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9日 星期日

雙重性格的香港人

“奸民”與“義民”僅是一念之差

        香港的前住民,一是來自秦漢以來戰亂的難民;一是來自逃避官府追捕的犯人。他們到達南彊的香港是沒有回頭路可走的,亦漁亦盜的香港前住民形成了他們獨特的性格。為生存而組成幫派一致對外,連朝庭也奈他不何。對邊陲艱苦生活的住民,朝庭的不招撫和給予生路的做法,猶其是明、清兩代都為自己種下了苦果。

        清朝,珠江三角洲一帶多有鄉民與香港有親屬關係,官府把他們視為奸民,勒令他們必須把親屬召回,否則與漢奸同罪。這樣做並不能解決問題,而是把事情越弄越糟。膽小的人確也回了原藉,部份年青人卻逃到香港謀生去了。……“奸民”不是縮小了而是越滾越大,最後只有朝庭自己遷疆,制造一片無人地帶。現今世界各國的邊境都會給予優惠政策。人心穩定,邊境也就平安無事了。

        滿清皇朝的大小官員,不論愛國的也好、賣國的也罷,從不把邊民放在眼內。英國人就比中國的官員高明得多,用錢顧用了香港的“奸民”攻打沙角砲台。林則徐在他的家書中也顯得十分無奈:

……本月十五日,逆夷突率多船,來攻沙角砲台。後面有二千人,用竹梯爬上後山。後隊逆夷並漢奸,復擁而進。……此次爬沙角後山之人,大半皆漢奸。……”

        臬憲 王庭蘭 致 藩憲 曾望顏 書曰:

“……夷船之至省河也,用漢奸之引導,實由我無備使然。……”

        然則,大罵香港的“奸民”又有何用?一向受冷落香港的原住民,應急之時誰會來幫你?這也算是一個因果報應。對於“奸民”一詞我甚有保留,用“刁民”一詞可能更為合適。因為一部份的“奸民”是由於政策的不當而“迫良為娼”的。

        香港成了英國的殖民地,英國人扯高氣揚魚肉香港的人民,滿以為可以像對付其他殖民地一樣橫行霸道。香港人就是敢與他們鬥,在香港的掌故裡你隨手都可以找到不少這樣的故事。最後英國人還是不得不起用“太平紳士”,施行懷柔政策。太平紳士算不算“漢奸”?我沒能回答。在香港回歸後的今日,太平紳士還是知名人士引以為榮的頭銜。現政府沒有干預,至少說明目前還是有它的價值。

        在殖民地時代,幫會林立捍衛著勞工的利益,獲得了較為寬鬆的生存空間,什麼黨派、團體都可在香港註冊成合法的組織。香港對中國的革命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無數中國的革命先驅都曾在香港留下過足跡,香港人何嘗與中國離心了?這又是中國歷史上的“義民”。

        在中國經濟困難的年代,大批人偷渡到香港來。這些人的名稱從“投敵叛國”繼而“非法探親”,最後可以堂而皇之回鄉投資、並得到以禮相待。我們不可以僵硬的思想來對待這一事實,香港人的稱呼得以超雪平反,也是時代的進步。

        香港人是可愛的,他的兩面性是世界與中國大陸的一個緩衝區,連鄧小平先生也得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香港是中國走向世界的橋樑,這就是任何地方都不能取代的原因所在。香港被邊緣化對中國全無好處,香港經驗對中國大陸都有著很多值得參考與借鑒的地方。

2007年7月27日 星期五

又是為什麼 ? ( 一 )

                                                       漫談塑膠鈔票

        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早開發塑膠鈔票的國家,它的印製技術也達到了十分完美的地步,現時的澳大利亞塑膠鈔票是這一類別鈔票的極品。傳聞,印製世界各國鈔票也成了澳大利亞的一項支柱企業。

        印製鈔票的塑膠片當然能滿足印鈔紙所具備的要求,它是一種特殊材料,比印鈔紙便宜。

         鈔票的雕刻製版又是極其精密和費用高昂的支出,一切防偽技術及印製費用對一些落後地區和小國而言,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很多國家鈔票的印製都由別國代勞,使現時的塑膠鈔票也變得十分美麗。

