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9日 星期日

煲呔進步了

試談“生果金”


        今年的施政報告務實了很多。誇誇其談太多,就不切實際。上一届的積存工作還是要完成的,政府的政策要有其連續性。


        說到“生果金”的問題,社會眾說紛紜。大家都看到的一個現象,就是拚命的為自己多爭點“著數”。人有自私的一面,只能靠人的自身道德提升而減少。大家都明白,錢多一點生活就會寬鬆些。錢要取之“有道”,總不能一定是人家欠了你。


        “生果金”不是救濟金,更不是“綜援”。現在的老人家年輕時為社會作過貢獻,是給他們買點水果以答謝。時間變了,物價飛漲,“生果金”長一點也無可非議。社會上的一些人士以及一些政客,非要把“生果金”說成“生活金”不可,混淆了社會的視聽。要注意,不能為反對而反對!


        對老人家要尊重、要愛護,我的意見是應有一種無條件的“生果金”,又要有一種有條件的“生果金”。比如說70歲的人都可以領取第一類,每月400元,不須入息審查。第二類是一定要通過入息審查:65歲是每月700元,70歲每月1000元﹙老實說70歲的人能享受你多少年的福利?我也想大家都長命百歲!﹚。


        現在香港社會中的老人家有兩種人:一類是很富有的;一類是很貧窮的。


        富有的人視區區的“生果金”如無物;貧窮的確是“生果金”能夠幫上了他們的忙。社會上很多的老人家寧可檢紙皮賣以幫補,也拒不申請“綜援”。這是香港一代人的精神,我們應該多關心他們。他們確實給社會帶來一個信息:我們還能生活。整個香港社會都要向他們致敬!


        貌似公平的不帶條件的“人人有份”,在當今的社會有限的資源以應付無限的福利,恐怕是過時了。冰島一個世界上高福利國家的破產,難道不能給我們一點啟示麼?


        如果用我以上的提議,政府的負擔大不了很多。有社會學的教授提到香港人口老化而會使“生果金”會爆炸;又有一些人說:如果設定了條件會使合條件而沒領“生果金”的人也會蜂擁的加入到“生果金”行列中來。我說這些教授的思想均落伍了,他們只相信自己的“理想”數字而忽略了香港的社會基礎。


        縱然有第一類無須入息審查而可自動領取“生果金”的一大批人,政府也可支付多一點。但香港人還有一種拚搏和尊嚴的精神。大富大貴人家的高堂,他會不會領“生果金”而自願降低自己的身價呢?拒不領“綜援”的老人家,又會有多少人會増長領“生果金”的人龍呢?他們願放棄一點自己的“權益”,而使“生果金”能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不要把老一代的香港人,都當成是處處要攞著數的人。


        教授差矣!今天的年輕人與今天的老人思想落差很大,價值觀也不相同啊。


        我,尊敬老人!也希望曾特首聽到我的意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