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的大小問題
畫一張工筆畫,究竟要用多大的紙?這個既幼稚又「昂居」的問題,是不是有點多餘?
自學畫畫的時候,紙大就畫大些的圖形;要不然就多畫上些東西。由於對著畫印描的書不大,畫就變得只有丁點的大小。對人家能畫“大畫”很羨慕。看見大紙張,反而變得心裡發慌。找些紙片能畫畫已很滿足,根本沒想過用紙的大小問題。
外國人的畫紙大小都有標準尺寸、一級一級的,大概是要向畫板尺寸相一致吧。中國畫的萱紙是卷裝、長長的一卷,各生產廠家的橫寬亦不太一致。用多少割多少,一卷不夠可以兩三卷拼接起來成長幅。
自從跟了老師學畫畫,逐漸就要考慮畫紙的大小了。老師給一張A4紙的畫稿,你就要割一張比A4紙大一點的宣紙;老師給一張A3紙的畫稿,你就要割一張比A3紙大一點的宣紙。依樣畫葫蘆的印描(主要是基本技巧的訓練),一切都好像是順理成章,也不用把“畫紙大小的問題”放在心上(其實是老師的一種精心安排,克服心理壓力上的漸進,由A4→A3→拼圖大畫的過渡)。
上一次由於丟失了芍藥花印描稿而另起爐灶的事,老師說畫太小不作批改。自知是自己冒失,只得悻悻然。辛辛苦苦的白描怎可丟棄?完成作業“芍藥”後,執意地也把自己的“小芍藥”渲染著色、完成了它。
白描時仍體會不到畫圖大小的影響。工筆畫的渲染著色,卻是“細膩描述”至關重要的一環。由於圖案太小,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花瓣的表現還是不理想,“畫太小”的問題一下子就湧到面前。不經意的疏忽,往往都會給自己製造了大麻煩。
由此總結出一條經驗:最能配合的表演出圖案細節的紙張大小,就是最佳的畫紙尺寸。
以前畫的“誰把芙蓉吊起來”就是犯了 “紙太小”的錯誤,無法表現出花朵的細節,還自詳是畫清明上河圖呢!
“還吊芙蓉的真諦”,又以紙張的大小把圖案畫得太大了。同樣是過猶不及的錯誤,使用了用放大鏡看一棵白菜。也難怪朋友訴說,花蕾形似一棵菜。
認識膚淺時的沾沾自喜,今天才察覺是兩件完全的失敗之作。梁兄老師的很多警覺之語,紏正了很多以往認識上的謬誤。系統的學習真是很重要。
後來我用以上大小的紙畫了一幅“茶花”。花與紙的大小配合恰當,一切都變順暢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