        為了述方便,我暫時把印製鈔票的塑膠片稱為塑料印鈔紙 。它與普通的印鈔紙一樣,由兩層塑膠片合成。因為塑膠片是透明的,每一塑膠片可以雙面印刷。一張“ 塑料印鈔紙 ”一共可以印刷4個面,它能模擬“ 水印 ”、“ 夾層防偽線 ”、“ 雙面全息雷射圖像 ”等一切的效果。這種4個面印刷新的工藝也使仿冒者為之卻步,如何把塑膠鈔票的質感表現出來是一門新的學問。

        塑膠鈔票現今從高山國家尼泊爾到海島小國汶萊,從炎熱的印度尼西亞到寒冷的新西蘭,到處都找到它的蹤影。塑膠鈔票是一種全天候的產品。

       

      
   

                                                 尼泊爾塑膠鈔票 

        這種鈔票的共同之處就是有一個透明的窗口,內中印上精緻的圖案成了特殊的水印效果。鈔票的製版和印製都可以豐儉由人,多數都取消了微縮印刷的高昂費用,大大節省了窮國和小國的負擔。汶萊鈔票看來它比較粗獷;羅馬尼亞鈔票就沒有採用凹版印刷都是為了降低成本。

       

       
   

                                                       汶萊塑膠鈔票 

       

     

                                                  羅馬尼亞塑膠鈔票

        泰國人對泰王的特別尊崇,不惜在有泰王像的鈔票上投入較大的資金,這又是從政治因素考慮的一種表現。

       

     

                                                          泰國塑膠鈔票  

        偽造小國不值錢的鈔票無利可圖,亦使塑膠鈔票獲得了一個生存的空間。

      

         

                                                        越南塑膠鈔票    

  ( 待續 )


2007年7月24日 星期二

純屬虛構的 穿鼻條約( 三 )

( 續二 )

        香港開埠一百多年來,連芝麻綠豆的殖民官都抓到了用其尊名的街道,唯獨香港開埠“功臣” 查爾士‧義律連一條橫街小巷也撈不著。令很多香港掌故學者,左思右想也湊不出一個道理來。

        穿鼻洋是指虎門沙角炮台對外的寬闊洋面。琦善也曾在穿鼻洋的英艦上展開過不止一次的會談,由於英國人的叫價太高,琦善不肯遷就而引起談判的破裂。

        英國人查爾士‧義律單方面公告了自己的手稿充作《穿鼻條約》的內容,違反了國際公約的慣例。( 我還是要再一次強調 )

1    條約文本未有共識,中方的全權大使琦善未有簽字首肯。

2    中英兩國政府均未承認。

3    沒有兩國政府的國家印鑑為憑。

        猶其是沒有通過英國政府的這至高的原則,使英國人要兩次宣佈“香港為英國的殖民地”的尷尬場面,成了英國殖民史上的笑柄。

        《江寧條約》換文正式割讓香港時,查爾士‧義律便被立即調回英國。所謂的《穿鼻條約》在正式的國家檔案中是沒有的,只能在一些左轉右載的野史中找到它所涉及的內容綱要。

        事實上《穿鼻條約》等同一張廢紙。查爾士‧義律還能論什麼功績,可在香港留下“芳名”!

        這就是上述謎底的答案。

2007年7月22日 星期日

一於炒 ! 炒 ! 炒 !

                                                         銀紙經

        79香港發行塑膠10圓鈔票,引來不少人到銀行門口等開門。記者係有新聞觸角,即時訪問排隊之人有何感想?千辛萬苦排隊究竟為乜?答案雖然唔係新鮮,因為可以上鏡,大家都講出了心裡話。

        1    旦凡新鮮的東西我都唔執輸,希望第一時間看到。

        2    用來收藏,慢慢欣賞。

        3    今次係唐糖任財政司長最後一次在銀紙上的簽名,好有價值。有得炒!!!

