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畫牡丹碰釘記

心中有數未


        畫了兩幅雀鳥之後,終於進入另一計劃-牡丹。



        本來我對《初學者之友-工筆牡丹》期望很大,對既愛且惧的畫工筆牡丹敬而遠之。老師輕雲對我這個編外學生關至有加,面授白描牡丹的畫法並送以畫稿,近日還關心的問:開筆了沒有。



        我拿著《初學者之友-工筆牡丹》準備良久,終於開筆了。拿著書本的畫稿,對嬌媚多變的花瓣線條,用十八描的功力也能畫得出來。但在葉片白描的時候,由於畫面太亂的緣故,不時得停下來“讀畫”。終於明白了作者的牡丹葉片可能是源於照片,很多的地方交代得不明不白;牡丹花卻是真實的畫。於是乎有的地方要捨棄、有的地方又要畫蛇添足,勉強的完成了白描畫。



        工筆畫的白描,訓練著畫畫人的思維。雖然畫是出來了,腰斬了也罷!



………………



 



        世界上恐怕幅開印刷變化最大的書籍,非中國畫書籍莫屬了。中國畫的畫書分兩類:一種是知識型的,幅面正常大小;另一種是實習型的,是學生學習的範本。這一範本巨大得很,可以把熟宣紙放在上面印著描畫。這是經得起推敲的畫本,不然是會教壞學生的。



        由於第一張的牡丹白描出了問題,不得不搜查了我現存有關牡丹的畫書,從而了解“真正的牡丹”。一個人的認識有限,對著陌生的牡丹真是一籌莫展。



幸好我學會了“讀畫”這一知識,不合情理的問題就要追出一個解釋。所以下決心放棄完成了的白描圖,另起爐灶。



        有人在完成花卉白描稿後出現的“空洞”,往往胡亂的填上一些葉片以遮掩其尷尬。我採用的牡丹白描圖正中了這一忌諱,結果被我修改到面目全非。



 

    被放棄的牡丹白描圖


        書本介紹:牡丹的葉片是一枝三組,每組三片葉,俗稱“三叉九頂”。 “乾枯”的幹長出嫩綠的枝,又連接著武則天冬日百花齊放的故事。



沒有常識而依樣畫葫蘆,不是笑話連編就是謬誤百出,也只好怪自己了。







2012年5月25日 星期五

工筆就應是工筆

一畫兩畫


        籍著《初學者之友》畫了兩幅工筆鳥。一是黃鶯;二是佰勞。經友人指點,為我的初試啼聲潤色不少。初學是入門,一經嘗試便可進而提升。我的學習善用對比,因而可塑性高。



        我注意到《初學者之友》系列專題圖畫之中只注重主題項目,對於其他的襯托只是敷衍帶過。比如工筆禽鳥僅有其型態,細緻的部分欠奉。樹幹的表達太隨便;葉片底面不分,這一不足就有待改善。



     第一幅佰勞



        經過[黃鶯]一役,畫[佰勞]時由於缺了讀畫,再一次重滔覆轍。畫友指出了習作的不足、頓悟前因,於是重畫一幅[佰勞]。修整了樹型,葉片的底面一一重現。



 

    第二幅佰勞





        下一次畫鳥非臨名家不可。因為有了預演的經驗,相信下一步也容易上手。沒有跌跌撞撞的走出第一步,第二步就不可想像呢。


    可愛的佰勞鳥



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

摸索畫鳥

可愛的鳥


齋畫工筆花的時間長了,總想把花鳥蟲魚整個系列都嘗試一下。蜜蜂、蜻蜓試畫了一下,但都不理想。畫鯉魚總算找出了點子,還是要停一停。工筆禽鳥最是引人入勝的題目。沒有前面的一些練習,就休想碰它呢。



由零開始的學畫工筆雀鳥,先從最簡單的黃鶯畫起。



 









能畫工筆花卉,隨便用線條堆砌出鳥的模樣是不難。再次重溫鳥類各部分的神態與用筆,重新再畫一次鳥是我的學習方法。也就是先有概念的認知,下筆才不會茫茫然。從中摸索著用怎樣的筆白描最合適,染色的筆含水份如何才適中。不竟畫鳥是比畫花來得精細。



鳥最逗人之處是牠們有著各種的神態,加之漂亮的羽毛,往往使人愛不釋手。自成一派的翎毛畫,表現是如此的栩栩如生。



姜冬蓮的《初學者之友》工筆禽鳥是起筆,從中再加上精湛的學習是我今後的一個方向。書本加上友人的從傍提點,希望能掌握點技巧。從此花鳥蟲魚一起來,使我的工筆更添生氣。







2012年5月6日 星期日

加料的茶味

茶的另類感受

        偶到觀塘街市,因業主加租甚勁而結業的茶葉舖多矣,割價求售點中了消費者的死穴,心血來潮買了一兩貴茶嚐試。回家一泡,發覺多了點魚腥味,一時感慨莫明。



長久以來每天都有喝茶的習慣。早上沖上一壺香茶,幾片餅乾、或一兩片麵包相佐,亦是人生樂事。茶以鐵觀音或烏龍茶為主,間中泡上一壺壽眉或是花茶亦覺是一種新意。



        本來我對茶葉也不太考究。自上過十堂茶藝,接觸了多種的上品茶,也知曉品茶是何等的滋味。



        品茶這一高級享受,不論從財力以及“精神折磨”都不適合我。雖則是其“味”不同,做一台戲僅嚐幾口。“精神成本”實在太高,還是不及我大大一杯的茶水來得爽快。然而,在茶藝班中還是學到一點知識的。如果以陸羽《茶經》所要求,則天下難覓一杯好茶矣!



        忽然想起,泡一次起兩次止的上好茶葉渣,茶藝班的師奶們都樂於收集作雪櫃吸味劑用。啊!我怎麼想不起來?茶葉吸取異味之勁已是一種常識。近年街市變幻之大,被魚檔、肉檔、瓜菜檔團團包圍的茶葉舖,簡直就是一種災難。



        奉勸各位飲家,被污水橫流包圍的街市茶葉舖,還是避之則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