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29日 星期二

從廟宇看昔日香港(一)

從廟宇故事尋找開埠前夕的香港

        一般人都以英國人管治香港的日子作為香港的開埠標誌。姑且勿論從1841125日 英國人在水坑口登陸,強行霸佔時計算也好,還是由《南京條約》(應正名為《江寧條約》)的簽署日期1842829日 生效割地賠款之日起計也好,香港從始進入了另一個社會,卻是不諍的事實。

        研究香港的神廟歷史淵源,最容易探索到“香港人”活動的軌跡。我用了有引號的“香港”,就是要區別現代的香港與歷史中的香港涵義中的有所不同。

        開埠前夕的香港究竟是一個什麼的樣子,香港的近代史也是從此拉開了序幕,包括何處才是真實的“香港”。“香港人”早就從事漁業活動,都為史學家們所確認。為出海平安祈求神靈庇祐,天后娘娘是最直接的一位海神。有人考證過香港的天后廟就有320處之多,當然還有著各式各樣的神祇,讓人供奉。有人說香港現存最古老的天后宮在大埔墟,建於康熙三十年(1691)。然後才是建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赤柱的天后古廟。……其實也不盡言。

        據鴨脷洲洪聖大王廟誌的記載,該廟建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

        香港仔的天后古廟建於咸豐元年(1851) ,則是香港開埠以後的事了。2001年拆卸重建,耗資220萬港圓,現在是頂光鮮的一座廟宇。當今保留的牌扁,是同治十一年(1873)之文物,相信最原始的東西經已丟失。

        我們很難從現存神廟上的建立先後,來確定開埠前“香港人”在該地聚居的先後次序。因為明、清兩代都實施過“遷疆”的史實,“遷疆”使大嶼山一帶的香樹斬伐得十分徹底,幾近於於絕跡。

        觸犯神祇是一種罪過。大難當前,原有的廟宇卻那能幸免於難?差大哥除口中不忘默誦著觀世音菩薩的經文,恐怕還得加上一句“……有怪莫怪,細蚊仔唔識世界。拆廟之事是當今朝庭的決定,祈望滿天神佛切莫怪責小人,至要多多包涵……”。

        每一次遷疆,在人煙稠密的地方,破壞也最為嚴重。康熙八年(1670)的復界,一切又得從0開始。

        我不敢肯定,乾隆三十八年(1773)之前,鴨脷洲有過什麼比赤柱天后廟還早的天后神廟。大埔的天后宮是不是香港最古老的天后廟?不過也無關重要,反正赤柱已有了天后古廟(1767) 。乾隆三十八年(1773) ,附近的鴨脷洲(因為同屬赤柱一區)唯有新建洪聖大王廟才能避免雷同。

                           

                                                 鴨脷洲洪聖大王廟

        據廟誌云:“……洪聖大王本名洪熙。唐(朝官居)廣利剌史也。倡讀天文、地理、數學,立氣象台以觀天侯,漁民商旅賴之……”。可見香港開埠前夕,這裡也曾香火鼎盛、漁民不少。觀天侯對漁民來說是極其重視的事情,在科學不昌明的年代,漁民出海前只有向神祇洪聖大王禱告,以庇平安。

        鴨脷洲是個沒有大海灘的石頭小島,洪聖大王廟就建在海邊。以當時的條件,島上建房十分困難,漁民大都居於船上,與今日高樓指天的鴨脷洲,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 待續 )

 


2007年5月27日 星期日

夠唔夠煩

電子查詢係好煩          

 

        現在科技進步,一日何止千里。據云:為了提高效率,乜都使用電子化。不過佢就“化”了,我卻冇辦法“化”。

        出盡百寶,找到某某機構查詢電話。於是乎“嘟嘟嘟嘟  嘟嘟嘟嘟”撥通咗,得到了以下一段很有禮貌的回音。

        “歡迎致電╳╳公司電腦查詢系統”

        “廣東話請按1字,英文請按2字,……”

        “要查詢╳╳請按1字,要查詢△△,請按2字,……”

        “……,……,請按1字…………”

        “如果不再查詢,請按0字”

於是乎,我只好按0字了。大佬呀,我有不明白啲事先至問你。你個超級電腦咁好嘢?香港600萬人諗緊啲乜你都計算到?我係想要真人Show,解答我啲疑問咋。唔係咁係馬?

        唔好意思,我部電腦未收到料,無可奉告。

……!?……!?