        ……………

        老記認為後邊的錄音無新意,刪掉了。

        答問好直接。它的確代表了一部分香港人的心態:乜都可以炒!炒乜都會有錢赚!隨後發言人宣佈:一些幸運號碼已經抽起,日後作為慈善拍賣用途。當時那位哥哥一定即時軟晒,唔知要唔要Call 白車。

        第二天路過旺角匯豐銀行,入內看看兌換塑膠10圓鈔票情況如何。看見了兌換塑膠10圓鈔票在此掛隊的 Board-stand,長長的“蛇餅”。我問在場的一位工作人員,用提款卡兌換可以嗎?他用了指定的語言答我:“可以,站到用銀行簿這條長龍。用現金兌換另一條,不用排隊。”我即時到樓下拑機再返回來,兩分鐘搞掂。一千圓一扎,皆大歡喜不用數數( 這有賴香港人的誠信 )

        回家一看,鈔票的流水號碼殘缺到你唔信。十張八張又斷碼;三幾張又斷碼。那有哪麼多的幸運號碼?一想,一大版的鈔票二、三十小張,凡有涉幸運號碼者皆被抽起,有殺錯冇放過者也,才有搞到咁傷!唉,香港人呀香港人!唔怪之印製一張塑膠10圓鈔票要五毫六啦,人工好貴架,還是在瑞士印刷添架。邊得咁多幸運號碼丫?有個幸運號碼就可以發達唔使做咩?

        有句至理名言:銀紙攞嚟使() ,唔係攞嚟睇(欣賞) !全世界都識,越放越貶值。

        一張100圓鈔票50年後值多少,十分一有冇?我唔知。但肯定會縮水!香港的10圓紙幣為什麼會保留到今天,好似叮叮電車咁夠懷舊?最初出10圓紙幣時,買一張報紙都係一、兩毫。因為香港人死都要面,每年都要封“例事”(紅包) ,成了例行公事。每年年尾,兌換最低面額的紙幣的人龍之巨,是香港的一大奇景。

        “例事”封了口,裡面是多少一時不曉得。又不好意思在人前開封,唯有一聲“多謝” 。用銀仔一睇就知道係“硬嘢”啦,好冇面!過後人地講乜,一於當聽唔到。最好望佢撈亂晒啲“例事”,分唔出係張三還是李四。

        回歸前10圓已變成了輔幣(大銀) ,從成本效益考慮,各銀行都不肯發行新版的10圓紙幣,理由大概也是冇數圍。特區政府唯有順應民意、頂硬上,在2002年發行了10圓花蟹。睇多陣都頭暈。

        年尾又快到,新10圓塑膠鈔票趕出來亦是時候了。為什麼是發行塑膠10圓鈔票而不是換個簽名繼續發行10圓紙鈔票呢?真是一次官員的自我測驗!

              


2007年7月19日 星期四

純屬虛構的 穿鼻條約( 二 )

( 續一 )

 “初步協定”內容如下:

        女皇陛下的全權公使茲宣告他和中國欽差大臣已經簽訂了初步協定,其中包括以下各款:

(1)       香港本島及其港口割讓與英王。大清帝國對於香港商業應徵收的一切正常捐稅按在黃埔貿易例繳納。

(2)       賠償英國政府六百萬元。其中一百萬元立刻支付,餘數按年平均支付,至1846年付清。

(3)       兩國正式交往應基於平等地位。

(4)       廣州海口貿易應在中國新年後十日內開放,並應在黃埔進行,直至新居留地方面安排妥當時為止。

(    上述的“穿鼻條約”內容均經其他資料搜集再幾經周轉返回到一些中文的資料中 )

        這個“初步協定”,琦善始終未予簽字及加蓋印鑑,事後中、英兩國政府也未批准。

        1841年1月25,英國人強行在香港島水坑口登陸,宣布佔領香港並舉行了升旗儀式。滿清政府當然不予承認並在 1月27對英國宣戰,結果是滿清戰敗而訂下《江寧條約》正式割讓香港。

