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8日 星期五

周朝‧孔子

周朝為什麼能維持800


         舊日的啟蒙書《三字經》有一句……八佰載,最長久……,也就是中國幾千年的歷代皇朝,以周朝的時間最長達800年之久。


        周朝的歷史分為西周與東周兩個階段。西周300年;東周500年。但真正的太平日子不過100年矣,諸侯國混戰了幾百年。


        《東周列國志》開卷的一首詞說得好:


        道德三皇五帝        功名夏後商周        英雄五霸鬧春秋    頃刻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        北邙無數荒丘        前人田地後人收    說甚龍爭虎鬥


        其實中國自黃帝的年代已有了封建社會的雛型,夏朝開始凝聚成了一個中華社群,華夏文明從此而來。封建社會的道德觀念通過夏朝與商朝的完善,在周朝以典籍的型式確立下來。周公(姬旦)的制禮(周禮)作樂(祭祀之樂),也就是整個封建社會的道德行為典藉化。這個天下人民的道德規條,宛若聖經中的十誡


        周武王伐紂滅夏()而建立周朝。其實他也感到統治一個如此大國的難處,便分地、封侯成七十二個諸侯國,周天子是他們至高的精神領袖。各諸侯國只要擁護朝綱、按時朝貢,一切便各自發展去了。


這個鬆散的王朝,諸侯國們當然皆大歡喜。周武王泰山封禪,完成了封建社會最高的禮。大禹治水時所鑄造的九個銅鼎遷至定周(地名),作為最高王權的象徵。以後的一言九鼎的成語皆出於此,九個銅鼎後來都被熔化了而無复存在。


        冊封諸侯國的除姬姓(周朝王系)外,還有黃帝後人、炎帝後人、商朝遺臣以及各世系的後人。利益的均衡,使周朝的天下維持了近百年的和平。


《周禮》的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臣有序,父子有別;君臣有義,父子有親。說的就是:君就是君,臣就是臣,清清楚楚的。君臣上下有秩序,父子尊卑要分明。君臣之間有道義,父子之間有親情。


各諸侯國發展後,利益衝突互相吞併、互相顛覆,書下了聞名天下的《東周列國志》。“臣弒君王”、“父子相殺”上演得淋漓盡致。《周禮》還在?


春秋戰國時代出了個孔子,他大倡《克己複禮》。幾百年的征戰,很多史家都覺得春秋戰國無可言。秦始皇雖然滅了周朝統一天下,卻被正史定為殘暴專橫,二世而終就是歷史的一個報應。


利益衝突而引發的窩裡鬥,他們總能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孔子在世時,誰聽他的。大家都曉得春秋有五霸,戰國有七雄。挾天子以令諸侯,成了解釋當時一切戰爭罪孽的依據。


爾後,各個朝代又奉孔子為聖賢,孔子的《論語》更被定為必讀之書,中國人對它樂此不疲。


孔子畫像.jpg


孔子的儒家之道對中國的歷朝統治者最為合意,故三千年而不衰。山東曲阜孔廟無人敢惹,直到一場文化大革命才把孔廟打了個稀巴爛。


有關孔廟的書.jpg
 


世界歷史從沒一個世代都不會倒的聖人,不然就不會改朝換代了。獨孔子有幾千年的市場,這是否算一個奇蹟?孔子的思想因陳守舊、固步自封,使中國與西方之間落後了幾百年,阻礙了中國的進步。無權之時替天行道,有權之時以《禮》制人,一定要天下人愚昧才可獨尊,中國之苦也。


中國歷史的不斷重复衝不出世界,也是儒家思想所害。孔子乃天下第一罪人也!當然罪不全在孔子,而是他的思想被奉為神靈,蠱惑了中國的人民幾千年。大成至聖文宣王是否言過其實了!


孔子墓.jpg
 


周朝的800年,就是紏纏在《周禮》上一種口是心非的惡夢。回顧中國的文化大革命,一本毛語錄弄得兩派大打出手。你看歷史多麼相似。


2008年11月24日 星期一

歷史的啟示

1890年香港


渣打50B.jpg
 


渣打銀行50圓背面是1890年從太平山遠眺港九風貌圖,可以看到香港島的繁盛。現今香港的古蹟建築也都是那時期的產物,如果你對著老相片也許能對號入座找到你之所愛。


 

1890年景 放大圖.jpg


不少歐洲式的三、四層建築,銅鑼灣一帶的春園也發展得井然有序。有誰還記得海中的奇力島( Kellet  Island )竟是今日陸地上的遊艇會,只有地圖的標示還存有它們的痕跡。如果不通過歷史,你很難找到它們的對應關係。


