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

台灣口味

新奇


        3日兩夜的台北自由行中,兩天的早餐都在旅館享用。雖然香港與台灣都共用一個時區,從實際的地理位置而然,台北日出要比香港“早”45分鐘。手錶上的下午5點,天色已經灰暗;早上4點,天空又大白的亮。


台北人的生活節奏慢。旅行外出我習慣上都打開一些窗簾,以使知道外面的天亮。一覺醒來往窗外望,似乎台灣還未睡醒,街上也沒有幾個行人,只有幾個的計程車司機站著閒聊。唯有打開電視看看新聞。當出現某地天氣預報為╳╳ %准確時,雖則搞笑。也反映他們在說實話,唔敢寫包單。


旅館的早餐是自助式的。有奶茶咖啡炕麵包,也有南瓜粥加十多味的小菜。整個的格局更似家庭式,一種家的溫暖。


南瓜粥更是我的喜愛,起初我還以為是番薯粥呢。甘甜與“粉”入口而化,每天都要來它三大碗呢。直至回到香港,我還是喜歡享用台灣南瓜下菜。牛肉乾絲,甜的;醬菜,甜的;……,甜的;連鹹魚仔乾也是甜的。


於是乎我想到了台灣曾經是一個單一種植甘蔗的地方,盛產糖。這一崎形的發展後來被多元化的種植取代了,但人們食品偏甜的口味未改。現在的進步,也確實使台灣人甜在心頭呢。


台灣除了注重本土工業外,旅遊亦是一重要的產業。小吃是知名的,民間如何改善食品的滋味也各式其色。


一天在一間不顯眼的店舖,一張中、日文並用小廣告使我停了下來。這也新鮮,日文我也識幾個字。


“新登場  健康な海洋の野菜 日式海之味”、“新風味  地にある良い味 川味麻辣燒” 。


 

食店海報.jpg


我知曉一款是新鮮蔬菜健康日式水餃,一款是地道四川麻辣煎餃。入內一試卻也不錯,這一次就不是太甜的口味了。台灣人敢創新,競爭就有進步。我拍下了這一情景,留為紀念。


綠色的餃子.jpg


煎餃子.jpg


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功夫不負有心人

小小的反思


        從找本書來看看就試著畫畫,不經不覺也三個多月了。沒有框框的橫衝直撞,也畫得一幅簡易的畫。


我的第一幅水彩是糟透了的《樹葉》,一幅對著照片畫的樹葉。沒有構圖和質感,畫樹更顯得是一塌胡塗,用自我安慰的話來說是“試筆”。從“零”開始一定要出的洋相,卜友葉子的進步激勵了我,從此踏入求進的路。


從畫水彩的失落開始了“白描”。對著書本從樹葉開始畫呀畫,到有了一點的體會又自大起來。毛筆就是不聽話,線條長短粗幼不由人。“白描”專攻鉛筆,“印摹”、“對摹”互用,找到了竹樹的“心”;麻雀的“神”。


就這樣,從水彩畫跌進了水墨畫。不論從傳意畫或是工筆畫,中國的水墨畫的焦點是集中較少的空間範圍;水彩畫一般的卻在意於廣闊的自然空間。


我的“白描”也常使自己產生驚喜,把看到的東西描到畫紙上的難度也少了。能否嘗試一下水彩畫的“臨摹”?於是乎第一幅的“天空與海浪”出爐了。一看,色彩還是嫩茲茲的。對海浪的第一次表達亦是一次感受,原來可以這樣“畫”。遠景太清晰是一個敗筆,不竟這是跨出的第一次,有太多的東西要學習呢!