只好收線了。

2007年5月24日 星期四

開埠前的香港

《香港歷史碎片》是作者十多年來研究香港歷史的一些心得體會,是從另類的角度回頭看香港歷史。這一系列的文章將分期刊出,也盡可能插入資料圖片助證。在今日大量的資訊中,摸索和發掘出深層次的東西變得更有可能。當然我是盡了個人的最大潛力,畢竟認識有限。歡迎廣大的香港問題專家、掌故大師及一些熱愛香港歷史之人到我的網誌中來加入討論,更重要的是多提見解、指出不是。

                         

 

                                              開埠前的香港  (總論)

        雖然考古發現,新石器時代香港地區就有人類活動了,自秦代開始就曾一度管治過香港。但自明、清兩代幾次遷彊內移,使香港成了無人之地。香港的發展出現了斷層,復疆以後一切又得從 0 開始。近代的香港歷史應該是從這一事實中建立起來,這是研究香港史有別於大陸史而值得注意的一段史實。

        從香港人口的考證中,自秦代開始的戰亂,一批又一批的難民遷到南彊邊陲之地。除深圳河一帶尚有可耕之地之外,由於淡水水源的缺乏,耕作甚感困難。真正能成為“順民”的,由於環境所限也不會太多。為了生存,亦漁亦盜的團伙各自佔地而據,所以我這裡暫且用“刁民”一詞而搪塞之,這就是香港的原居民。

        以往的香港島原來是一個石頭島,山巒起伏,連樹木也不算多。最適宜聚居的地方就是香港島南面石排灣一帶,那裡有鴨脷洲小島阻擋了南中國海的大浪,是一個良好的避風港。又有鳧扶林瀑布從瀑布灣上傾潟下來,蔚為壯觀。淡水涓涓而下,哺育過多少船民。自從修築了鳧扶林水塘,瀑布變成了今日的小水流。這就是最早的香港。

      

                英國畫家筆下開埠前香港的瀑布灣  茅房廖廖  人烟稀少

        赤柱灣一帶有著平坦廣闊的沙灘,也方便船隻灣泊。漸漸就形成了以赤柱為中心的香港。石排灣一帶,岸邊雖有零散小屋,但人們還是多居於船上。

        赤柱一地因沙灘廣、平地較多,北面又有馬坑山泉水可作飲用。赤柱灣深入陸地,陸上可建房屋,漸成村落。赤柱村雖離香港有近10公里海程之遙,仍然是這一帶的行政中心。流動人口較大的鴨脷洲漁村雖在香港,以人數而言,香港這一港口(商貿、漁業兼備的港口)卻比赤柱村來得多。

        十七、八世紀外國商船路過此地都會作一些補給或小額貿易,這裡的船民與珠江三角洲一帶也建立了換貨的往來,猶以本土的香樹及莞香最為大宗,所以香港之名由此而來。由於資源貧瘠,亦漁亦盜也就成了這個地區的特點。明朝的遷疆把香港大片的香樹砍伐了,更加重了地區治安的惡化。

        早年的香港,有很多關於海盜的傳說。內容可能略有差異,確實是那個年代的寫照。貿易行為除了珠江三角洲外,甚至遠達百里之外的廣州城。搶劫內地船隻物資亦時有發生,也有能力與朝庭官兵相對抗。為了生存也好,為利之所在也好,這就是現實的香港!群居和一致對外的種種因素,形成了幫會林立、各自圈地為生的格局,是一股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

        朝庭鞭長莫及的南疆之地,也使當代皇帝頭痛不已。多次的遷疆就是一種消極的反應,更造就了海盜隊伍的壯大成長。最後連九龍寨城的清朝官吏也要自己溜走,形成了三不管的特殊地區。可見香港以至九龍一帶,地方勢力之巨大。

        英國殖民者很早就到達過香港海域,並進行過海洋測量。英國人對香港的認知比滿清政府多得多。英國人為了打開中國的大門,就僱用了香港的海盜攻佔虎門的沙角砲台。在以往清朝的官方檔案中,均稱亦漁亦盜的香港原居民為漢奸,也懲罰他們在珠江三角洲鄉村的親屬。

        英國殖民者選擇香港而放棄舟山群島,就是為了進一步掠奪九龍半島而作准備。有能為己所用的“刁民”,有後來稱為維多利亞的天然深水港,有與印度、馬來亞連成一體的航線。最主要的就是有滿清的鴉片戰爭賠款,作為開闢城市的起動資金。這是研究香港史的人往往忽略的關鍵問題。