中環的海傍一排南北走向的兵房(英軍營房)六、七憧,伸向海中的碼頭隱約可見……在海軍碼頭區我們看到了停泊著一艘軍艦,海面上的船隻也顯得近代化了。


        我驚奇地發現,為什麼香港島找不到一憧唐樓。請教歷史得到的是……


        1890年香港是香港第10任港督德輔( 1887-1891 )的年代,香港開埠50年矣。九龍半島至界限街地段由英國人管治也30 ( 1860年10月24《北京條約》把上述地段割讓於英國人 )。這50年香港市容變化是驚人的。


 

1870年香港.jpg


        1851年提出第一期填海計劃工程,配合向半山區及香港島東部的開發,山上的石塊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多次的填海造地把海岸向外擴展,以美利碼頭為中心,東到銅鑼灣西至煤氣公司,於1880年完成海堤修補工程,耗資244,000圓。般咸海灘早就成了文咸街、永樂街,德輔道也由填海而來。


        香港島最早開發的地方是上環的文咸街、永樂街一帶,南北雜貨、海味參茸至今還是成行成市。大量商人及低下階層人士聚居,衛生環境極差。屋前污水渠都為明溝,臭氣薰天。疫病時有發生,也曾引發多次華人逃避疫症的人口大疏散。


        18835月成立香港潔淨局,也就是“香港市政局”的前身。“香港潔淨局”的權力很大。可派人員檢查不合衛生的樓宇限期改善及提出起訴,授權潔淨局把患傳染病的人強行移送醫院,對屋內進行消毒,對極不合衛生的樓宇可提請政府執行拆除。強行實施《衛生條例》。條例在當時是極其嚴苛的。拆掉了大量疫症流行的房屋,香港人也變得無話可說。


清潔大清毒.jpg
 


這個一百年前用廣東話寫成的《衛生條例》詳盡細緻,似建房細則多於衛生標準。使香港戰勝了幾次瘟疫的傷害。對日後香港的衛生和綠化空間有著深遠的影響。時至今日,700萬人居住的香港,空氣質素還是非常之好的。


《歐人住宅區保留條例》規定自中國街以東至堅道一帶地區,不得興建舊式中國樓宇,一切建築必須符合《衛生條例》預留更多空地使空氣流通。上面所提到的中國街,就是上環大量唐人聚居之統稱。由於樓房建築的有效面積大大縮小,引起樓價大跌,華人紛紛把房子賣掉。這樣就能騰出大量的土地重新規劃,一個新的政策往往決定了今後的發展方向的順利進行。當今的政府也應引為借鏡,而不是事事都得“霸王硬上弓”。


我們看到殖民者在香港實行中、英分治,表面為了減少摩擦。這樣便可使香港的開發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為日後中環建設減少了不少的困難。一個城市的設計是應該有前瞻,而不是目光短淺只顧眼前。


中環逐漸形成為香港的行政中心,政府的主要機構、外國公司的總部各國的使節館、銀行總部均集中在這裏。我們看到中環的英文是“ Central ”而非用音譯,也就是強調這是香港的中心地帶。


1890年的香港中環就展現出了一片歐陸風情。


 

1870年香港中區海傍.jpg

這是香港第二次發展階段的開始時期。

2008年11月21日 星期五

冒牌老師

有趣的回憶


我很欣賞 卜友龍 老師的一篇短文《被罵》


我沒有做過真正的老師,但卻做過“冒牌老師”。這就得從幾十年前的事說起:


在中日建交的那個年代,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問中國。國內掀起了一股學習日本語的熱潮。本人也是其中的一份子,通過朋友的引荐,参加了廣州華南師範學院為教師而開設的日語學習班。電台也有日語的講座,一時熱到不得了。


當時我在一間電子小廠工作。在一個閉塞的年代,新技術的資料只有日本的電子技術雜誌。蘇聯老大哥的東西,大都過時不管用。一般的技術人員都自己看些日文雜誌,一半中文一半圖片的閱讀。一本簡明的小字典,跟本解決不了問題。用一種豐富的想像力把單詞翻譯過來,大家都笑著傳送。小電珠,日文稱《豆球》;晶體管稱《石》等……。


一篇短文《被罵》,道出了香港老師的真實生活,也有年青人俏皮的一面。不可能要求別人不許有錯,笑談之中改了就好。文中的“老師”雖然被俏皮的“學生”激怒:夠膽與我的“監控系統”挑戰。但也不必太多的“單單打打”。


提出警告是對的,更應提醒這個系統是能了解全體學生的狀況及學生可以利用這個系統能做什麼。譬如可以回答系統的題目、代替作一些筆記或什麼的……,學生可以燒錄某些教學內容……﹙不知此系統有沒有?﹚。


出自正門的教師,一定學過《心理學》。“學生的感受”和“老師的感受”行為同等重要,兩者是要取得平衡的。老實說,香港的教育太偏重學生了,壓力使教師苦不堪言。太把學校商業化,學生和家長成了學校的米飯班主。