        香港開埠之初涉及所謂的《穿鼻條約》,其實這是子烏虛有的、是英國人義律自己草擬的文稿。從歷史資料看來,琦善既未默許,中英兩國政府更未加予承認。

        在一些“正史”上硬說琦善對英國人簽訂了“賣國條約”是人云亦云的一種說法。琦善確是一個無能的奴才,但也不敢違背道光皇帝的旨意自立主張。一些“撰史之人”把一切割地賠款之事都歸咎於琦善身上是一種不負責任的過失。

        琦善獲得了沒有執行“秋後處決”的聖諭,這一件事最清楚不過的就是道光皇帝了,後事的結局也就是歷史最好的說明。

 

184121日,英國人在香港張貼了第一張告示:

大英國駐華全權欽使兼商務總監查爾士‧義律、駐遠東艦隊司令 伯麥為出示曉喻事:

        照得本大使大臣奉命為英國大善定事宜,經與大清國欽差大臣閣部堂 琦()成立協定。將香港全島讓給英國統治,業有文據在案。

        凡爾香港居民,歸順英國為女皇之赤子,自應恭順守法勉為良民。而爾等居民亦得以英女皇名義享受英國官吏之保護,一切禮教儀式、風俗習慣及私有合法財產權益,慨准仍舊自由享用。官廳執政治民,慨依中國法律風俗習慣辦理。但廢除各種拷刑,並請各鄉耆老秉承英國官吏意旨管轄居民,仍侯國主裁奪。

        凡爾居民,苟有受英人或其他外國人所凌虐或不法待遇者,得赴就近官署秘密稟告,定即查辦代爾伸雪。

        凡屬華商與中國船舶來港貿易,一律特許免納任何費用賦稅。

        嗣後如有關於爾等華人各事宜,將隨時曉示恪遵。各鄉耆老應切實負責約束鄉民服從官憲命令,切切毋違。特示

 

大英國一八四一年二月一日

大清道光廿一年辛丑 正月初十

        ()

        上述的有文據在案指的就是所謂的《穿鼻條約》。而這個未確認的所謂《穿鼻條約》,當然很難在正史中找得到了。廣東巡撫怡良奏報英軍佔據香港之事,並抄報英國人在香港張貼的第一張告示。道光皇帝震怒,將琦善革職、鎖拿解京卻也名噪一時。

( 待續 )


參考資料:


1    《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    第一卷    馬士

2    《香港早期的經濟發展》    譚勵志


2007年7月17日 星期二

時興 集體回憶


回憶與失憶

        兩個老友鬼鬼相聚,開始了大話西遊。

甲:“我幾感動呀,昨晚搭舊天星碼頭開出的最後一班船,大家都幾鬼激動。一張2GB的記憶卡都爆了。”

乙:“你日日都搭天星過海架啦,總唔見你咁興奮。”

甲:“你唔明架嘞,這叫做集體回憶。一張遊船河飛好貴架。宋城最後一晚、啟德機場關閉、利舞臺告別演出,我都有去捧場。這就是香港人的價值觀。將要失去的東西,最值得回味。明未?!”

乙:“係咩。”

甲:“你唔信我搵噃啟德機場關閉時的錄影你睇下。我成日都冇食飯,一枝礦泉水、一部相機從朝影到晚,專影飛機降落。”

       

開始播放啟德機場關閉時的錄影帶……

?﹟﹫﹡……?﹟﹫﹡……

乙:“點解你部機冇聲嘅,你部機有錄音架?”

甲:“弊,我當日冇開錄音添!”

乙:“你冇翻睇咩?”

甲:“係噃,點解我失憶了呢?”


2007年7月14日 星期六

純屬虛構的 穿鼻條約( 一 )

                                                      關於穿鼻條約

        很多大陸的歷史本本都這樣說的:“……琦善賣國,與英國人簽定了《穿鼻條約》,從此香港送給別人了……”。但歷史並不是這樣……

        明末清初時印度成了英國的殖民地,開始廣種鴉片。明神宗也曾吸食過鴉片上癮,並戲稱為福壽膏。為了大量搜括中國的白銀,英國人想到了用鴉片來入侵中國大陸。

        據史料記載,清朝(仁宗)嘉慶年間鴉片已大量輸入中國,鴉片躉船多泊於珠江口的零丁洋。 “……三令五申,嚴厲得很。吸烟罪絞,販烟罪斬。但那包賣的窯口反私受英人賄賂,于中取利大發其財。禁令每歲不有,鴉片的輸入無歲不增。每歲漏銀約數千萬兩……”這就是滿清官員上奏皇帝的奏章。道光(宣宗)即位隨即宣佈禁鴉片。

