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看更亞伯
某日經過某地產店門前,見二人在看樓盤介紹。
他們細細私語,邊講邊笑,連大笑姑婆千嬅都要讓他三分。
側起隻耳,偷聽到一段錄音:
“不如去第間再睇睇。”
“間間都差唔多啫,經理撰寫好份宣傳稿、或經經理親自閏筆的大塊文章,新聞稿發下各分店照登可也。更係好嘢多多,不在話下啦。”
“…?…?搵邊個資訊吓好呢?”
“……啊!看更亞伯!”
“#…?#…?”
“間樓邊度佢冇巡過?邊個夠佢清楚晒間樓啲衰嘢!”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拾圓廣場的反思
近日經過吉╳島的拾圓廣場,裡面的小商品琳瑯滿目,而且很有創意。
日本人的“縮小意識”,把一切可利用的空間可能全都用上了。小小膠盒一個大小幾十款,總有一款啱你意!
如果今日香港人有此精神,第二次騰飛則指日可待矣。
香港不被邊緣化,首先是自己不要先把自己邊緣化。“要嬴人先要嬴自己!”的金句,你今日諗咗未?
政府日日都話香港要成為乜乜中心、物物中心,又畫定了600萬的香港人個個都屬精英。
如果連厠所清潔阿姐 都有 博士學位,香港想唔發都幾難。
大眾不是要求政府猛起工廠,收盡天下的雙失青年。
給政策、反壟斷、創造環境,就能使一些創新企業及其配套工業獲得新生。
“經濟過剩”、“生產力過剩” 、“╳╳過剩”,最終都是香港的領導者思維休克、不醒人事所致。香港要有新的出路,“橋”唔怕舊,至梗要受。
香港山寨廠林立的年代,互相配套不就造就了不少的衍生工業?
公共房屋政策,使工人擺脫了昂貴的房租,用只有賣鹹脆花生的本錢就投身了他的第一份工。
簾價的政府工廠大廈建設,使香港成了四小龍有了可能。
政策和措施是極其重要的一環。
工廠北移,香港工業全部都死直。
不是政策又是什麼?
現時香港“精英”主導的思維,一定會把香港引入岐途。玩死!
一個“炒”字就得了?
“投機”與“投資”其實都是那事兒!
600萬人中起碼有500萬不屬精英行列。
不給他們自主的路,他們都接受綜援,共享人間樂趣罷。
阿門。
...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