在那個大家都有一片“真誠的心”的年代,由於工作的關係,經常都會指導工廠學徒的工作,大家都很溶洽。學徒們知道我“深造”日語,都紛紛提出也教他們學學。盛情難卻加上年青時的天不怕地不怕,我就當起了“現買現賣”的老師來。大家都稱我這個冒牌的老師為“老師”,我也欣然的受落了。一直到我離開這工廠的一刻,人們都不說我的真實姓名,還是稱呼我為╳老師。


一個未經“註冊”的日語學習班開學了。車間主任知道此事,因為大家都是“咁高咁大”同一級別。而且又都不涉及金錢利益、全是一腔熱情,默認了這一“善舉”,還提供車間作為課室的方便。


一星期兩晚的下班晚飯後,利用了車間的黑板上課了。課本是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日語講座的資料,我都給“學生們”到市內的新華書店買了。我第一次領略到“教學相長”的好處;第一次知道:自己明白也要使別人明白,是一件頗有難度的事。


日語中的あかさたなま要寫得像日文,也要下一番的功夫。日文字符是傾斜的,不像中文那樣四平八穩!在黑板上寫字,文字就要見得人。要講一個半鐘頭的話,原來要準備很多的資料。它比課本上的東西要多得多,課本外的課本也要自學了。年青人好強的“唔衰得”,使我一直堅持把這課本講完才結束。


╳╳無線電廠開了一個日語學習班,原來整個行業都知了。有一天有一個“學生”問我:我有一個同學想來學習可不可以?我想多幾個人還不是一樣講嗎,於是我同意了。隔幾天就多了幾個“新學生”,我還是在講我的課。


此事驚動了我廠的領導的領導。上頭的政治部在廠書記的陪同下,突擊視察了我的課堂。我沒做虧心事,當然是心安理得。那個“欽差大人”翻了翻“學生們”的課本,嚇然的“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日語講座”大字,當然是政治正確啦!又望了望黑板上的語句後說:你們繼續上課啦。


走了。


我不知這位“欽差大人”識得幾多日文,既然有一句“你們繼續上課啦”,即係OK咁解。


自此,我繼續講我的課,不過幾個“新學生”不見了。


我不作任何揣測。回想起來,這也是一件有趣事!


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

香港人‧路

香港要做什麼


        繼美國華爾街裁員之後,世界的大銀行也相繼大愊裁員,這是不可避免的事。世界經濟大蕭條,說明了自由的資本主義的崩潰:世界本來就不需要那麼多的銀行,單憑借貸也滿足不了銀行的胃口。大家都精心去搞股票和衍生產品,在那裡可以獲得超額的利潤。


        用金融槓桿去套取利潤,曾經使銀行界興奮不已。股市的發展和興旺使香港全民皆股。有沒有人想過股票為什麼會賺錢,為什麼會蝕錢?他們都瘋信“消息”,瘋信“命理”。


        股票升了,“消息”說還有升。新股民用真金白銀入股托市。大鱷看准時機搞些波動造“淡市”,先兜一鑊然後高唱可以撈底,股票真的又升了。適當時候大手沽出,錢就可袋袋平安。


        市場的“莫測”其實都在大鱷股掌之中。有賺、有蝕的股民都相信“消息”和“命理”,也沉迷於股海的興奮當中:我是否是下一個的“幸運兒”?


        香港人最熱衷的是什麼呢?是赌摶!在地鐵、巴士上,很多的人都在刨馬經;現在又多了一項老少咸宜的赌波。馬會投注站每區何止一間。每逢投注日門外門內滿是人,堪稱香港的一大奇景。在香港經濟起飛的年代,也從沒有如此興旺過。有誰真的赌摶發達了?


        大家有沒有看到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金融海嘯由美國引發,先波及世界各國,然後美國人民才感受到它的危害性?聯邦儲備局主席伯南克與美國財長保爾森提出要救美國的金融業﹙他們也自知很難救﹚;下任總統奧巴馬則反其道提出要救汽車業。奧巴馬的求變更具有生命力,縱使汽車減產也不能倒。它保住了千百萬美國人的工作。如果倒了,它再也站不起來。只有在低利潤的環境中運行,危機才能軟著陸。


        澳門由於歷史的原因,赌摶業是它的經濟支柱。開放赌權一下子増多了幾間赌場;適度的發展一些地產,又使政府儲備足以改善民生;也試探地發展澳門的工業。金融海嘯一來,金沙赌場的擴建工程下馬。香港的建築工人失業回流,澳門方面並沒有欠香港工人什麼,這就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何厚鏵說了不會讓一間赌場結業,必要時政府接管。赌摶業維繫了多少澳門人的工作,金沙酒店的員工每週多放一天無薪假也保得住飯碗。而且再發放每人都有的3,000~5,000元的錢,使大家渡過難關。