 

天空與海浪.jpg


記得到大埔碗窯寫生時,卜友李華川告誡我:速寫不可用擦膠。我笑著說太高要求了,循序漸進吧。我當時,連如何畫一棵樹還在摸索中。


一天到香港中央圖書館看《故宮文物》月刊,看到我國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的一個陶獸形壺的照片。真佩服史前的中國人就有著如此的聰明才智,一隻像豬的盛水器皿,從後邊的大口入水、從前邊豬咀的地方慢慢的倒出來。其形狀實屬可愛,於是我拿著原子筆就畫將起來。我手頭上沒有鉛筆、沒有擦膠、速寫得極其酷似,這一驚喜得告訴卜友李華川大師,他的祈望我做到了――速寫不用擦膠。。


 

遠古陶器速寫.jpg


沒有經歷“白描”的薰陶與努力,我就會是一事無成!


2010年10月23日 星期六

祠˙靈

新鮮見聞


        守陵士兵的換崗儀式是每個第一次到台灣旅遊者必參觀的項目其實這一禮儀在國父紀念館中正紀念堂和圓山的忠烈祠都有舉行。因為忠烈祠前的廣場大,其交接儀式的時間也最長、也最精彩。


 

守陵兵換崗  1.jpg
守陵兵換崗  2.jpg


守陵兵換崗  3.jpg
守陵兵換崗  4.jpg
守陵兵換崗  5.jpg
 
守陵兵換崗  6.jpg
守陵兵換崗  7.jpg
守陵兵換崗  8.jpg


守陵兵換崗  9.jpg


守陵兵換崗  10.jpg


       忠烈祠分辛亥革命、抗日戰爭、國共內戰三部分捐驅的33萬官兵,他們的名字寫在了中國的史冊上。高官階的,有單獨的靈牌;士兵的,各用一個部隊番號的靈牌。靈堂是肅穆的,他們是在創造中國的歷史中倒下。人們還是懷著敬意,安慰他們在天之靈。


中國人需要有一種思想來維繫團結,人性就顯得十分的重要。


        守陵士兵的換崗儀式,大陸遊客倍感新鮮和興趣,不約而同地用攝影機記錄下這一“奇聞”。我又同樣不是呢?希望此事到此為止,兩岸的中國人不必再動干戈了罷。


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

重開臨摹的竅

知識源於學習


        臨摹的重要性是屏棄自以為是的陋習也是解決落筆無可適從的指引。當未形成自己一整套完善的觀察和表達的作畫方式時,對擺脫“兒童畫”的台階尤為重要。對別人畫作的深入臨摹,就會領略到一種提升。無論從構圖、表達、用色,都是他人一種寶貴的實踐經驗,比自己亂打亂撞的費時失事好得很多。


當然在臨摹的當中可以滲入自己的一些風格,這並不是不好。條條框框的太多,也容易使自己失去個性。這裡可以學習到別人的技法中,更適合自己提升的東西。從幾個月來不斷的畫啊畫,便會產生一種心得與教訓。


如卜友葉子說我的畫畫得太髒了。是的,她提得很好。我就喜歡別人的指正和批評,提醒了自己太多的自以為是。鉛筆稿沒處理好就上色,以後就擦不掉了。紙張選用不當,背面的字跡也露了出來都得立刻的改。“廢紙”作素描練習用吧,作畫就要認真。我觀看了葉子的畫展,她也是一絲不苟的。她告訴我畫不好的“蝦”畫統統都撕了,要畫就是要認真。


現把臨摹的“白描牽牛花”與“著色牽牛花”都貼上,體現一下台北自由行觀畫的一點心得。


當然與原畫相距甚遠,我還是覺得收穫甚豐呢!