2007年5月22日 星期二

容許塗鴉

                                                           塗鴉

        塗鴉是青年人的一種反叛行為,如果引導得當也可將壞事變成好事。最近我到鴨脷洲懷舊,往洪勝古廟參觀。在香港仔乘搭久違了的街渡,在海港中左穿右插很是寫意。到了對岸的鴨脷洲,沿著海堤走到了鴨脷洲海濱公園。公園開闊而別緻,樹蔭下一排排長櫈也可坐下來歇息。每隔幾步之遙,一塊塊玻璃相架。鑲嵌著介紹鴨脷洲的歷史和故事,使人大可舒發懷古之情。

 

                                                       鴨脷洲的街渡

  

     如假包換的鴨脷洲洪聖古廟旗

        在鴨脷洲海濱公園一愊維修遮擋用的鐵皮圍牆,我發現了年青人的塗鴉。它頗有藝術感,我在它前面留影作為紀念。塗鴉的年青人既得到了心靈的舒發也為社會添上了色彩。歐洲一些國家的城市裡,就設有為塗鴉者特備的牆。從電視中看到塗鴉圖畫質素還是相當高的。這是一種另類的藝術家,比畢加索後期的作品好看多了。

        在香港看到的塗鴉,都以胡亂噴上一些字符居多,如旺角的行人天橋玻璃隔壁、沙田火車路邊的橋底。從字符看來想都是印巴青年的作為,內中含有一種壓抑的渲洩。像鴨脷洲公園中的塗鴉畫,實屬少見。

   

                                                    你會覺得這是塗鴉嗎 ?

   

        我把它刊載出來以引起社會的關注,大家都來肯定和欣賞它。感謝鴨脷洲的塗鴉者,希望塗鴉者也能看到我的文章

        年青人在成長的路上也曾有過叛逆的時刻,因為我們也曾年青過。當然時代不同反映也不一樣。隨著科技的發達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叛逆成本也隨著提高。諸如生活放盪不箕、同性戀、校園槍擊等,一時成了社會的災難。

        成年人哀嘆現在的小孩子很難教。試問:在“享受世界”的成年人,有沒有為我們的小孩子作出過榜樣了。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人際間的愛被“無限利潤”的商人道德所掩蓋了。正如地球氣溫變暖所出現現時的天災不斷,是地球人要檢討的時刻一樣刻不容緩。

        世界的和諧是把年青人的叛逆引向善意的唯一良方。我們要不停地高呼:讓世界充滿愛。

2007年5月19日 星期六

香港歷史碎片

       《香港歷史碎片》是作者十多年來研究香港歷史的一些心得體會,是從另類的角度回頭看香港歷史。這一系列的文章將分期刊出,也盡可能插入資料圖片助證。在今日大量的資訊中,摸索和發掘出深層次的東西變得更有可能。當然我是盡了個人的最大潛力,畢竟認識有限。歡迎廣大的香港問題專家、掌故大師及一些熱愛香港歷史之人到我的網誌中來加入討論,更重要的是多提見解、指出不是。

        

 

                                                             

        從寫作香港鈔票的防偽發展開始,跌進了研究香港歷史的圈套。為了了解2003年版渣打銀行港幣背面的香港圖案,又得查閱很多香港的史料。四篇香港年考的小文章,由於史料的逐步充實而反覆修改了很多次。從香港歷史的富麗多姿,使我更進一步認識了香港人的性格。他們與大陸傳統的中國人既有著一段距離,但又與中國文化有著扯不斷的親密關係。90 % 以上的香港人,在中國大陸都有著他們的親屬。

        在一百多年英國殖民地的生活中,在借來的土地與“借來的時間”薰陶下,香港人堅強不斷地與英國殖民者抗爭。香港成了與別不同的一塊英國殖民地,從荒蕪的小島一躍成為國際大都市,都有著其歷史的淵源。

        1997年7月1香港回歸中國的大家庭。要使香港人對香港有歸屬感,對中國有所認同,就必須認識香港的歷史。要寫出一部既是中國人認同、也要香港人認同的香港歷史難度是很高的,但一定得寫。是屈辱的篇章、還是多元化觀點,也曾引起過學術界一陣子的爭論。