        後知後覺的香港是如何處理的呢?一方面是求助大陸的恩賜,另一方面是急促推出工程上馬。如何推動工程他們想過沒有呢?那一類工程優先?並不是解決建築工人工作就萬事大吉。現在香港大量的結業潮與失業潮,如何減少它的殺傷力才是最重要。


        依我所見就是要能帶起一些製造業的基建工程先行,如一些配件製造業、五金工業、裝修工業以及一些生活設施業……,這就不只是解決幾個失業建築工人的問題。另一個政策性的東西就是要首先顧用本地的工人、使用香港的產品作為優先考慮的中標因素,不准過度外判而迫使空殼公司實業化……。香港的製造業就可以重新建立。在新的環境下,何愁香港人想不出工業來!


        在報紙上看到一段:“領匯由對沖基金控制,領匯的行政總裁是投資銀行家。作為上市公司首腦,他的責任是為股東謀取最大的利潤,讓資產増值,不是為住在屋邨的居民服務,也不會以社會責任和社區需要為先……”這可我明白了,現在的香港政府已變成了一個“商人政府”,淡化了它的社會責任。今天看到煲呔大談叫香港的商人不要裁員,要求他們履行社會責任是不是有些多餘呢?


        經常都聽到香港的官員以及“專家、權威”說,政府可做的事其實並不多。這種自由香港的怪論若成立,還要政府幹什麼?領匯商場加租,政府是管不了。能不能在經濟低迷時,使用屋邨的運動場為期一年搞個“燈光夜市”,使一些無牌小販“合理化”。居民可以買到便宜貨,使失業大軍有所紓緩。更重要的一點是迫使領匯商場不能無止境的貪婪漲價,使社會利益得到制衡。港英時代的興建公屋,就是平抑私人樓租金的上揚,歷史的成效我們竟忘記了嗎?


        不怕有人跳出來反對,惠及香港整體利益的東西,政府就是要推行。


2008年11月16日 星期日

人性的復元

最難捱的第四波


        第四波將是百業蕭條,滿街仇雲慘霧!這不是我有意的刻劃,若不經歷如此一課香港人不會覺醒。


        近日大陸推出4萬億抗禦金融海嘯,全世界的股市即時上升。猶其是香港的股市,一日回升千多點。一明白中國只希望搞好本國的經濟,就是對世界的一大貢獻,第二天股市就回落了。


        首先冰島銀行退出香港業務,跟著星展銀行裁員600人。這就是一個先兆,銀行業務的大量壓縮陸續有來。香港銀行裁員潮也在掀起,金融中心的招牌能掛多久?


        美國的華爾街開始裁員了,大批的失業者徘徊於街頭,滿街都是大減價,美國人也不敢亂買東西了。布什總統從挽救金融機構轉為挽救美國人的消費,這一大轉變說明了什麼?我真不理解布什總統的“人頭豬腦”,要人民消費只有財源滾滾來。當今失業了雖然還有小小的家業,美國人的生活模式一下子又改變不了,但對“超前消費”也變得謹慎起來。布什總統的一廂情願,誰人給還債了?


        美國的步入蕭條比世界其他國家為甚,它是落差最大的社會!戰爭會不會觸發,就要看新興的核擁有國家及穆斯林世界的制衡!如要打,戰火一定燒到美國的本土。卻不像兩次的世界大戰戰場都在歐亞大陸,美國人坐地分肥,這就是美國人的最大憂患!


        歐洲的經濟衰退是美元獨霸世界的反映,吃了這一塹之後,將會是歐盟徹底拼棄美元結算的先驅。人民幣將是後起之秀!可以預料,緊跟美國的英國其經濟衰退,在歐洲也是最傷的國家。經濟衰退爆發得越徹底,世界經濟回復得越健康。它告誡了人們經濟槓桿的極限,人們將會覺醒:貪婪則是全世界都遭殃!


        美國大喊大叫,叫大家共同挽救世界金融危機,其實是要求大家為美國解困。這是一個無底的深潭,它自己的罪孽只能由它自己去承受。各國都在築起自己的保護牆,不會為美國的霸權塾屍底!


