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9日 星期三

亷價貨幣

貨與幣不等值的出現


         由於商品貿易的頻繁,需要一種中介的東西,這就是貨幣。幣與貨是來源於等值的概念。史料介紹中華大地的西周(春秋)時期,金屬鑄幣技術的初見成效,首先出現了銅布幣。西周的原始布幣面通高137 mm ,史料沒有標出重量。若参照其他的布幣比較,大致在30 ~ 40 g 之間。其面積之大,應是屬高額的一種貨幣。


        隨著銅合金及幣面紋理和文字复制的實現,布幣才開始小型化。高度減少了一半、重量在10g 左右,方便擕帶。戰國期間,布幣盛行。雖然也有刀幣的出現,也由於較大型和擕帶的不便而逐漸的為布幣所取代。


        銅當時還是貴金屬,隨著開採量的増大而變得便宜。幣的信用價值只有依賴於政府的權力來維持。我相信:當時各“國”貨幣也存在著兌換“等值”的問題,大體以貨幣的重量和流通範圍(信心指數)來決定的。因為這是不可避免的一個貿易行為。


        圓形錢的出現,反映出全世界人民的智慧都一樣的異曲同工。它是最不易於損壞和最便於擕帶的一種幾何圖形,至今也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


        原始布幣是周朝的貨幣藍本,稱作“釿”。為了不使與日常貨物的斤相混淆,則改為兩。作為貨幣的“ 兩” 還嫌太重,以半兩的銅錢作一單體較為適當。最早的秦半兩,重量應是15 ~ 20 g 左右。經大花筒的秦二世之手又再減半。由於是坭模單體鑄造,重量的誤差較大。所以在出土的錢中,存在著重量的差異。中華古錢的特點只有文字而無圖案花紋,歷代都是千篇一律無甚變化,這都與中國人的保守和皇帝的專權有關。同一時期西方的錢幣千變萬化的人物和鳥獸圖案,遠遠超過了中國的皇朝。也說明了西方人比較開明的一種態度。人家連金幣、銀幣都有了,中華大地還是使用銅錢。


        自宋朝以後的中華的幾千年裡,實際上都奉行著“銀本位”。銅錢價值的怎麼變都是以銀為基準的,所以銀錠的形狀就顯得並不重要。本來金比銀的價值更是高級,為什麼在中華大地形成不了“金本位”?究其原因就是中華經濟太落後了,人民永遠處於求溫飽的階段、夠不上以銀作為參照物的水平。歷代的重農輕工、抑壓科學而重科舉,是頑儒拖了中國人民的後腿,罪魁禍首當然是“皇上聖明”了。


        我在研究錢幣的過程中,一直探索著幣與貨等值為什麼會崩潰,不少的著作都歸咎於通貨膨脹。但是通貨膨脹又是如何產生的呢?一句天災人禍又能蓋括得了?給我們開了眼界的是:今日的石油價格在期貨市場上,上升到近100美元一桶 。表面看來,供求關係的失衡是主要的關鍵。世界都鬧“油荒”不是生產的不足,不是中國的崛起大量的石油需求所引發,而是被人為地壟斷了世界市場。世界上只有倫敦布蘭特和紐約兩個期貨市場的報價。曾幾何時,50美元一桶的石油已使世界各地叫苦連天。請注意這是“期油”,是還沒有開採出來的石油!一隻有形之手在控制著整個世界,“炒”只是一個表面的現象!


        國際銀行家( 經濟大鰐 )的巧取豪奪,使世界的財富集中在小數人的手裡。鈔票的濫發先是造成生產泡沫的膨脹,繼而是通貨膨脹以及鈔票的“不值錢”。黃金被人為的擠出市場,並冠以阻礙生產力發展的“野蠻的遺跡”。于是鈔票的印發便如脫韁野馬,套取了大量的社會物資。通貨一膨脹、一收縮,百姓的錢都流入到經濟大鰐之手。國際上的“游資流”是一隻恐怖的怪獸,只有崛起中的中國才能成為下一個的馴獸師!


紙幣的出現就是甩掉幣與貨等值的根源,鈔票則更是一種賺價的貨幣。


4 則留言:

  1. 取消了金、銀本位,紙幣的發行與流通,加速了經濟的擴張,財富通過銀行的借貸產生,泡沫慢慢吹大,通漲隨之而來,直至破滅而收縮,財富便轉移到大財團及政府手上。

    回覆刪除
  2. 聖誕節快樂!

    回覆刪除
  3. 老子    雷南子  :
    取消了金、銀本位,
    紙幣的發行與流通,
    加速了經濟的擴張,
    財富通過銀行的借貸產生,
    泡沫慢慢吹大,通漲隨之而來,
    直至破滅而收縮,財富便轉移到大財團及政府手上。
     
    ~~~~~~~~~~~~~~~~~~~~~~~~~~~~~~~
     
    雪緣好認同以上的一番話 !
     
    黃金必定要建基於貨幣上,
     
    原來四大金國中 !
     
    美國存在金庫的黃金佔全世界 23%
     
    巴西     約11%
     
    印度      約 9%
     
    但中國竟然是............約   3 %
     
    原來我們在雞蛋上面跳緊舞。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