        為什麼是這樣子?回歸後的香港繼續實行資本主義,所以寫香港的歷史就顯得與眾不同。可以是逐個專題來寫,也可以作為香港中學的試用教材來寫,先構建了一個框架,以後逐步充實。可喜的是,民間有著大量的香港史料,包括專著、掌故和地方誌,這是國內任何一個地方所無法比擬的。

        上一世紀90年代曾一度興起過香港史熱,更加使香港人應該承擔起撰寫新一代香港史的責任。

        本人只能以《香港歷史碎片》的題目寫一些小文章,能給予研究及撰寫香港歷史之人作參考提供裨益,這就是我的最大慰藉了。

 


2007年5月17日 星期四

香港將成文化沙漠

書店將要在香港消失           

        近日一篇報導,香港最大的一間書店──商務印書館要從尖沙咀星光行遷出了,因為業主加租驚人。其實近年很多書店也因為負擔不起房租的昂貴,由地舖升上二樓,又由二樓搬到更高的樓層。

        書店的經營者慨嘆房租的颷升使他們甚感困擾

        一而再的“逼遷”,最後唯有搬到深水埗天台的鐵皮屋。如這一關都守不住的話,只有“喊泠”,一蚊一本任揀唔嬲。書店永遠告別香港

         有冇香港人會去懷舊我不敢肯定。那時,香港僅出兩種刊物就夠:第一種是馬經;第二種是運程書。不過我可以話比大家知,香港人一定冇運行。

       書是智慧的總匯,書也是知識的傳播者。隔鄰的深圳,書城起了一座又一座,座座都是七、八層。內中也設有Café 茶座。

        一切都向錢看的香港大商人,社會責任都跟他們絕緣,好像忘記了他們的財富是取自社會。

        曾蔭權先生的一切不干預應有所警覺了吧。英國人的“一切不干預”,其實都是在英國殖民地的框架下僅有一點點的活動空間而已。出了這一框架, “一切不干預”實行了沒有?

        美國尚且有反壟斷法,不容許一些集團對社會的壟斷行為。微軟公司把互聯網瀏覽器與視窗系統(Windows)捆綁在一起,曾引起美國社會的訴訟。因為這已超出了商業與技術的範疇,阻礙了別人(企業)技術與社會的發展,連美國政府都加入了訴訟的行列。一家獨大的壟斷社會行為是不容許的,被視為一種向政府管治的挑戰。最後微軟公司官司輸了。

        曾蔭權先生在金融風暴中動用香港的外匯基金抗擊國際炒家,為什麼得到了正面的評價?因為他的干預,捍衛了香港的金融體系。

        行政的干預不一定都是壞事。大陸最近的一系列行政措施,包括增大銀行儲備金、發行公債、壓抑樓價、實施物權法等……,無一不是維護社會安定之政策。

       書店消失了,香港不變成文化沙漠麼?買書請到深圳,你又作何感想?

        如果香港的房價高到誰也承受不了而十室九空,高樓林立的香港與一百年前的荒島還不是一個樣!

        一個地方的興衰,是從一點點的事物積聚而來的。如果一切都視而不見,香港的陸沉則是只日可待矣。


2007年5月15日 星期二

珍惜我們的地球-10

   第七回            頑強不懈,重見光明  

                                                                                            地球的風貌     

        不知經過了多少萬年,很是幸運,被稱為月亮的火球熄滅了,變成了只能反射太陽光照明地球黑夜的明燈。在地球上白天一個太陽、晚上一個月亮,月亮給我們記敘著一個月來日子的變化;太陽又給了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輪迴,地球上的時間和氣候變得有序,地球人真幸福。

        這一次生命卻沒有滅絕,地域的遠離使他們各自發展。板塊的漂移和造山運動做成了變異的氣候,印度次大陸板塊從南極洲分離出來向北漂移了 6,000公里,撞上了歐亞板塊形成了今日之喜瑪拉雅山山脈和青藏高原。把中國大陸和中南半島向太平洋推出變成中國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格局。我一直在想,那麼多的奇峰異嶺為什麼為中國特有。歐洲雖則有山,大都顯然較為規矩。看來也應與那次大陸漂移有關。摺疊山脈的形成,地表遵會變得複雜多變。加上了長時間的風化和侵蝕,什麼奇特的山峰簡直是順手沾來。於是乎,日本的地震帶、印尼的地震帶、雲南的地震帶相繼出現。