        香港的地產商、大業主死死的抱著高租金不放。用“高租金”來維持高樓價,填補“高空置”的損失。皆因香港的地產被壟斷了,政府也賴以為生。這是一個靠賣地為主要收入畸形的社會。


        香港大批工商業的倒閉的主要原因是高租金,以及償還不了“街外錢”。拖欠員工的薪酬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已。


 

業主加租結業.jpg


        香港工商業過度膨脹的發展靠的是靠銀行借貸,另一個就是靠賒帳來運轉。供貨商是最吃力的一群。所謂的香港奇蹟,也是建立在這一基礎之上。銀行一收緊信貸,工商業便無法運轉,這是一條失敗的經驗。其實日本近十年的低沉,它們也在調整中。


        工商業倒閉,供貨商是最大的受害者。現在的供貨商要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很明顯是出自自我保護。工商業只要縮小生產規模,增加自有資金的比例才能重新上路。以低利潤的運行模式,大家重新起步,像60年代的香港。


        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必須是社會蕭條到極點,窮人接受社會保障,富人與中產受到降級時,人的丑陋本性才會醒悟。


        國內的4萬億元救市,也是體驗這一精神。若事事想到“抽水”的港商,大陸的官說了,請暫時關門避一避。


以後,就看你的造化了!


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

步入簫條

低價樓滿街是


        一則的廣告引起我默默的沉思,瀟湘秋夜雨是否面臨香江!


 

觸景生情.jpg
    觸景生情


        金融海嘯第三波將是樓價跌股票跌……,香港陷入簫條


        對於其他地方而言,香港人手頭還是有些錢。在金融海嘯中,香港人所想到的就是如何保住自己的錢。把錢從銀行中取回,就出現了擠提的一幕。銀行把存款利率調低接近0,也加速了民眾大量的取回鈔票。李國寶的一句“在銀行存款也有風險”,也嚇怕了不少的人。


        為什麼把錢放在銀行?現今已不是貪銀行的些微利息,而是求個保險。現在連最後一道的希望也存有危機,負利率會不會到來?……一系列的問題不得不考慮了。民間一下子儲藏有大量的現金,政府得注入近500億才能穩住現金流。銀行同業拆息回落只是一個數字,因為金管局提供了更低的貼現窗利率。銀行要借錢何必在同行交易?只要向金管局拆借就是了。


        銀行有錢不敢貸;民間有錢不敢花,這是一個死循環!


        銀行現在幹什麼來著?就是盡快收回借貸,這樣一來工商業因缺乏資金就死了。銀行的一項經常性的收入就是房貸以及信用卡利息;一個信貸的風險就是企業倒閉成壞賬。近日又多了一個迷你債券風波,要劃出多少的撥俻?一時,銀行怎敢貸出資金,錢都在那裡擱著。


        炒樓之人也要套現金而怕成負資產,也希望割價離場。因為97年的金融風暴,他們嚐過負資產的滋味。樓市的迅速下滑定成趨勢,因為樓房的價值遠遠超過它的“磚頭價”。不久的將來,滿街將是低價樓。誰人知曉金融海嘯有多久?


        股市的升降憑的是“消息”,憑的是“概念”,與上市公司的業績無關,任憑大鱷撥動股市的槓桿。現在很多的人都明白了這一道理,只要有一點的得益便上岸了。衍生工具的破滅,注定了股市的淪亡。


        企業倒閉潮與大量裁員,社會上又多了失業大軍。大家都要節衣縮食來過冬,縱使有錢也不敢亂花。社會上商品只能放入倉庫擺著,再引起又一輪的倒閉潮。滿街的廣告位置空著誘人招租,你能預感什麼?


 

廣告的吶喊.jpg


到處都可看到的廣告招租


瘋狂減價.jpg


大減價啦喂 !


        賤物鬥窮人,香港進入深度冬的簫條。


2008年11月12日 星期三

享受

大廟一日遊


        在我寫《香港歷史碎片》中曾提及香港最大的天后廟――大廟


        大廟,我只在書刊之中對它有認識。也知道它是漁民的兒子林道義所建,距今也有700年的歷史﹙南宋理宗年間﹚。每年農曆三月廿三天后誕,人潮如鯽、香火鼎盛,自有一番熱鬧的景象。


        一日,偶翻到一頁旅遊資料『情繫我家』新界東最愛景點。介紹佛門堂天后廟的旅遊線路,興趣盎然、欣然上路。


 

旅遊資料  1.jpg


        按索引:由寶琳地鐵站步行至將軍澳寶琳 交通交匯處﹙新都城二期﹚,乘坐16號專線小巴﹙票價7. 50﹚。至大坳門路與布袋澳村交界處下車﹙大廟坳﹚,沿大坳門路及釣魚翁郊遊徑向南下山步級,10分鐘即可到達。


        一路上欣賞西貢區的美景,也留心到清水灣有94路巴士可以返回市區。承興而來,很快就找到了大廟


 

大廟  1.jpg


大廟  2.jpg


        大廟,是建築在海邊高台上的廟宇。由於海水潮汐的關係,高台下的小平台也佈滿細沙,相信也是大海潮汐所賜。


        我不是善信,也無謂在天后誕時與人擠迫。平時的大廟很是清靜,但也有遊客來祈福求蔭的;也有洋人手拿地圖慕名而來。起碼,我就是慕名而來的一名本地遊客。因為不是誕日,只開放中間的正殿。我為求歷史的真實而來,這一點對我顯得無關重要。


