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龍山寺
台灣廟宇眾多,這裡不得不一提的是台北艋舺龍山寺。它雖然不是台灣最大,但卻是一間有影響力的廟宇。
台灣平埔人稱獨木舟為艋舺。遠早,平埔人在大溪口淡水河的“番薯市集”、與移居台灣的泉州人有著貿易往來,以後此地乾脆就稱作艋舺。今日的台北市也就發源於此。
此處在未開發前卻是一片瘴蠻之地,環境之惡劣使泉州人有一句口頭禪:“三在六亡一回頭”。移民唯有求助於神靈保佑,在家鄉泉州龍山寺請來觀音菩薩落地供奉,於清乾隆三年﹙1738年﹚在此建艋舺龍山寺一座。
今寺前牌坊一對聯:(民國六十年 春日)
龍象為佛門 法力采微 杯度錫飛救世 共宏菩薩頌
山川萃員嶠 人文盛美 風淳俗厚化民 深體聖賢心
對頭隱藏了“龍山”二字,觀音菩薩也是從海那邊請來的,講述了龍山寺這一段的歷史。
還是從牌坊說起吧。
未入正殿,門外的牌坊的華麗多采,加上LED電子屏幕“歡迎光臨”“艋舺龍山寺”老遠就引了你的注意。這個電子屏幕還兼顧了電子鐘的功能,可謂一物多用。
艋舺龍山寺、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是觀光台灣遊人的三大勝地,這裡要欣賞的東西真是目不暇給。要不是把照下的數碼相片逐張放大細看,也真是走寶了。
台灣廟宇歡迎攝影( 我多次的問過廟祝 ),能攝影就是遊客替你宣傳,它的收益也越大。反觀香港廟宇禁止攝影而自封門戶,一個自廢武功的旅遊城市,其閉塞是何其的蠢也!
牌坊下的龍鳳通花鐵門已是一景。兩層瓦簷的通風結構是一大特式,很值得慢慢的欣賞。
牌坊兩層瓦簷的瓦頂,龍還是少不了的裝飾。最奇怪的是一股海浪也一樣的躍居瓦簷之上,這是少見的組合。
上層兩條藍色的龍簇擁著一顆紅色的火珠,火珠的下面有兩條躍出水面的鯉魚以相伴。細膩的描述,使人感到此地的非同凡響。
下層兩條青色的龍卻一致的往上看,大概也是瞧著火珠吧。一個有主脊與副脊的瓦簷建築,恐怕也是台灣的土特產?主脊放的是龍;副脊放的是海浪。
[待續]
建築特色/吉祥物是否同香港的廟一樣?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11/13/2010 22:39:00]歡迎光臨!
建築特色/吉祥物是否同香港的廟一樣? 答案是完全不同,請看下回分解.
香港廟宇禁止攝影而自封門戶,一個自廢武功的旅遊城市
回覆刪除同意你的見解呀 ~
你這次的旅遊真是超值啦 ~ 滿載而歸當地的特色和文物資料 ~
牌坊金碧輝煌,多了LED電子屏幕就不倫不類。. 請問老子兄“三在六亡一回頭”這句話,是否說十個人有三個人生存,六個人死亡,只有一個人在回望留戀.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11/14/2010 22:53:00]台灣大小廟宇都金碧輝煌,LED電子屏幕雖然不入格,但生財有道。每一間廟宇都有財團法人的牌子,可不是佛教協會的。大量廟宇能發揚光大,可見人們虔誠的難能可貴。
“三在六亡一回頭”是指十個人中只有四個活得下來,其中一個要返回大陸家鄉,可見當時條件的惡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