 

白描牽牛.jpg


著色牽牛.jpg


 


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

難得的珍品展

美的享受


        我入住旅館的老闆娘是文化品味的高人,一睇擺設就知道是女強人一個。私伙珍品擺出來,簡直是“台北第二博物館”。工藝美術都有啦,看圖片就夠你享受了。


        幾個鑲金花瓶就是價值連城啦。


 

彩繪仕女花瓶.jpg
 
細頸葫蘆瓶.jpg


鑲金枇杷瓶.jpg
 
鑲金荔枝瓶.jpg


鑲金荔枝黃鶯瓶.jpg


 


鑲金荔枝茶壺.jpg


 


茶具.jpg


 


七彩水晶茶具.jpg


 


碧綠水晶荔枝.jpg


 


  台灣產茶盛名,品茶也盛名。七彩水晶茶具、景泰藍茶具…在各顯風騷。


 


        荔枝也是老闆的至愛,是增城掛綠耶?看了也都令人垂涎欲滴。


 


我拿著相機不停的攝呀攝。回到香港重看相片時,人宛如還在台北的旅館中。


        肥豬的造型十分可愛,牠不單留住客人的視線,還祝願旅行者一路平安。少少的一條標簽,體現到人性的可愛。


 

玉石紅豬豬.jpg


 

老闆的祝願.jpg


2010年10月15日 星期五

信仰的昇華

信仰的藝術境界


        人有信仰,不足為奇。把信仰提升到一個藝術的享受,則又是另外的一個境界。歐洲人首先做了,教堂內頂有著眾多世界名畫。不論你是否是信徒,都會令你歎為觀止。中國人對此不甚了了,誰敢在佛寺內亂塗鴉?!


        台灣人對信仰也有執著,不論大小廟宇也都裝飾輝煌。尤其是對媽祖特別的敬重,一般也會到晚上八九時才關門。


        在旅館的擺設中,我領略到老闆對佛的虔誠。這裡沒有半點的煙火,只有藝術的薰陶。一幅觀音的水墨畫先帶領了你的思維,再就是幾張難得一見的西藏唐卡。


觀音畫像.jpg


 

唐卡  1.jpg
  
唐卡  2.jpg


幾尊風采入微的木雕藝術佛像,凝固了你的視線。


 

佛像與西藏唐卡.jpg
 
佛像  1.jpg


佛像  2.jpg
 
佛像  3.jpg


佛像  4.jpg
 
佛像  5.jpg


我是入了藝術館嗎?


藏傳佛教是中國佛教的正源,有多少的中國人說得准。


香港人的務實只有在觀音借庫日才逼爆觀音廟;為有所求才找到“有求必應”的黃大仙祠。試問,有幾人入廟宇來欣賞它的藝術呢?


中華文化在台灣是根深蒂固的,也得到發揚光大。它的傳承是來自民間,而不是政府的行為。


這真是值得我們多想想!


2010年10月13日 星期三

一籌莫展

著色與白描


        白描是繪畫的入門,是認識物體輪廓的一種手段。經過了一番的自我“修練”,一般也漸能理解和還原。因為它只是靠一枝鉛筆來反映出物體的外貌與輪廓,比較簡單和易於掌握。


        當一進入著色繪畫,一張“好好的”白描馬上就變成了一張“兒童畫”,一切都好像是白費!


        究其原因是沒有掌握色彩的表現,這技巧隨著其流派而不同,問題是哪一種更適合你。沒“拜師”就可一夜成名?天方夜譚是不會出現的。失敗了要能醒悟,人需要有自知之明。要學習,要多臨摹別人的作品,要從中理解和揣摩其中“下筆”的道理。不經過這一階梯而霸王硬上弓,怎不退回到“兒童繪畫”的格局?獻醜是一種自我的鞭策,上進的開始。


 

蜜蜂黃槐.jpg


 

紫薇.jpg


        老人不怕別人笑話,還喜歡別人給予指點和批評。虛心使人進步。多臨摹別人的作品是少不了的一環。


2010年10月10日 星期日

鳳梨酥哪款好?