 

綠水 青山 帆影.jpg


        青山翠綠的之下,大廟顯現出它的莊嚴。面向湮波大海,卻也心曠神怡。偶然一艘遊艇漂近,點綴了大海與青山。延伸向海的碼頭,三 三兩 兩的垂釣人,我才想起“釣魚翁郊遊徑”是何等的貼切。他們肯定是會有收穫的,從他們的裝備就可看得出是一些發燒的朋友。


        一時高興,隨口吟了一首《山》。


        山過山  路轉彎


   又是一樣山連山


   沿山平台林蔭下


   古樹大廟背靠山


   臨海遠眺望      水綠又青山


   心曠實神怡      天上與人間


 


        平時因為人流少沒有渡輪,只有在天后誕才有專線的往來。使虔誠的善男信女從海上來,一上岸便是大廟了,免了上山下山之苦。


        我拍下了幾張相,也停在那裡欣賞了一番,記下了這次歷史的一遊。令我驚奇的發現,海岸邊有向上傾斜的紅色晶柱體的岩石群。按動相機,記錄了曾是火山噴發過的地方。大自然常常給人以驚喜,都在不知不覺間!平時我都相機隨身帶,隨時都可能有意外的收穫。


 

岸邊的岩石.jpg


        回程的路上,我選擇了步行一段沿山公路。欣賞沿途秋色,呼吸大自然的清新空氣。從清水灣高爾夫鄉村俱樂部到清水灣泳灘的94路巴士總站,大概有3公里的路程。雖然行得汗流夾背,也是一種享受。香港的秋天還是一片青山綠翠,遠看漁村大海令人陶醉。我拍下了不少的漁村與海,也拍下了白天的月亮……


漁村.jpg
忽然海外有仙山.jpg
 
回程的路.jpg


        觀看山坳中的一群人在玩遙控飛機的投入,在發燒友的高超技術之中,飛機都身顯超難度的飛行。真是令人驚嘆,一些全無發動機的滑翔機,靠著海灣的氣流能,竟能如此的自由飛翔。玩家都是駕車而來的人士,他們玩得開心,我也看得開心。增加了不少的知識,並拍下了飛機的追逐的“空戰”鏡頭。


 香港還有很多地方值得遊覽的地方,只是等待著人們的發現。


一身的大汗換來一次快樂的感受,值得!


2008年11月9日 星期日

自己造的孽

準備冬眠


 

愁雲慘霧.jpg


金融海嘯對香港的第二波將是大量的工商企業倒閉


香港工商業的資金,大部份都是依賴銀行的信貸。這一脆弱的基礎,又決定了它的不堪一撃。只要銀行認為你有還款的風險,你就得立即會閂門大吉。


任志剛連隻冇牙老虎都夠不著,叫銀行同舟共濟?那間銀行聽他的。香港政府太相信香港的金融自由是世界最高的,“冇掩雞籠”的自由流動,一切的錢都不是你的。銀行從調節商業信貸變成唯利是圖,資本主義變質了。


回顧60年代的香港工業,遍地都是山寨廠。他們是互相配套,一環扣住一環。自有資金流佔著主要的地位,或貨到收錢、或10天、一個月的數期,人人都講信用。支票的出現,大家都通過銀行過賬。銀行掌握了工商業的現金流,開始了對工商業的借貸。


在一個誠信度極高的社會,資金的風險是極低的。中國人有一句話,“有咁大條魚才可打咁大個運”。意思是人必需量力而為,才是守業的基礎。


香港的工業騰飛、興旺發達,靠的是工業質素,靠的是一步一個腳印,大家都不敢向銀行借太多的錢。


香港政府的廉租屋政策的推出,只要肯拚搏便可賺到第一桶金。銀行看準了香港工業的前景,銀行開始多於米舖,不斷向工商業招手。


大陸的改革開放優惠,吸引了香港工業的北移。工廠的飛快膨脹,改變了它的資金運行模式。大部份依賴銀行信貸,把自己演變成了“空殼公司”。銀行又不斷的引誘,推出一個又一個的度身訂造的“理財計劃”。一個願打一個願捱,把大家一起推上不歸路。也就是今天相輸的局面!


現在,銀行有錢也不敢借。首先考慮的就是成本風險,另一個的就是數額少而週期短。這正是工商業難以解決的實際問題。最後的結果就是大量的工商企業倒閉。銀行也得大量裁員和縮減分行。


 

彌敦道街景.jpg


香港將步入簫條,大家準備過嚴冬。


其實全世界都已有同一預感,只是程度的不同而矣!