        林則徐要求查爾士義律( Charles Elliot )立下書約交出鴉片,永不再運鴉片入口。於是上演了一幕萬人叫好的虎門銷烟。英國駐華總監查爾士‧義律向英國政府作出報告。

        十七世末英國為為擴充殖民地,早就對香港海域一帶進行過調查和勘察,認為香港是一個難得的良港。耤虎門銷烟為借口,英國政府在18404月,很快就通過發動侵華戰爭決議案,也就是鴉片戰爭

       

        18406月,英國遠征軍抵達香港海面,由於林則徐的有偹而改由北上犯廈門、陷定海。7月底進犯大沽口。89日 並向清政府呈送了《巴麥尊子爵 致 中國皇帝欽命宰相書》,提出割讓海島賠償烟價的要求。道光皇帝在英軍的威脅下,命直隸總督琦善為欽差大臣赴廣東與英國人進行談判,將林則徐、鄧廷楨撤職查辦。

        滿清朝庭認為英國的進犯,皆因林則徐虎門銷烟一事引起,所以才有將林則徐、鄧廷楨撤職的事。琦善欽差在18401129日 到達廣州,立即以撤去防務來顯示談判的誠意,隨即答應賠償五百萬兩白銀的底牌。本來琦善就不是一個談判的外交家。把琦善請到英船上展示英國艦隻的炮火,使柔弱的琦善嚇破了膽。在琦善與義律的交往文件中,一直硬不起來。滿清的腐敗虛弱,也根本沒有談判的籌碼,香港的割讓也只能是遲早的事而矣。下面把琦善與義律的一些往來文件公諸於下作為引證:

         1215日琦善照會義律,表示通商口岸一事可為代奏,割地之事決不能行。“……天朝從來未有之事,其勢斷不能行……,基本反映出道光皇帝的態度。

        1217日義律照會琦善,同意中國賠償六百萬()元外另增加通商口岸……。

        1229日義律照會琦善,提出……予給外洋寄居一所,俾得英人豎旗自治,如西洋人在在澳門豎旗自治無異……

        184112日琦善照會義律……所稱予給外洋寄居一所之說,查天朝准令外國之人前來貿易,已屬大皇帝格外恩施,斷無再給地方之理,亦經本大人臣爵閣部堂偹文照會。並據貴公使大臣來文內,聲明不再求地,今何又有予給外洋寄居一所之語……

        上述的聲明,引發了英軍在17日攻佔大角炮台和沙角炮台的事。

        114日義律照會琦善,要求將尖沙咀、香港等處讓給英國主治,作為貿易寄居之所……。

        115日琦善照會義律表示允許代奏,讓英國只擇一處地方寄寓泊船。也從未許諾過香港一島,而且也僅為“寄寓泊船”,決非割讓土地。

        116日義律照會琦善提出割讓香港的要求,拋出了巴麥尊的《對華條約草案》,把“香港一處”改為“香港一島”。

        120日義律照會琦善,聲稱英軍即將開赴香港島地駐紮;並單方面公告了所謂的“初步協定”。因為琦善與義律曾多次在穿鼻洋的船上進行談判,就被冠以“穿鼻條約”。

( 待續 )


2007年7月12日 星期四

香港人真有福

                                                        美好的回味

        香港人真有福。在歡慶回歸祖國的10週年的日子裡,一件又一件的盛事接踵而來。

        熊貓會爬樹、會翻跟斗,你以前見過未?樂樂、盈盈都表演給香港人看了。

        連續三場的花式跳傘,降落在高樓林立的香港市內球場。這個高難度的表演,也使未能親身觀看的大陸同胞羨慕不已。香港人第一次感受到祖國的跳傘健兒的駕馭功夫:“白雲天上載,空中任我飛”是何等模樣!

