時髦,舊的東西隨手扔了。


奉勸大家還是多為環保找出路。


是再生利用、環保的替代品、高級的焚化技術、減少廢氣排放……,才是正路。


2008年4月19日 星期六

珍品銀圓

七三銀圓


         一般的錢幣愛好者都知道清朝光緒十三年( 1887 ) ,兩廣總督張之洞依照貿易銀圓的規範,率先在廣東開鑄銀圓。


原來的涵義是:既可在國內流通,又可與外國貿易銀圓相抗衡和互易流通。


後來銀圓的正面是以寓意清朝的騰龍圖案,並用英文“ KWANG TUNG  PROVINCE ”“ 7 MACE AND 2 CANDAREENS ”標示。背面是“光緒元寶”、“廣東省造”、“庫平七錢二分”。這就是大家所看到的了


 

七二銀圓-A.jpg


 


 

七二銀圓-B.jpg


在一次偶爾的機會,找到了關於廣東開鑄銀圓的史料:


張之洞所訂購的製銀幣機來自英國伯明翰 的喜敦廠 ( Ralph Heaton , Birminham , England ) 。能日鑄銅錢260萬枚及銀幣10萬枚。實價52 ,500英鎊,以大清銀行擔保、通過匯豐銀行付款。分三批發運。……第三批交清機器時,兌付所有由英國運經中國輪船水腳及保險等費。鐫刻銅錢、銀錢 母模、子模工貲不在價格之內,均由中國另行付給……


        光緒十六年四月初二日( 1890年5月20 )( 七二版 ),開鑄新版銀圓。所謂的“七二版”就是庫平七錢二分的大銀圓。


大銀圓重庫平七錢二分( 壹圓 ),配九成足銀;


次則三錢六分( 伍角 ),配八六成足銀;


再次則一錢四分四厘( 貳角 )、七分二厘( 壹角 )、三分六厘( 伍分 )三種,均減配八二成足銀。


由此可知香港早期的銀幣含銀量也是與此一致的 ( 括號內的藍字對應港幣銀元數值 )


在此之前曾鑄有( 七三版 )銀圓,就是重量為七錢三分的一批就少有人知。其實在光緒 十五年四月廿六日( 1889年5月25 ),廣東的造幣廠就開始試鑄。


 

七三銀圓-A.jpg


七三銀圓-B.jpg


 


為什麼是重量為七錢三分,比國際貿易銀圓為重?答案竟是滿清政府被洋槍洋炮嚇破了膽,產生了一種的自卑。為了與外國的貿易銀圓進行互通,一於“賣大飽”半賣半送


後被清朝的商人警覺而大量收藏,進入不了流通( 如擁有就是珍品了 )。這一事件引起了朝庭的關注,決定銷毀庫存的銀圓在光緒十五年底( 1889 )議定執行,重新熔鑄改成七錢二分( 七二版 )的銀圓所以( 七二版 )是光緒 十六年四月初二( 1890年5月20 )才正式面世。上述的“光緒十三年( 1887 )兩廣總督張之洞依照貿易銀圓的規範,率先在廣東開鑄銀圓”的提法只是籌備之始而已。


        有些“史料”說重量為七錢三分的銀圓鑄了一年,只是以訛傳訛。其實只是鑄了一次,並在一年內進行回收


2008年4月17日 星期四

用紙也是學問

日常的環保


        我經常都有到《吉之島10元店》的習慣,給我很大的一個印象就是“日本人很懂得環保”。什麼都是小小的一件,什麼產品都有心思。卻有人把它演釋為“島國精神”。盎盎的大國是否就一定“資源豐富”?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是不是富足的社會才能有? “溫飽仍需努力”就一定沒法辦到?


        我小時候讀書的第一篇課文就是“……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五千年的中國史都是重“權術”、重“科舉” 重“傳統”,吃自然界能吃的,用自然界能用的,甚少創意。為什麼?中國地大物博!還是:“牛耕田,馬食縠,老竇掙錢仔享福……”自以為合理。上山砍柴則“此木為柴山山出”,從沒有植樹的概念。“風吹草低見牛羊”,有沒有想到種草飬羊羊更壯?沒有!為什麼?還不是哪句話:中國地大物博!