        大量的海水湧向南極,最後都結成冰。大西洋的陸地下沉了,歐洲的地中海縮小,出現了很多的海底新大陸。總之就是一句話,天下大亂、烽煙處處。喜瑪拉雅山的珠穆朗瑪峰不單有大量的海底遺跡,地層深處的黃帶也在陽光照耀下金光閃閃蔚為壯觀;地中海伴的土耳其高山區也找到了海藏的遺跡,人們煞有介事地指出這就是諾亞方舟曾經擱淺的地方,因為聖經記載:大洪水退後,諾亞方舟就停了在山頭上。大洪水應該是人類在大西洋形成時的一個古老的記憶而給流傳下來了。

        史前的香港也曾是海洋。後來海水退卻了,引來了的是火山處處。熾熱的岩漿形成了一堆又一堆的石頭山,所以香港地質的多樣化是世界少有的。南北極的冰封留住了地球大量的水,海洋面的下降使陸地多了,香港在地圖上開始了它的歷史。

        生命或許真有定數。海水結冰都浮上水面,使下層的水溫都維持 4℃ ,這又是大自然的恩賜。除非是十分大壓力的深處,正常的海中生物也能賴以生存。上天又給予了地球一線生機,生命得以延續和發展。

        煙消雲散使塵埃落定,太陽出來了。水的循環通過蒸發和降雨,把大氣清洗得清新宜人。陸地上出現淡水,海水日益變鹹。河流和雨水的調節,海水的鹹度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使水中生物生存有一個穩定的空間。

        因禍得褔的地球重始獲得了新生。廣大的綠色森林原野,遍地的飛禽走獸,海洋湖泊又是另一種魚禽之鄉,大地可真熱鬧。上天對地球的眷顧也可算是無已復加!

        以後小規模的地震、海啸、火山、陸沉,對於整個地球來說,這都是無傷大雅的小災難。部分的動植物是消亡了,但是大部分生物還是很好的保存了下來。多災多難使動物也變得聰敏,猶其人類是一枝獨秀。自然界的優勝汰劣,一頁頁的史前文明和近代的科學成長,人都有著光輝的業績,他們努力地去解剖宇宙的過去和未來,最終人是勝利者主宰著現今的世界。

                                                            ( 完 )


2007年5月12日 星期六

觀音菩薩 年年十八

                              


                                                    百變的觀音菩薩

        一般人認為同一菩薩的長相大概一樣,有人考察過香港320間天后廟,唯筲箕灣的天后娘娘長相最靚。其實每個菩薩的真身冇人見過,大家都是憑心塑像。善信從來沒有懷疑過,都以為菩薩就是一樣

        大家有冇諗過廟宇的觀音是何模樣?咪以為觀音菩薩年年十八,大慈大悲一個模樣。

        沙田萬佛寺對上的一間觀音廟前,十八變的觀音菩薩,個個儀態萬千令你不忍不看。觀音面前不得無禮!叱紫千紅永遠留給你難忘的印象。

       

      

       這是我看過眾多的觀音寺中,觀音菩薩留下人間最開放的形象

      

       

        揸住個相機影吓、影吓,我也數不清有多少個觀世音的造型。大概是暈浪了,要等觀音菩薩普渡慈航。心水清的Blog友,自己去數一數吧!

       

       
  

      誰說香港都是石屎森林,香港人都應該來此多看一看。

 

    在沙田火車站下車沿著萬佛寺方向路標,經五百羅漢拾階而上。到達萬佛寺門再上幾十級台階,穿過60個太歲菩薩就到了。台階雖多沿途林蔭以及羅漢夾道,可以邊行邊欣賞也不覺得疲勞。行行复行行,不覺太多時間。轉入萬佛寺有膳堂一間齋飯小息,或小棚之下來碗清涼的豆腐花,一樣的心礦神怡。記得帶俻相機留下美好景色。


2007年5月9日 星期三

珍惜我們的地球-9


第六回            多災多劫的地球

        現代的科學家用板塊理論來解釋地球的地震和大陸的漂移,並且為多數人所確認,什麼歐亞板塊、非洲板塊、北美板塊、南美板塊、南極板塊、太平洋板塊……等等數十個板板。提出板塊理論的地理學家韋格納(Alfred Wegener)甚至說到……地球上所有的大陸曾聚合在一起,這個超大陸定名為盤古大陸(Pangaea)′……。整個地球一邊是陸地、一邊是海洋確實難以令人置信,它與人類在未能征服海洋之前的宗教思想極其相似。一個完好的地球何以會分裂成數十個板板?答案是宇宙的力量。