        一個星期天。在維園的草場裡,擠得滿滿的人群,大大小小的攝影器材都有。是長焦鏡大顯身手的時候,人手一機不可少成了共同的語言。大家都仰望著天空,等待PM 2 : 30 的到來。

        時間一到,一架直昇機在高空兜圈。先灑下一些三色彩條,測試一下風向和人群中的雀躍情度。

                                        

        花式跳傘一幕比一幕精彩,若不是數碼相機的容量越來越大。一次拍下百多張相真是匪夷所思,換菲林都沒有時間!

      

      

                                       看到什麼了,快快拍下來 !      

        挑選幾張相片與大家同樂,來一段集體的回憶!

                          

        旗呀旗!

       

                                                         特區的旗!

       

                                                       安全著陸了!


2007年7月9日 星期一

何謂莞香-2 (二)

( 續上 )

後記

        

 

                                                   香粉寮故地的今日    

        從區議會編撰的《沙田古今風貌》中敍述了“香樹”和“香粉寮”的資料,雖則文字牽強卻也可以一看(不過也不能責怪他們,因為是選自現有文章。而我是有備而來,為求深入探索)

       “……野生香樹(圖片為喬木)產自交趾。心與節堅黑者為沉香;與水面平者為雞骨香……(古人用比重作為鑑別的一種方式),這應該是一種黑檀木。樹齡越老其質也越堅實,紋理幼細可制作精緻物品,其氣味沒有一般的檀香木來得濃烈。看來瀝源盛產的香樹屬黃檀一種可作為香薰材料,與東莞的香樹齊名僅可制成祭祀用的“香”

        今日的沙田香粉寮,還是偏僻荒涼之。位於沙田城門河引水道盡頭之處,山上面就是富山火葬場。引水道平日乾涸見底,只有雨季到來才成小河。昨日的香粉寮沒有了寮屋成了今日的“香粉寮新村”20 ~ 30戶的人家、二層低矮洋房還屬辟靜之處,時有狗吠之聲。小小的一間污水處理站亦可應付得了。

      

                                                           荒涼的村口     

                 

        名噪一時的香粉寮當然是與制“香粉”有關。看來是鴉片深加工的地方,既可遠離民居、又是可供晒晾鴉片之用。雖然這是公開的秘密,卻又便於形成警戒線,閒人莫近。“香粉”通過獅子山的古道進入九龍的香埗頭,再在香港集中北運。

   

     

                                                  小型的污水處理站     

        香樹在香港絕跡得如此徹底卻也耐人尋味,人為的斬盡殺絕更是不可思議。


2007年7月7日 星期六

百慕達死亡三角

t t 小姐及有同樣興趣的讀者

你們好

        睇唔出你對自然科學“神秘的百慕達死亡三角”咁有興趣。因為編愊較大,只能在網頁中回應了。

        “百慕達死亡三角”在太平洋中的百慕達群島區域內,是太平洋地區海上和空中的一個繁忙地段。在那裡常有船隻離奇失蹤,千百噸的船艦竟然在該海區,事後找不到半點油污!美國的戰機也確確鑿鑿記下了飛機失蹤前半截的空中對話!以後便是人間蒸發。天空還是風和日麗,搜救全是枉然。聽見“百慕達三角”人人都怕怕,稱為“神秘的死亡三角”

        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前往研究,無一人看到過百慕達的恐怖場面。從曾經死裡逃生人員的描述,試圖重組災難前的一瞬間是何等模樣。大家都眾說紛紜。

        有人提出是地磁爆發引致雷達紊亂,使架駛者方向莫辨發生船毀機亡、墮海觸礁,又解釋不了屍骸全無的現象。

        有人企圖說明有一地下河流把上面一切的東西都吸附進去了,但地下河流總得有個出口。在科學昌明的今天,又沒有人找得到。

        某地又發現了幾百年前無人的空船在漂流,也把它與百慕達死亡三角扯上關係。由於說不清的原因,地球產生了次聲波使水手忍不住而跳海溺斃。

        總之眾說紛紜、越傳越玄,但誰也否定不了百慕達死亡三角的事實。我少年時也看過不少有關百慕達死亡三角的故事,也總是給它神秘的面紗所迷惑。

        後來看到了一集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電視片,叙述了一個科學家對百慕達死亡三角的解釋,我全服了!