        中國一進步,石油都得進口!中國是種米的大國,大家食的都意屬泰國香米!東北的大豆不是很負盛名嗎?造豆腐的卻標榜自己是用加拿大黃豆……!有人指出中國的豆腐含有基因改造的東西,中國人自己又怎好開口?究竟是自己的東西還是別人的東西,如何跟究?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B 5的紙張,原來日本人早就用上。它的尺寸就是中學生課本一樣的大小,也是學生作業的最佳紙張。現在電腦很普及,事事用“A 4是一個很大的浪費。筆者用了“B 5紙五、六年,大小適中、十分好用。在香港學生中就應該推,資財一樣是“環保”


        在電腦打印機中,廠商一個怪招:打印機比墨水還便宜。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希望你不斷買他的打印機!墨水盒中嵌入晶片,換另一牌子的打印機馬上就罷工!各色墨水分別載裝,少換一款都成癱瘓!


        在歐盟和中國現在都不准帶晶片的墨水盒進入市場,除了反壟斷之外就是不希望製造大量的垃圾。


        一般的情況都可使用“代用墨水”,除非打印彩色的艷麗像片。黑白文件則更是這樣,有誰跟進墨水是不是原裝!

        環保其實無處不在,關鍵的是人,有冇心思。

2008年4月15日 星期二

貝殼曾優於黃金

仿貝幣


在一本《幣海漫游》( 夏龍  半丁   湖北人民出版社 )的書裡,提到了“仿貝幣”的事。


隨著時代的進步考古資料的充實,使我們的認知越來越多。


以美麗的貝殼作貨幣,據稱自大禹的“夏”朝就已經開始了。“周”朝進入盛行。天然貝殼的美麗多姿,就算是現代的人們,也都會愛不釋手。對於我們古老的先人,亦會有著同樣的感受。從裝飾物變成貨幣的過程不難想像,歷史選中某類貝殼特別受到青睞,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歐洲的歷史中,也有使用貝殼貨幣的記載。但沒有太多的描述,相信也沒有中國使用貝幣的時間長久。可能是華夏民族的形成,基因中就含有了太多的保守。


我就相信知識和工藝技術的進步是斷續而又分散的。


貝幣來自天然,美麗、罕有、大小適中……,人們才會選中了它。於是乎形成了貝幣文化。


隨著時間的遷移,石器的加工的日臻完善。金……也陸續被人發現


我們只知道把金銀作為貨幣會阻礙工業和貿易的發展,於是乎紙鈔票( 原始時以金銀收據、銀票、或債券等形式出現 )能應運而生。把金銀的作用給予膨脹,給社會發展帶來了更大的“資金”。


原來在遠古的華夏貿易裡,也曾出現過貝幣短缺的現象。仿貝幣的衍生就顯得極其自然。當人們只承認用貝殼造成的貝幣,用其他材料製造出像貝殼形狀的代用品就出現了。歷史上稱為“仿貝幣”。什麼“石仿貝”“蚌仿貝”“骨仿貝”“玉仿貝”“金仿貝”“銀仿貝”“銅仿貝”……都有了,在貿易場上也曾一顯身手。


特別一提的是,1984年在河北省 靈壽縣 西岔頭村 出土的 中山國 墓中,出土純金貝34枚。長1.1厘米、頂端有一小孔,含金量為92


河北省平山縣中山王的 X  出土了銀仿貝。


用現代人的眼光看來,用比貝殼貴千百倍的玉石、金、銀……製成貝幣,真是不可思議。所以研究歷史與讀史,就要暸解當時的時代環境,才可以判斷他們行為的合理性。


當貝幣具有“法律”地位時,一切的貿易規範就要向它看齊。當時的人們在不經意而獲得的玉石、和金、銀總不如實在易得的貝殼來得實際。人民崇尚自然生物,更加沒有人會預知千年後的金和銀會是貴金屬、身價萬倍


時代決定了認識。老子閱後成一詩


黃金作貝人笑痴 ,         古人亦謂今人遲()


紙幣一張無善價,          看你忘形到幾時*


 


l          黃金是一種終極的貨幣,只有它才能壓抑通貨膨脹。今後世界的經濟重組,終離不開貨幣的含金


2008年4月12日 星期六

帶淚的笑話

                                                         高分低能


記得以往的一件事,雖是去年、但也不是太久。


        電視報導一個成年男子騎著一架兒童單車在隧道撞牆死了。新聞出了街:單車摺了、牆壁也有血跡。


        香港人無甚反應,只是新聞一條。如果把這故事告之大陸的鄉親,回應只有一句話:活該( 抵死 )


        為什麼反差是如此之大?說到底就是香港人冇常識!


        有人說香港人好精叻、腦子轉速特別快,隨時都會有商機。( 塘邊鶴說:睇你開邊瓣。如果問香港人物價貴不貴,答案是你的《錢》搵不搵得黎?有錢,一百元一個叉燒飽都不算貴;冇錢,一元一碗叉燒飯都是貴。)


        一輛單車的適應範圍,年齡由3歲到70歲算不算“香港價值”?單車的輪子是否越小就越安全?( 塘邊鶴說:香港人精歸左,憑空想像可以代替一切。)


把單車的座鞍( Seater )調得越高,穩定性就越差。香港人有冇這方面的常識?( 塘邊鶴說:冇播。雖則係初中知識,乃都是讀過皆忘記!)


