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5日 星期六

並非不可能

元朗模式


        今日的元朗的熱鬧與十年前的水靜河非,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在工業起飛的年代,應是元朗發展的高峰。我努力的尋找它的篇章,但一直的都找不著有關的史料,大概要到元朗圖書館或許能找到它的風土誌


        2001年西鐵元朗天水圍通車後把元朗激活起來,一幢幢的高樓開始把元朗這個新墟大包圍起來


        曾幾何時,元朗都是西鐵的終點站。自與東鐵的紅碪站接上了軌,才打破了這一局面。今日的輕便鐵路仍然是元朗天水圍、屯門一帶人們喜愛的交通工具,因為它能有機地把這一帶市鎮的民眾聯繫在一起。BUS只能把“外地人”引渡到這裡來,一般也只是過路客。東鐵紅碪站的接軌,只是給香港人的交通工具多一個選擇。


        經百多年的自然選擇,元朗成了一個“封閉式的自然經濟區”。這裡的興旺使本區的人有了賴以謀生的地方,對地產發展商的蠶食早有警覺和抗拒。若他們失去最後的一片土地,意味著將斷去一切的生計!元朗人意識到前期錢財的誘惑,是一條吞生埃以飬命的毒橋,他們將誓死保護著每一寸的土地。


 

元朗舊墟  1.jpg
 
元朗舊墟  3.jpg


        一天,我專程的走訪元朗舊墟舊墟像上世紀40年代的廣州河南地。雖然換上了一些低矮的小洋房,狹窄的街道也清潔了許多,與破舊的爛屋及一塊塊空置爛地相映成趣,它們都在訴說著自己的歷史,也吸引著人們的懷舊和外國的遊客。寂靜的街道告訴我們,主人都謀生計去了。


 

二帝廟.jpg


        墟中的兩間廟宇因為是旅遊景點,當然得身光頸靚以引四方之財。二帝廟的一對聯:


                制妖鋤奸 二帝聲靈同赫澄


                保民救世 一村健順藉劻扶


                                                                西邊圍東村敬奉


都是求二帝保祐風調雨順、一村平安,要求是很低的。


 

大王古廟.jpg
 
大王古廟  2.jpg


就算後來積了點錢在舊墟旁邊建了鈞樂新邨﹙新圍﹚小洋房,其牆外對聯也不過是:


                鈞欣同永業


                樂聚共長春


一種與世無爭的心境,但願長此下去。足已!


 

鈞樂新村.jpg


退出歷史的當餔.jpg


        一個不合時宜的當舖早就荒廢了,說明元朗人擺脫了貧窮。


        元朗新墟隨著經濟發展應運而生,熱鬧的墟市運作日日如此。對一個久居香港九龍的人,那裡也是一個時光倒流的好去處,傳統的食品依然是原汁原味。老實說,那裡的食物也不便宜。為什麼會這樣?就是人人都有工作,鈔票的流動就會増值,這就是“封閉式的自然經濟區”元朗的生命力之所在


YOHO.jpg


空罝的大廈.jpg


        YOHO誘惑不了元朗人,它將寂靜而孤獨的站在那裡,工業的枯萎與它是一對難兄難弟。一條輕便鐵路楚河漢界,小商業的經營模式的蓬勃生機,元朗模式就是好


        發展元朗小手工業除了自給自足外,遊客的世外桃園也是一個的賣點。為抗拒香港租金的不斷上升,榮華、恆香的分店一定得撤回元朗。以後,要買本地生曬臘腸請到元朗啦!想買地道老婆餅請到元朗啦!……請到元朗啦


 

熱鬧的元朗  1.jpg


        我每次到元朗,就一定幫襯擊讓路的一間北京水餃店。十足十的“北京味”使我上了癮。言談之中得知老闆娘是典型的北京人,地區的特色真是很難取代,正如我不會在元朗吃麥當奴一樣。


香港人最欣賞的就是完美,在當今商品市場誠信危機當中獨樹一旗幟,是元朗人的今後出路


3 則留言:

  1. 汪洋中的一葉扁舟2010年6月5日 凌晨1:51

    大師是北京人?
    [版主回覆06/06/2010 00:11:00]我是地道的廣州人,正宗的北京水餃確令我著迷 。 我第一次吃到北京餃子是1949年 。 一隊解放軍駐在我家附近,每逢節日他們都大包餃子加餐,都會到民宅借一些碗盤之類的東西,歸還時都附回一碗餃子,那些正宗的味兒至今不忘!

    回覆刪除
  2. 其實元朗是一個很富鄉土味的 「城市鄉村」交雜的好去處, 雖然發展迅速, 但始終都遺留不少道地的鄉土情

    回覆刪除
  3. 看完你的一番言論,  元朗區也成為地產商的獵物了 ~
    有機會要走訪這裡,  認識一下才是呢 ~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