        百慕達深海的地層下,存在著一種固體、像奶油一樣的白色甲烷。由於海水的高壓和海下的超低溫,埋藏在海下岩層的固體甲烷處於穩定狀態。這種固體甲烷的形成,我在《多災多劫的地球》一章中,用科幻的角度以“X”星撞擊地球時產生出來。目前美國已能在深海中取到了固體甲烷樣本,它是今後代替石油的一種新能源。由於開採、運輸、儲存一系列的技術問題還未成熟,都在摸索當中。聽說中國在這方面的工作也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由於百慕達海床的不穩定,在一定的環境下,固體甲烷露了出來。馬上就形成大量的氣泡浮上水面,並向天空散去。一時間海水象沸騰一樣,天空大霧一片,大量氣泡的上升象龍捲風一樣響,分不出東南西北。強大能量的釋放對地磁也會造成干擾。死裡逃生人員口述的現象與上述事件的推理完全吻合。

        在影片中,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把一塊木材放入水裡,木板能浮在水面就是靠浮力。從物理學得知:浮力等於木板的排水量。

如果        浮力 〉木板重量,則木板浮在水面上。

如果        浮力〈木板重量,則木板沉到水裡。

        在透明的玻璃缸中,我們看到木板浮在水面上。在玻璃缸下面放進大量的氣泡,木板隨即下沉了。因為此時水被氣泡替代了,出現了浮力〈木板重量的現象。

        甲烷氣泡的出現,不論是船隻或是飛機進入了這個區域,浮力和昇力一下子降為 0。也就是什麼東西都以極速踤下來,直達海洋的底層。其後果是什麼樣沒有人說得清,怎麼一點痕跡也不留下來?實實在在的東西變成怎麼樣了?

        雖則如此,固體甲烷的氣化還應是百慕達死亡三角的元兇。這個推論是最有說服力的。奇異現象之所以奇異,就是人門還未能對它進行解釋。待以時日,一定會有完整的答案。

2007年7月4日 星期三

何謂莞香-2 (一)

                                                       何謂莞香-2

        我一直都深信“莞香”就是假托的一個代名詞,它是一種添加了某種香料的一種土鴉片。我查閱了有關鴉片的一些資料,亦分析了它們何以售價其高。除各國都列為違禁品外,毒販還要有武裝保護毒品的生產基地,也包括種植人員及賄賂地方官等費用。毒品會上癮,一經吸食很難戒掉。高額的利潤使毒販成了亡命之徒。

        罌粟植物有250個品種之多。只有鴉片罌粟和苞鱗罌粟能製造鴉片。罌粟花凋謝後果實發育期的10天左右的時間裡,罌粟果才能產生鴉片的一種生物碱。成熟的罌粟果便再沒有這種生物碱。

        收割鴉片是一項十分疲累的人工勞動,用特製的刀片在柔嫩的罌粟果上劃上幾條恰到好處的直紋,白色的液汁遇到空氣氧化成棕色的粘稠物。為了提高出汁量,多在正午至傍晚前作業,人們小心地把這些帶特殊芳香的粘稠物刮下來。為了不致鴉片汁粘上刀片,他們都習慣了用舌頭舔一下刀片的動作。彎腰的田野勞動實也勞累,也就只好如此了。

        一個罌粟果可以切割6次,鴉片的產量除罌粟果的大小外,切割技術也是很重要的。知識、經驗和成熟的技巧,決定了一切。

        平均來說,一顆罌粟果可出 80㎎ 的汁液,一公頃罌粟地可生產 15㎏ 的生鴉片。

        樹膠狀的鴉片在陽光下曬上幾天,使它慢慢變成帶濃烈氣味的暗棕色物質。把生鴉片攪拌均勻再製成餅狀、球狀或塊狀,用罌粟葉包裹放到背陰的架子上。這個涼乾的過程對溫度和濕度十分講究,它直接影響到鴉片的品質。放得越久,鴉片的濃度就越高。