        大人把兒童單車的座鞍調高了,以為就能物為己用?在下坡時急煞車,由於慣性大重心高、人就會向前飛出來,就算腳到地也由不著你!


        現在還可看到不少的香港人用著高座鞍小童單車( 車輪15” 以下的 )以代步。不引以為戒,下一個可能就是輪到你。


 

成人兒童車-1.jpg


 

成人兒童車-2.jpg


 


        時藉清明,令我想起一則的高分低能“春風化雨”的往事八仙嶺山火


        老師帶著學生去郊遊,本是一件樂事。最後變成悲劇,卻也始料不及。這時的老師就是領隊、是總司令。事前應有計劃,應有危急應變措施。總不能全然不想,一於與眾同樂。為人師表者,當然是高Q之人。他們平時之知識、常識,緊急之時就能發揮作用。


        當在山上發現山火時,你還有時間去判別如何逃離現場:是沿著山腰找尋下山的路,還是向山上跑。本能的反應向山上爬,一個錯誤的決擇毀了自己。她的地點正處於山火之上,最後給火焰全封了。這就是高分低能的後果


老師盡了她的天職,守護學生直到自己倒下。我們敬佩的是她的精神,卻不能原諒她的智慧。自始至終沒有報導,老師嘗試如何衝出火場的行為。跌下山崖的人,反而得救了。


這就說明了一個事實:在生死悠關時刻,自救方式就是要拼。拼輸了,寫個服字。 ( 塘邊鶴說:香港人好理性,一切交給主安排。 )


        有人說:人都死了,你還咒她。我說:高分低能要咀咒,也是說給現在的老師聽。


我們還是在學生的年代,童子軍就有野外求生及繩結的訓練。今天的人身驕玉貴,恐怕就有疏了( 塘邊鶴說:就是!)


2008年4月8日 星期二

2008年4月7日 星期一

3圓鈔票僅此一家

自創一格


 


        英文字母對於設計鈔票的中國人總是那麼陌生。我在一文中提到中國銀行發行的港幣上,把“BANK  OF  CHINA”寫成了“BANKOFCHINA”情況,好在是微縮字不易被人發現。我誠懇地叫大家包涵,這確實是一張真銀紙!


 

港幣20A 2.jpg


 

微縮字放大圖.jpg


 


        3圓人民幣更是中國的一種奇怪的歷史,當時真不知道它是如何說服得了我們的領導人的?中國人有句古語叫“三三不盡,六六無窮 ”,說出這個奇數的特徵。當時的銀行職員也經常咀咒這一幣種,因為它常常令出納員賠錢。用這種鈔票湊成10圓是三張3圓加一張1圓;用這種鈔票湊成100圓是三十三張3圓加一張1圓。少了一張1圓,顧客會向你討回,多數了一張3圓你就得虧了。每日多少鈔票過手,人誰無錯呢!


 

人民幣3圓A.jpg


 


( 下面這一部分作了一些修改敬請留意 )


 


近日廣州的錢幣商高價求買第三版的一角紙幣,引起全城哄動。接受價是一萬大圓!有人問我這是怎麼的一回事?從報導略知一二:此版鈔票流通了14個月便收回,紙幣上有五角星的水印。


其實這個時期的一角紙幣真是到了百花齊放的境地。計有兩個圖案共6個版本之多。從流水號碼反映出來:有三個羅馬數字接七個阿拉伯數字的,也有二個羅馬數字接八個阿拉伯數字的;有流水號碼是紅色的,也有流水號碼是藍色的;有帶空心五角星水印的,也有無水印的;有凹版印刷的,也有膠版印刷的。


最早期的那一版是1966101日 發行。有三個羅馬數字接七個阿拉伯數字;流水號碼紅色;帶空心五角星水印;凹版印刷;背面圖案雙色的一角鈔票, 196712月開始回收,市面逐漸稀少而屬珍品。以後的鈔票印刷質量就開始下滑了。

        原因,未明。

2008年4月5日 星期六

忘申報

申報


何謂“香港中國人”。回歸十年,“基本法”看了百遍,還是弄不清。卻原來有個約定,未見申報,你就是香港的中國人。


 


悼肥姐


 


肥肥趕往天堂


怱怱上路未申報


 “開心果”


香港為她開了多少SHOW


多少先賢驚羨了


卻原來


忘了申報


肥肥笑聲在迴響


在天上


也在香港人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