                                                        地球板塊圖

        地球上日夜分明,萬物繁衍。草木是那樣欣欣向榮,動物也是那樣巨型無止。高大的恐龍、巨型的怪獸,相信也一樣生存著一種巨人,一種力大無窮的人類的始祖。此時的世界,食物是豐足的,氣候是如此合適,動、植物得以大量繁衍。

一天太空中飛來了一顆巨大的“X”星,它傾斜地撞向地球。地球上的一大片被撞飛了,帶著無數的碎片飛向太空形成了今日的月亮。從此,地球的黑夜再不是全黑了,而是多了一個環繞地球旋轉的火球。這個火球後來熄滅了也有過水的存在。由於它泠卻得太快,地磁的消失使月球上的水都飛向了太空,生命的停止使月球變成死寂的世界。要是月球成了地球上的第二個太陽,地球上的生物也別想活了。

        地球的這一酷劫,巨大撞擊能量而生成的甲烷氣體,推入了今日百慕達的海底。連地球的自轉軸都傾斜了。(我相信,百慕達魔鬼三角就是海洋深處固體甲烷氣化所做成的災難。)四周湖泊的水都傾注到這個巨大的凹槽形成了今日的太平洋。幾百公尺高的驚濤駭浪夾雜著漫天雷電,還有什麼太平可言。由於地球重量的不平衡,陸地也開始撕裂。與太平洋相對的地球背部,製造了一個大西洋。

        古地球中最大的海是古地中海,它也曾覆蓋今日的中亞及北非洲埃及。大西洋那邊古地中海的海水傾倒成新的大洋,漫天洪水向西流。古地中海迅速縮小成今天的地中海,地壳一下子的失衝引發了大規模的歐洲造山活動和火山噴發。古地中海的邊緣出現了不少的陸地,現在歐洲的很多高山以前都是古地中海的水中之地,也找到不少史前的海洋遺跡。大西洋海岸的陸地邊緣是如此的相似,也是這次地球撕裂所形成的。地球上兩個大洋相向而立,變成了今日的地貌。

不單陸地撕成了多塊的碎片,在新形成的海洋底部也都撕裂成多塊碎片,地質學家稱之為板塊。它們互相擠壓和碰撞,使地表變形出現了一系列的山脈,這就是所謂的“造山運動”。大量的岩漿湧出,火山處處。滿天的塵埃把太陽和月亮這個火球的光全遮擋了,漆一般黑的天空,雷電交加和火山噴發的紅紅火光,把地球變成了人間煉獄。只有滑入海洋中的水中生命才有保存的機會,全地球陸上的生物都一齊葬身火海,無一幸免。

        重生後新的一代動物在進化,植物也在進化。變異的基因獲得了遺存,各種生物躲避敵人、保護自己的經驗訊息,一代一代的傳遞下去。生物不斷以新的面貌,迎接環境變化的挑戰。巨人是生物中的較較者。他們可以逃避野獸的襲擊,他們懂得利用水的浮力和槓桿原理把巨石豎立起來記錄太陽的位置變化,以決定自己的作息方式及捕獵動物賴以生存。英國的巨石陣與复活節島上的石像群也就是這些巨人的留下的印記。現今的复活節島以前是與大陸連成一片受海洋潮汐影響的土地。由於海洋的變遷而成了今日的孤島,這些巨人也就從此失蹤了。

        然而,對地球人來說,生物的進化道路的歷程是漫長的,也不是一句勞動把猿變成了人類這樣簡單,一切都在同步發展。在千萬年環境變化不大的深海溝,在人們難以到達的特殊岩洞,很多史前的生物令我們大開眼界,使人類進入了沉思……。


2007年5月7日 星期一

旅遊小記

                                                        旅遊小記

        訪古尋幽專程為查找赤柱天后古廟舊聞,順道往赤柱觀音寺一遊。這座觀音寺建築猶新,按觀音寺門額云:乃1969219日 開啟接待善信。

山門一副對聯:

                                                        登歡喜地

                                                        入大乘門

對仗亦甚工整,其寓意更顯大乘佛法之深奧,訪勝景之無憂。一入牌坊青竹夾道,拾級而上便給人一種感覺:觀音菩薩慈悲為懷,點破世人暫忘塵世煩惱。

各處參觀。見五觀堂前一副對聯:

                                         大肚能容 容天下能容之事

                                         慈顏歡笑 笑天下可笑之人

                                                 橫批:皆大歡喜

一時眼善,怎麼似曾相識?