        這種生鴉片還要經過二次加工才能食用。

        印度生產的生鴉片丸每個直徑 15㎝,重 1.5㎏。每箱 40顆,分兩層擺放,每層 20顆。外用瀝青密封再縫上黃麻袋或皮革發運。

鴉片的二次加工

        把生鴉片放入沸騰的水裡溶化。除去上浮的果殼之類的雜質,也去掉沉渣一類的東西。經過濾獲得棕色的液體鴉片,慢火濃縮成漿狀物再壓成塊狀或圓盤狀,在陽光下曝曬變硬,這才是供給市場的熟鴉片。

        看來,沙田的香粉寮就是鴉片二次加工的地方。它不像人們傳說的是把香樹製成粉末的古老故事。香粉寮是遠離香埗頭(尖沙咀)的一個荒蕪山頭,煮、曬鴉片都易掩人耳目。除可生產頂好的精品外,也可沁加土鴉片而形成適合中國人口味的新品種。問你死未!

        香港、香埗頭、香粉寮都是同一時期出現的地名,都是從屬一個相同的故事。

        多種香氣的混合,“香港”就變得怪怪的。

 

参考文献 :  《鴉片史》    馬丁. 布思 著  任華梨     海南出版社    

 

( 待續 )


2007年7月2日 星期一

切勿自作多情

         


試鏡的煩惱           

        近日買了一部Canon DC,到南蓮園池試鏡。因為記憶卡充裕,本以為可以亂影一通看看效果。

        那日忽雨忽晴,遊南蓮園池的人不多,任影唔嬲相信不會人多受阻。一張遊客須知,園內影相不準使用腳架,真是搔晒頭。園內按箭頭單向行走,宛如參觀展覽會似的,心裡實是不那麼愉快。又是五步一崗的工作人員指引,興趣又打了五折。

        這個十足的日本格局、以奇石為主線的建築思維,本亦可以謀殺不少菲林。掃了金萡的湖中亭在陽光下射出了耀眼的金光,無奈狹窄的過道及處處外移的欄柵使你很難停留攞景,只能在毫無角度按下快門贈興了事。當然啦,工作人員也是以疏導遊客為己任,努力做好呢份工唧。

        不准使用腳架真是考起了很多拍友,何況我!想用慢快門?你有冇定過抬油的功力先!影瀑布變成了使用定海神針的水珠點補救?影頑石變成了木版畫一樣的硬照又有乜計?至於那個湖中亭(我還是那麼稱呼它),後面的高樓又形影不離真冇佢修。

        回到家中左挑右揀,最後只剩兩幅。一是大學者饒宗頤先生的墨跡;一是那個屋頂雨水的導水管(冇花冇假,個導水管上面重有水架!)。

  

       
友人桎我:那串導水管,明明有“請勿觸摸”四個字,怎麼你只影得半邊摸字,係准摸還是唔准摸呢?我只有講唔好意思,我掛住攞景冇注意到上面原來有字!(此物小巧可愛、有創意,誰不想摸一摸呢!係唔係好有意境呢 ?)

        本人是DC初哥,也怨不得別人。

        後來從Blog 中觀看了攝影高手 Eric Leung 的“南蓮園池”特集靚相,功力真是了得。他老哥的長焦鏡十分厲害,把屋頂上的工藝雕塑、金光閃爍亭頂的藝術構圖、瓦檔上的精緻圖紋、橋中柱上的雕塑獅子……全都請了出來,給人大飽眼福。沒這望遠鏡頭,投入這藝術的錢真就等於白花了。

        相信他也影了不少的全景照,由於個人的偏好而捨棄沒刊吧。

        忽得一個怪想,園中不是有個紀念品小賣部麼?其中有不少園中的“劇照”。如果你班反斗影相佬,乜嘢長短火( 特殊鏡頭 )都有,容乜易一個唔覺功高蓋主,那還了得(一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