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8日 星期六

事情未必從人願

市場掠影


 

宣傳畫.jpg


百物騰貴、加上裁員減薪不斷,香港人開始省儉了。每個人經常要買的東西品種不外乎二三十種,也用不著專心去格價,看過之後自然入腦。有一間超市以“悭得一文得一文”招徠,人們發現它竟是全香港最貴Market 。六折11.30元一罐鯪魚,原價要19元﹙是最便宜的那一種﹚。


 

慳得一文得一文.jpg


        香港的市況如何?政府公告失業率還會攀升。街上廣告,三連霸多的是﹙三個連在一起的燈箱展示同一廣告﹚。商業不振,登廣告的人少了才會有此現象。


 

三連霸.jpg


一條地鐵扶梯,清一色20多張廣告的壯觀,會不會是空前絕後呢?天知道!


 

清一色.jpg


        購物膠袋本是為方便顧客而設。從市場出來的人,無不有四五個購物膠袋。如果一定要每個征稅5毫,動不動就要兩三文﹙元﹚,一個月算就得多花100元。少數怕長計,人只有用腳來投票,走到不征膠袋稅的店舖去了。便利店的職員從未有過如此清閒,報紙雜誌一大堆,從朝擺到晚。人們還是願意保持平日便利的習慣,報紙檔有福了。報灘不加入購物膠袋加稅5毫的行列,頓時生意興隆。便利店只好出招了。貼出了“買報紙不要膠袋的減1元”也無濟於事。其實很多的報灘早就為生存而減價了,最後社會一定會向報館施壓減價,可又是另一番的景象了。


 

反應.jpg


        縱觀一些大型超市堅定得很、貨價不減反升,皆因壟斷所致。大量一Packet的拍拖貨品進駐,抗衡5毫的膠袋稅。膠袋厚而難分解,目的是要保護大型的商品群。為了增加營銷,用另類的方式與政府對著幹,今後的堆填區就更快爆滿了。


        中小型的超市或以不需膠袋的減1元,更有甚的是每10元減1元留住顧客。一般商舖就把不用征稅的膠袋掛在門前的當眼處,來吸引顧客的目光。反正五花八門。


        作為消費者隨時都得檢視自帶購物袋的容量,才可決定能買什麼東西。士多店、雜貨舖生意一下子進入了黃金期,也拜政府所賜。


        不要少看5毫,效果是對整個經濟影響的深遠!是便民還是擾民?三思!


6 則留言:

  1. 我這邊的膠袋稅是5c, 平過香港呢!
    [版主回覆07/21/2009 11:11:00]任何事情總得有個社會前提,揸部私家車到十里外買一個月的食糧.家中的冰箱如香港的冷凍舖,膠袋就不一定是必需品.家住 ”千呎”豪宅的香港人,多件傢俬都放不下.買物只好逐件叮了,沒購物膠袋都是一件頭痛事.

    回覆刪除
  2. 少用膠袋必須自覺自願,這樣做有點搞運動之嫌.
    [版主回覆07/21/2009 10:57:00]人是會接受環保這一概念的,事情總得慢慢來.先有替代的辦法,事情總會好辨.如果事事都 不破不立,世界將是一場災難!

    回覆刪除
  3. 幸好平時都有購物袋跟身的情況,所以 這 5 毫對我影響不大

    回覆刪除
  4. 我只知對我最大的得益就是,不用將每份報紙入膠袋,沒有那麼忙。
    其實環保是很自發性的,不是買太多東西,我通常都不會用膠袋,
    是有需要的時候就會用,也不在乎那五毫的膠袋稅,
    因為買得多了一點,又忘了帶膠袋,難道抱著嗎?
    過了一段時間,真的是小了很多人用膠袋,
    不過還是有些人,買一份報紙都寧願比五毫的膠袋稅。

    回覆刪除
  5. 汪洋中的一葉扁舟2009年7月23日 下午3:18

    大師早啊!好像台灣大陸都比我們做得好。在大陸買東西時送了一個塑膠網狀的環保袋,從此買菜用那袋,弄髒了用水沖一沖就能再用,很方便。
    環保是要靠意識,根深蒂固了,不收錢人家也不會多要。學校傳媒都很重要。其實在電視劇集裡灌輸,功效也會很深入,師奶幫都是電視迷。可惜香港沒那麼做。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