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9日 星期六

香港歷史碎片

       《香港歷史碎片》是作者十多年來研究香港歷史的一些心得體會,是從另類的角度回頭看香港歷史。這一系列的文章將分期刊出,也盡可能插入資料圖片助證。在今日大量的資訊中,摸索和發掘出深層次的東西變得更有可能。當然我是盡了個人的最大潛力,畢竟認識有限。歡迎廣大的香港問題專家、掌故大師及一些熱愛香港歷史之人到我的網誌中來加入討論,更重要的是多提見解、指出不是。

        

 

                                                             

        從寫作香港鈔票的防偽發展開始,跌進了研究香港歷史的圈套。為了了解2003年版渣打銀行港幣背面的香港圖案,又得查閱很多香港的史料。四篇香港年考的小文章,由於史料的逐步充實而反覆修改了很多次。從香港歷史的富麗多姿,使我更進一步認識了香港人的性格。他們與大陸傳統的中國人既有著一段距離,但又與中國文化有著扯不斷的親密關係。90 % 以上的香港人,在中國大陸都有著他們的親屬。

        在一百多年英國殖民地的生活中,在借來的土地與“借來的時間”薰陶下,香港人堅強不斷地與英國殖民者抗爭。香港成了與別不同的一塊英國殖民地,從荒蕪的小島一躍成為國際大都市,都有著其歷史的淵源。

        1997年7月1香港回歸中國的大家庭。要使香港人對香港有歸屬感,對中國有所認同,就必須認識香港的歷史。要寫出一部既是中國人認同、也要香港人認同的香港歷史難度是很高的,但一定得寫。是屈辱的篇章、還是多元化觀點,也曾引起過學術界一陣子的爭論。

        為什麼是這樣子?回歸後的香港繼續實行資本主義,所以寫香港的歷史就顯得與眾不同。可以是逐個專題來寫,也可以作為香港中學的試用教材來寫,先構建了一個框架,以後逐步充實。可喜的是,民間有著大量的香港史料,包括專著、掌故和地方誌,這是國內任何一個地方所無法比擬的。

        上一世紀90年代曾一度興起過香港史熱,更加使香港人應該承擔起撰寫新一代香港史的責任。

        本人只能以《香港歷史碎片》的題目寫一些小文章,能給予研究及撰寫香港歷史之人作參考提供裨益,這就是我的最大慰藉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