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極必反
自金融海嘯一年,世界經濟受到沉重的打擊。美國銀行是始作俑者,銀行關了一間又一間,傳聞還有200間!美國的萬億救市,不外乎大量印銀紙的寬鬆貨幣政策。這大量的鈔票不是流向民間,而是在經濟體系之中、在銀行兜了一個圈,最後返回聯邦儲備局。沖銷了銀行槓桿的泡沫,把該死的包袱扔掉,重組疲弱的經濟。
房屋斷供的不能复甦,失業人群亦不可一朝揮去。人們收入下降,不但不會出現通縮而是通貨膨脹,這是“美國的奇蹟”。
美國幾十年的物價穩定靠的是禍嫁他人,由別國代為埋單。現在世界甦醒,不再為美元賣命,各自組建自己的經濟系統。美元霸權地位的滑落,美國轉為要“食自己”,通貨膨脹是必然之路!每份報紙從US$ 1.00升至US$1.25,過橋費由US$3.00増到US$4.00,……萬物都開始漲價。美國人感受到壓力了。
金融海嘯對香港也造成極大的沖擊,失業率高居不下,一間又一間的店舖關門,幾千人爭當馬會投注站有限的電話接線員,其中不乏大學畢業生。香港社會靠“派糖”支撐著一陣子,靠大陸的政策上給予支持。
大陸的宏觀調控就比香港強有力得多,先是使一批靠過度借貸的企業自動退出歷史舞台。減少投資規模把資金用於擴大內需。人民消費品通縮1.8%,產品出廠成本減少6%。大陸的物價比香港便宜很多。
現今的香港貨物90%是來自大陸,港幣與人民幣的匯價比較穩定,一般都在0.8812至0.8825之間。為什麼香港的國貨價格不降反升?究其原因是受壟斷財團所左右。香港政府抒民“派糖”,他們馬上拼命吸納,超市貨價立刻狂飆。政府有無調查“派的糖哪裡去了”?還是積極不干預的無為而治?
( 天津玫瑰露 )
一瓶紅星牌“玫瑰露酒”街市士多是40元,百佳賣53.90元,足有13.90元的利潤差價。酒不是必要飲的,只是說明其“無限利潤”的驚人。
香港人開始了北上廣州買糧油的“壯舉”,大陸人到香港買金飾、名牌貨。港燦像上世紀60年代把食品回流,世界總是輪流轉?
( 遙想那一個年代 )
由於利潤差價的驚人,香港的店舖就有生存的空間。加油站有米賣,藥材舖也賣糧油。沖破超市的壟斷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把更多的空間與民生息,人們可以吃到“合理價格”的米了。
﹝社會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