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續三 )
大清大皇帝
大英君主各用 硃筆批准後即速行相交俾兩國分執一冊以
親筆
昭信守、惟兩國相離遙遠不得一旦而到、是以另繕兩冊先
由大清欽差便宜行事大臣等、大英欽奉全權公使大臣、各
為君上定事蓋用關防印
主
信、各執一冊為據、俾即日按照和約開載之條施行妥辦無
礙矣、須主和約者、
道光二十二年 月 日 即英國紀章之
一千八百四十二年 月 日由江寧省會行
註:正式簽署《江寧條約》是1842年8月29日(即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在英艦“臬華麗號”進行。1943年6月26日 欽差大臣耆英到香港與砵匐乍(Henry Potinger)舉行《江寧條約》換文儀式。砵匐乍隨後即日宣布為第一任香港總督,可見英國人也是自知理虧。香港有總督是英國人佔領香港29個月以後的事了。
英國人在第一批600萬(銀圓)賠款到手後,馬上就展開香港島的開路填海造地工程。不費一分一毫而用他人的錢財來發展香港,其計劃不是一日可想得出來的。對於香港,從海域水文、土民狀況英國人比清朝道光皇帝熟識得多。招募賺價的華人苦力開山劈石、修路蓋房,用的也是滿清政府的錢。
令人驚訝的是:英國人1841年1月25日 強佔香港,1841年6月7日 就公佈為第一次香港土地拍賣日。因技術上的原因推遲了一周,在1841年6月14日 舉行。可見土地的丈量和測繪,也在佔領香港之前已有甚為詳盡的資料。皇后路(土稱“群大路”或Queen 大道)的開闢其如火如荼的進度,也令人刮目相看。只有公告了發展規劃以及延期一周的解釋工作,才得以使土地拍賣順利舉行。
從拍賣地段分成四類:海傍地段(Marinot lot);市區地段(Town lot) ;郊區地段(Suburban lot)和市場地段(bazaar lot)各自編號。以年租金代替一次性投資,使政府維持穩定性的收入;減少投資者的風險投入亦可算計劃周詳。從1842年璞甸乍地圖的記錄,皇后大道(Queen load)已從西環延伸至銅鑼灣,各拍賣地段亦有清晰表明。
1841年6月14日,香港政府將維多利亞灣劃出40幅地段公開拍賣,每幅底價10英鎊。獲得每年地租3,032英鎊。開創了香港政府以賣地為主要財政收入的先例。把香港的土地賣(租)給私人,又是一起慷他人之慨的發明。以後賣地成了香港政府的一項穩定的收入,也是既定的政策。(參閱《地換山移》何佩然著 商務印書館)
1842年6月7日,義律宣佈香港為遠東的自由港。也就是告訴全世界的人,大家都可以來香港發展,香港是一個免稅區,與賣地之舉互為呼應。
1843年,第一條海傍道路建成,英文冠以“ QUEEN LOAD”。為不致中國人反感,中文名是“皇后”大道而不譯成“英女皇路”。
為了使賣地更具吸引,以後把土地的使用權限訂為999年!
一步一步……,英國人都有一套計劃。
老子先生, 你幾好嗎? 采兒貓貓來同你打個招呼~~~ 你現在身體好點嗎? 多d休息......ok~~~
回覆刪除多謝采兒貓咪關心 . 我近日隻手唔方便 , 很少上街 , 只得做乖乖 . 好耐冇見你到訪 , 我時不時都有看你的Blog , 你的貓兒很令人喜歡 , 寵物都會善解人意的 .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