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6日 星期五

清明上河圖大兜亂?

細看《清明上河圖》


 

廋金體.jpg


 


宋版清明上河圖.jpg


自從動畫版《清明上河圖》在香港展出,掀起了一股《清明上河圖》的熱,網上故事你傳我、我傳你。大家都知道北宋有個畫家叫張擇端,他的一幅名畫傳說宋徽宗用廋金體寫上了《清明上河圖》的題款,於是乎《清明上河圖》名聲大噪,為世人所知。動畫《清明上河圖》可算是一另類。


事隔870年。除臨摹的不算外,世界上傳說有8個版本的《清明上河圖》,有些還是藏在外國的博物館裡。其實現存的哪一幅畫都沒有寫上《清明上河圖》的銜頭,最大的特色就是都有一條汴河橋,一般人都以《清明上河圖》來稱呼,於是乎產生了人為的“大兜亂”。


戲劇性的是原圖真跡經過大災大劫而失傳了。很多的書本都曾把清宮本的《清明上河圖》張冠李戴來搪塞。台灣故宮博物院清宮本的《清明上河圖》公開得較早,先入為主的關係,人們一直以為這才是“正版”。


清宮版清明上河圖汴河橋.jpg


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圖幅有一段“跋”的說明,指出“這”就是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其後不斷的裱裝接駁了十二段的“跋”都是引證此畫的真確性。


這一沒有了“前段”和“後段”的長軸畫卷確是引起人們很多的疑問。北宋滅亡、徽欽二帝被擄,張擇端從汴京來到南宋避難,重畫了一幅《清明上河圖》,就是流傳至今的真跡。這是一種“合理”的解釋。


張擇端(1085年—1145年),字正道,又字文友,東武(今山東諸城)人,宋徽宗時供職翰林畫院,其作品大都失傳。北宋皇朝的167年都在長期的外患中渡過,宋徽宗25年的生涯又是一個積弱的時期。原《清明上河圖》是不是欽命於宋徽宗為懷緬曾經有過的“盛世”而作?


        1127年4月(靖康年間) 北宋滅亡,徽、欽二帝被擄。張擇端“以失位家居,賣畫為生”,再繪另一《清明上河圖》的可能性應是不大的。歷史上有名氣的畫家自重之心很強,都不會為五斗米而一畫兩繪的。縱然有兩幅號稱的《清明上河圖》,存世的《清明上河圖》與“失傳”的一幅《清明上河圖》是否就是一樣?或是原來“真跡”的一部分?如果此畫真是來源於張擇端之手,我寧可相信是後者。這一古畫既看不到張擇端的簽名,也沒有《清明上河圖》的標題,這有違中國畫幅的“格”,甚至連一段詩詞的寫意說明都沒有。


北京故宮版的《清明上河圖》畫幅前端和後端有湖廣總督畢沆“畢沆秘藏”的印章,也就是此畫傳至畢沆之手時就是如此。畫卷後端有半個印章留痕,說明了此畫原來還有後截。是否原畫的前端、後端破損嚴重到不能复修而裁去?抑或有奸臣嚴嵩的手跡而裁去,真是不得而知?


此畫後期入清宮這一段史實,從“石渠寶笈”“寶笈重編”“三希堂精鑑壐”“宜子孫”等鑑壐,證明不是偽品。


嘉慶四年畢沆因“剿匪不力”被朝廷處死,查抄其家產時得到的《清明上河圖》再被送入皇宮中收藏。既然嘉慶、宣統皇帝也曾鑑賞過而留有印鑑,有一疑點就是沒有藏畫地點的印鑑,這有違宮中收藏規矩。


 

清宮版清明上河圖卷首.jpg
    卷首


清宮版清明上河圖卷末.jpg
    卷末


乾隆皇帝另起爐灶命宮廷畫師重作《清明上河圖》,顯然有補宋版《清明上河圖》缺後截的不足之意。這幅清宮版的《清明上河圖》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然嘉慶、宣統皇帝連老祖宗乾隆皇帝的《清明上河圖》居然沒有看過,僅鍾情於張擇端之手的《清明上河圖》,實在令人費解。


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圖》與台北故宮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圖》完全是人物景色各不相同的兩幅畫作,也沒有必要進行比較,當然更沒有誰是“正統”的問題了。張擇端之手的《清明上河圖》上,一個“東北博物館珍藏之印”結束了它的浪跡生涯。


( 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圖》原軸畫見《故宮博物院藏畫大系 繪畫編 2  紫禁城出版社 )


 


5 則留言:

  1. 我有一個疑問,  張擇端 除了畫 " 清明上河圖 " 以外,  不知還有什麼畫作呢? 假如有的話,  便可以比較一下,  你說是不是呢?
    共實在不同年代的用畫顏料 和 藝感表達的手法,  我想總有分別的 ...
    [版主回覆12/07/2010 00:41:00]聽說還有一愊但找不到,很難作比較.

    回覆刪除
  2. 又知多点, 謝

    回覆刪除
  3. http://time.rootinfo.com.tw/DateTime.html

    回覆刪除
  4. 最近忙些什麼呀 ~
    有去四圍拍攝嗎?
    晚安啦 ~ 天氣時常忽冷忽熱,  你要注意身體,  外出多帶一件外衣啦 ~~

    回覆刪除
  5. 喜愛《清明上河圖》,純粹從欣賞角度出發,從未有對其歷史作過考究,所知的只是從數年前在博物館參觀時所得的資料。如今得閱老子兄的詳盡考究文章,得益匪淺也。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