……,想起了。

        在沙田萬佛寺進入山門迎面的牆壁上,一幅笑佛像映入眼簾。明明寫著:

                                          大肚能容 容天下能容之事

                                          開口便笑 笑天下可笑之人

但繪畫之人卻有意把對聯的左右次序搞錯了。先是使人一振,寫錯對聯之人也是一個可笑之人,旅行者先自笑了。

      

        觀音寺上的對聯改得好,把“開口便笑”改成“慈顏歡笑”。觀音界內,連大肚笑佛也要變得規矩一些,不可無端傻笑,笑也須面帶慈顏。可見改對之人卻是匠心獨到,不知可是寺中主持麼?

 

        一尊望海觀音塑像雖則高大,卻被一些建築物遮掩了不少視線。凡夫俗子看不到的,菩薩卻可能是視覺無邊。

        阿彌陀佛!!!

 

 

    後記

        廟內除一大殿給善男信女參拜上香之外,還有齌膳待客。大殿金碧輝煌不枉主持設計,環境有緻卻也十分清幽。對深居繁雜都市之香港人,洗滌塵囂亦是一個很好的去處。多見一家大小的人來此遊覽、鄉音各異,可見亦是靈寺一座了。有BUS 路過門口一時忘了記錄下來,罪過!罪過!

2007年5月5日 星期六

珍惜我們的地球-8


                                          第五回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畫家 楊善深 筆下的雞

經歷過幾次冰河期後的地球,生命的變化還是分成兩支:一支是賴以空氣、水份或土地飬料的安份之輩,演變出不同的植物品種;另一支是以吞噬食物(植物或動物)而演變成大型動物。動物吃動物的結果使他們的基因進一步改變,形成了新的物種變異。

地球上的動物、植物變得多姿多采。植物由無性生殖過度到有性生殖(花粉傳播),動物也由無性生殖過度到有性生殖。植物裁培中的壓枝、嫁接就是它們固有的原始生態,也是原始森林中最易出現的繁衍現象。在現今的世界裡,可以找到動物從幼體到成年期變性的品種。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世紀難題,答案是“先有雞

原始的雞是一個會變性的品種。隨著物種的變異,出現了會下蛋的雞和不會下蛋的雞兩個品種。老實說,雞是一種由鳥類退化下來的生物。中文的字沒有“鳥”傍,也是我們的祖先把“雞”早就開除出“鳥藉”了。

雞是最沒責任感的鳥類,它們到處下蛋於不顧,不是人類用各種方式強逼母雞孵蛋,雞這一物種恐怕也在滅絕之列了。

“原雞”的產卵方式與蛙類相似,一串串的附在潮濕的草本植物的葉片上,由卵子的分裂而成幼雞。這一種繁殖的存活率實在太低了。世界氣候、地理環境的不斷變遷,不會下蛋的雞滅絕了,會下蛋的雞一直卻得以繁衍。

雞出現下軟殼蛋,就是一種返早的現象。自然的選擇,把世界的物種定在一個平衡點上,也是萬物皆喜的大同世界。

空氣澄清到出現今天的藍天白雲,它的代價是地球生物的幾次輪迴,也是宇宙對地球資源的一種執著。巨型的恐龍要多少的食物才能維繫他們的繁衍?或食物短缺、或世界末日,注定了恐龍的必會在地球上的消失。

晴朗天空、翠綠的地球,處處是欣欣向榮的景象。白天太陽東起西落;黑夜滿天繁星。太陽把水昇華為雲,雲受冷成雨降落地面,水又流向深谷彼此循環不已。到處是植物茂盛、野獸成群。當時有沒有“人”呢,就取決於對“人”的定義如何。我想是有的,就叫他為“原人”吧。

我相信一點的是:經過宇宙射線愊射的土壤和生命以及無垠的飬份,植物長得碩大肥壯;動、植物都變得巨大無比,恐龍就是那一個時期的代表作。“原人”也許滲雜其中,就是叫不出名字來,或許是某一類別的恐龍。

從世界上各民族的神話裡,開天闢地的神都是形狀古怪、頂天立地、力大無窮,這不是某一個人可以憑空捏造的,這應是氏族群體的一種集體記憶。

當今的動物可以用叫聲、身體語言來表達訊息,一代一代的傳下去,古代的氏族群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傳遞著古老的集體記憶。

鑒於目前地球人口的的急劇增加,食物枯竭的危機必會來臨。人類想到了宇宙射線的能力,把植物的種子帶上太空接受宇宙射線後重返地球培植,植物的大型化和果實超巨大亦已收到效果。

基因改造工程的建立,既改造了動物也在改造人類自己。這一壯舉是把人類引向光輝的未來還是在毀滅自己,只有天知道!