傳統與創新


        菠蘿,台灣人稱鳳梨。以菠蘿為餡料作成的酥餅,就是鳳梨酥了。因為台灣盛產菠蘿,所以鳳梨酥的品牌也就特別的多


        到台灣旅行,鳳梨酥也就成了必帶的手信。究竟買哪款好也往往令人花多眼亂


        什麼╳東陽、╳興隆雄霸香港市場、品質不一定是最好,只是表示他們財雄勢大而已。台灣人都喜歡用實力來表示自己,安分的生產。以我觀察,政府也可能是在反對壟斷上做了功夫,不得獨霸市場以營造社會的和諧。


        各施各法、不斷創新的鳳梨酥滿街都是,其實少量生產、各顯風騷的才是上品。一般而言各食品廠的產品都是在自家的門市部售買,也就是保證絕對的新鮮。過分的外表裝煌的產品不可取,只是吃包裝而已,產品質量是最實際的。


 

鳳梨酥  1.jpg


        標榜師傅全畢業於整餅學院、一款徐福大房的鳳梨,質量亦是不錯。起碼隱含了精益求精的內涵、既有傳統又有創新。


鳳梨酥  3.jpg
 


        一款獲得台北市3年鳳梨酥比賽冠軍的鳳梨,紙盒的外觀很簡約,質量卻也實至名歸。


        現在台灣的鳳梨酥派生出多種口味,有藍梅及蛋黃的……。大家都在傳統與質量上下功夫,以適合不同層次的消費者。與內地產品的售價要高、質量造假的取巧,形成鮮明的對比。


回到香港幾盒鳳梨酥送人,個個都讚不絕口:齒夾留香,把香港買到的鳳梨酥都要比了下去


        台灣人重質、重量、重口碑,公平競爭共同的平分市場,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0年10月4日 星期一

從台灣旅店看中華文化―2

藝術細胞是積累


        台灣人喜好田園生活的平和,在城市中也能找到寧靜。香港人,熱衷於聲色犬馬。來到這裡的大都市,也沒有感到煩囂。


        旅館內一組以牛為主題的水墨畫,留住了昔日的鄉下風情,童年時代的記憶。自然而樸實,很風趣、很耐人尋味。


 

下棋.jpg


玩鳥兒.jpg
 
消閒.jpg


摘果果.jpg
 
騎牛吹笛.jpg


        我悄悄的問工作人員,妳老細屬牛乎?我在旅館的多處,也看到不少豬的藝術品,於是搭上一句,在台灣豬是不是受遵敬的神?


 

大肥豬.jpg


入鄉問俗是人之常情,不要闖了禍還不知曉呢!小姐笑了:我老闆屬豬。


於是乎我立即收聲,不敢笑了。


        旅遊就是多樂趣!


        在飯廳中的兩幅油畫雖然不屬上品,鄉村中的放鴨、割禾也引起我不少的共鳴,因為我們也曾同樣的生活過。


 


 

田園.jpg


收割.jpg


2010年10月3日 星期日

從台灣旅店看中華文化―1

畫廊


        我入住的函舍旅店古色古香散發著一股中華文化的氣息。全部的家具擺設均是梨花木製成,遠比大陸人常用的紅木家俱高上幾個等級。一切的佈置體現著主人潛心啄磨的古雅,舒服而不落俗套。是藝術館。畫院。還有私人珍藏!……


        像民宿一樣的書香之家,可以消除一天的旅行勞累,真是一個舒服的旅舍。現把博物分門介紹以餮同好。


 

旅館大堂.jpg


        台北的故宮博物院只准看而不准攝影,在這裡可以任影唔嬲。這裡引起我興趣的卻是一片片的博物群。是數碼相機幫助了我留下美好的回憶。分門別類的供諸同好之時,自己也沉浸於其中。


        沒骨畫群


        在房間走廊兩側都有四時花果如枇杷、葡萄、水仙、牡丹、牽牛花、竹荀及南瓜的畫,色彩鮮艷明快。是我學畫的好教材。


 

水仙.jpg


牡丹.jpg


枇杷.jpg


南瓜.jpg


紅玉蘭.jpg


牽牛花.jpg


菊.jpg


葡萄.jpg


劍蘭.jpg


 


店主人很崇尚田園、鮮花的薰圍,多處都擺上黃的、綠的台灣南瓜點綴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