2008年11月6日 星期四

非推薦不可的書

一本令我流著淚看的書


唐山警世錄.jpg


        我在國內時就看過新鮮出爐、錢鋼所寫,獻給唐山死難者的《唐山大地震》,它曾使我震驚、使我激動。今年的5. 12 汶川大地震,錢鋼先生也寫了一本《汶川大地震》,我連翻都沒有翻它一下,在我的思想裡大概也是大同小異的書。在今天錢高於一切氾濫成災的商業社會裡,“真理”未必能得以傳揚。


        唐山大地震前的一段日子,中國發生了多次的地震,老百姓也知道了一點知識。以後大家都相信政府,唐山大地震是不可預測,是天意弄人!


5. 12 汶川大地震其情景又何其相似,大家都忙著報告搶救災民的頌歌。


        5. 12 汶川大地震後的一段日子裡,我到書店走走。看到一本大概是專家權威寫的,有關唐山大地震的書。一翻全是技術口吻,我放下了。


        近日我到圖書館看到一本《唐山警世錄  七‧二八大地震漏報始末  張慶洲 著》。本以為又是馬後砲之類的東西隨便翻翻,一看不得了!


我借了回家流著眼淚的看,……看一篇流一遍眼淚,直到看完!


        我從來沒有為看書流過眼淚,這是第一次!!!


        香港圖書館的編號是354. 4092 1103。人民幣定價20元,在香港大概30元港幣也可買到。


        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書,內頁卻沒有印數和出版日期。書的背面印上了“易文網:www.ewen.cc”。一看就曉得這是一本奇書,是繞過了正常渠道出版的。印刷的人用自己的良心,承受著出版的風險。難得的是:書中說出了沒有預報唐山大地震的前前後後:大量地震測量的前線工作者,作出了一次又一次唐山一帶有7~8級的地震預報。我們的官究竟做了些什麼?


        20多年後,作者張慶洲,實地訪問了當年的大量地震測量的前線的人,地震局當年的官員。把大量當年的史料、文件、記錄、圖表……,一一擺在眼前,以及地震測量的前線的人,發出的是憤怒、內疚、和無奈,24萬的唐山冤魂就這樣死得不明不白。


唐山大地震後,國家主席華國鋒對地震預測的工作者說了什麼?“黨中央、國務院不怪你們。”是鼓勵還是安慰?


        這不是一篇傳記文學,它是一疊一疊塵封了的地震預報記錄史料,是一本調查了的歷史印證,用錄音帶和相機一點一滴的反映出來。張慶洲是中國人的英雄,他敢於踏入雷區,把鮮為人知的“國家機密”捅了出來!我向張慶洲先生致敬!


        我不懂地震測量的理論,但有一點地震前幾個小時前的徵兆,卻是十分珍貴的。如果能及時的告之人民,人們的傷亡就會小得多。幾個小時啊!人們可以找出你自己的決擇!


        我相信科學,我相信唐山人民的寶貴經驗。地震是大自然的一次巨大能量的釋放,它的先導能量是地光!地光發生在唐山大地震前6小時,如有警覺還來得及,唐山至少有10萬人得救!


        我含著眼淚寫完我的閱讀心得,我希望大家能認識“地光”這個東西。是大自然給我們的最後的一次警告。


        ……


為地震的死難者祈禱。


2008年11月4日 星期二

自由女神哭了

全世界都沒有了誠信


 

自由女神  3.jpg


        金融海嘯爆發,世界無一幸免。美國是罪魁禍首,還呼籲世界各國聯手挽救金融危機。皆因它的誠信受到質疑,大家都各自自救去了。


        美國人提前消費,他們確信高工資可以支付得來。一個星期出一次工資,何等快活。銀行也迎合他們不斷的簽賬﹙誠信的膨漲﹚,一出糧卻也所剩無幾。新賬可以冚舊賬,銀行也很歡喜。甩不掉的泥鰍,成了銀行的搖錢樹。簽爆信用卡的人一朝破產,他賣掉了自己的“誠信”。


        “房利美”和“房地美”用自己的誠信向銀行借錢,滿足了美國人的貪婪,天天都能住上新屋。它開始販賣它的“誠信”,用衍生工具票據放大了誠信。滿天飛的生財“美願”,套住了銀行和大量的投機者。


        一個“美好”不斷膨脹的泡泡,使世界變得飄飄然。用點點肥皂吹大的泡泡,還沾沾自喜的不斷膨脹。一經爆炸,誠信就顯得盪然無存


        香港的中、小企在金融海嘯中紛紛倒閉結業,情況越來越嚴峻。大家都破口大罵銀行沒有社會責任,在經濟困難之時閂水喉,失卻了銀行的誠信


        中、小企拖欠員工的薪酬一走了之,他又何來誠信。員工也要生活,工人的血汗錢向誰討了?其實有意抽走資本而結業的老闆也大有人在,在A地結業了,在B地換個招牌又冒出來。這也是他們的“誠信”!“誠實”的老闆說我也是不得己,員工能向你說什麼?


