鈔票上的簽署與印章
當今世界上各國的鈔票,大都有銀行大班或連同總財神爺的簽署始能進入流通市場,唯獨敝國不好此道。
香港的鈔票一直遵循這一規律,不同時期就有不同的人簽署。
大概中國人有“ 蓋棺定論 ”的偏見,以免日後留下笑柄。“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淌若當年身先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的陳年語句還是中國人心中的一大顧忌。要知:簽署人的晚節不保,決不說明歷史從未發生過。
有沒有面對歷史的勇氣、敢於承認歷史上的對與錯,是我們中國人今後應有的態度。作為公眾人物,就應處處檢點自己的行為典範,問心無愧。
秦始皇統一中國第一件事就是把其他的史書燒掉,到了漢代司馬遷才歷盡艱辛寫出了《史記 》這部歷史的鉅著。從廢墟中搜集到的資料不可能太多,不竟也是極其難能可貴的了。以後的歷代皇帝還不是如此選擇性地燒史,歷史何能燒得了!
辛亥革命時期廣東省發行的地方紙幣就有胡漢民和廖仲凱的簽署,這兩個人物自有歷史定論,也不必事事都要打“ 預防針 ”才得了。
人民幣上“ 行長之章 ”、“ 副行長章 ”的篆刻究竟是代表張三或李四,大家都無從跟究。沒有個人的責任、反正都是集體負責的共產主義。筆者認為:換換行長也不是一個大問題,個人的德行應對歷史負上責任。是你選錯了歷史,還是歷史選錯了你!
有人喜歡到處留下墨寶,可以是萬世留芳、也可以是留下話柄。松鼠仔因買車風波而請辭、金寶兄又不知為何惹上官非,這都是十分的不明智。這張鈔票被人抽起,罪過,罪過。
我十分欣賞新加坡鈔票上胡賜道的印章。沽勿論這是否真有其人,敢於站出來承認責任就是值得嘉許。把名字印在鈔票上,就代表了那一個人的份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