地球人不要向自然無限的索取,不然將會得到宇宙的懲罰。

希望不會如此!


2007年5月3日 星期四

邊個夠佢清楚

看更亞伯

 

        某日經過某地產店門前,見二人在看樓盤介紹。

他們細細私語,邊講邊笑,連大笑姑婆千嬅都要讓他三分。

側起隻耳,偷聽到一段錄音:

 

“不如去第間再睇睇。”

“間間都差唔多啫,經理撰寫好份宣傳稿、或經經理親自閏筆的大塊文章,新聞稿發下各分店照登可也。更係好嘢多多,不在話下啦。”

“…?…?搵邊個資訊吓好呢?”

“……啊!看更亞伯!”

#…?#…?

間樓邊度佢冇巡過?邊個夠佢清楚晒間樓啲衰嘢!”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拾圓廣場的反思

 

        近日經過吉╳島的拾圓廣場,裡面的小商品琳瑯滿目,而且很有創意。

日本人的“縮小意識”,把一切可利用的空間可能全都用上了。小小膠盒一個大小幾十款,總有一款啱你意!

如果今日香港人有此精神,第二次騰飛則指日可待矣。

        香港不被邊緣化,首先是自己不要先把自己邊緣化。“要嬴人先要嬴自己!”的金句,你今日諗咗未?

        政府日日都話香港要成為乜乜中心、物物中心,又畫定了600萬的香港人個個都屬精英。

如果連厠所清潔阿姐 都有 博士學位,香港想唔發都幾難。

大眾不是要求政府猛起工廠,收盡天下的雙失青年。

給政策、反壟斷、創造環境,就能使一些創新企業及其配套工業獲得新生。

“經濟過剩”、“生產力過剩” 、“╳╳過剩”,最終都是香港的領導者思維休克、不醒人事所致。香港要有新的出路,“橋”唔怕舊,至梗要受。

        香港山寨廠林立的年代,互相配套不就造就了不少的衍生工業?

公共房屋政策,使工人擺脫了昂貴的房租,用只有賣鹹脆花生的本錢就投身了他的第一份工。

簾價的政府工廠大廈建設,使香港成了四小龍有了可能。

政策和措施是極其重要的一環。

工廠北移,香港工業全部都死直。

不是政策又是什麼?

        現時香港“精英”主導的思維,一定會把香港引入岐途。玩死!

        一個“炒”字就得了?

“投機”與“投資”其實都是那事兒!

600萬人中起碼有500萬不屬精英行列。

不給他們自主的路,他們都接受綜援,共享人間樂趣罷。

阿門。


2007年5月2日 星期三

笑話 笑話

笑話(動詞笑話(名詞)  

 

        人生不可能都係一帆風順,煩悶之時諗諗笑話會使你解開憂慮、忘記煩惱。有暇之時寫點笑話,也是樂趣鴦然。

        笑話有兩種。一種是唔講得笑的笑話,有苦自己知,真係笑唔出。另一種是越諗越想笑的笑話,嗒落有味。

        笑話要講閱歷、靈性和心情,寫得多了你就明。生活不能冇笑話,過得自己的笑話就是成功了一半

唔明?唔明乜嘢叫做唔講得笑的笑話?舉個例啦。

 

 

某日

“往日天星碼頭唔係有個鐘嘅?”

“拆咗咯。

“嗰皇后碼頭呢

“拆咗咯。

嗰度唔係有塊牌寫住皇后碼頭?點解冇水嘅?

“拆~……,嗰度係皇后馬亭,騎馬行過可以停吓馬,這叫做樹碑立轉。”

“……?”

“我冇搞錯。乜嘢叫做“轉”?即係由呢邊轉咗去嗰邊咁解。”

“啊……?!”

 

問你笑唔笑得出聲,明啦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