 

追討欠薪.jpg


        香港的中、小企大談大陸的生產成本高,又推出不是時候的勞工法。反過來得問問這些老闆,你有什麼誠信來保證不拖欠員工的工資大陸的鎮政府先墊支工人的工資,那個香港的大老細願意站出來償還?全世界的誠信又都在一天消失了!


    自由女神本來為美國人民帶來自由  ,但美國人濫用了太多的自由 。使之今日禍及世界,   自由女神哭了!


        誠信”是雙向的。一朝誠信破裂,只能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怨誰去了?


2008年11月1日 星期六

鈔票上的疑團

回望過去


 

1850年香港.jpg


20圓鈔票的香港放大了的圖畫上那一條向上的白色道路就是“皇后大道”的東段 (今日皇后大道東的一部分) 。海港中停泊了一艘戰艦,三桅桿的商船除海中一艘外,香港島海岸也泊有不少船隻。


右面的一艘船頭坐著一個洋人,看來十分神氣,船艙內藏著一名印巴籍的人士。拖著長辮子的唐人用竹竿撐船而進,顯然是九龍半島近岸的淺海。從船上懸掛的旗幟看來,這也是有來頭的中國木船……


我不知道這愊圖畫的藍本出自何處,我也明白那的確是當年可以看到的情景。在香港回歸了6年後2003年的今天,把這愊圖畫放在鈔票的背後作為圖案。當今的中國人心裡真有點兒那個的不舒服,難道沒有比此更好的選擇了嗎?


香港要割讓給英國人了,道光皇帝才問及香港是一個什麼地方。統管國家檔案的大學士琦善上奏摺:“……就全島而論,東西約長五十里,南北約寬二十里。專就香港而論( 指的是石排灣附近的香港村 ) ,東西約十里,南北約五里。島內間有民房田盧,較之別島為少……給出兩個答案由皇帝自行定奪,真是混帳透頂!知與不知看來也沒兩樣。


香港的地域範圍又如何界定呢?滿清政府真是難得的糊塗。英國人刻意把這個無名小島上的香港村去,把香港村的人口為0的資料紀錄在案。島的北面建房開路,命名為“ 維多利亞城( Victoria City ) ”。扯旗山的中文名不好改,英文就來個“ Victoria Peak ”即維多利亞山頂。


維多利亞城與九龍半島間的深水內港為什麼又不稱香港,偏偏稱叫維多利亞港?這個維多利亞港屬英國還是屬滿清朝庭管轄又不清不楚。香港殖民地政府即時宣佈香港為自由港,指的又是各國船只皆可使用的維多利亞港,為的又是為後來侵佔九龍半島埋下一筆。


開發維多利亞城需要招募很多華人民工,香港政府在尖沙咀蓋了臨時招工處。我一直不解,為什麼有外籍船能停泊在屬清政府管轄的九龍半島岸邊的淺海區域,圖中的船隻原來就是載運民工之船。九龍和新界都納入了香港的範圍後才出現香港島( Hong Kong Island )的域名,最後中文的“ 香港仔 ”地名才現身,英文還是稱為“ Aberdeen( 阿巴甸 ) ”。


為什麼選用第三任港督般咸( BONHAM )當政的1850年?因為這是香港建城後由0起飛的年代。


香港的一切土地屬政府所有,999年的土地使用權的新措施,土地拍賣使香港政府一下子擁有了大量資金發展城市。地價上升以及物業的補地價稅一項就使政府變得富有。香港的高地價政策一早就是英國殖民者的一項策略,無疑對啟動香港開發起過積極的作用,無收歛的膨漲給後來的泡沫經濟的爆破就成了必然的結局。


盜賊橫行使香港島每日晚上10時實行宵禁,隨著18498月,動用3艘戰艦剿除海盜徐保而大大整頓了治安。史載撃沉了盜船5艘,殲敵百餘人……


        今日在維多利亞港上也可看到張保仔的海盜船,不過已是一艘遊覽船了。時移世易,真是哭笑不得……。


 

張保仔賊船.jpg


太平紳士的設立,是英國殖民者使用了唐人來維護香港的治安的一措舉。今日的“太平紳士”,不知還有何事所幹呢?不少的人還掛在嘴邊,引以為榮呢。


1850年是香港發展猶關的年頭。扯旗山在民間口中流傳開來成了太平山,太平山街也在1850年的地圖上找得到……此時天下還不太平,地標上留下的還是扯旗山的標籤,可見歷史是開不得玩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