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5日 星期一

總想老師多教點

背景染色大比拼


        教與學是互動的。學生喜歡老師傳授多點的知識,老師也很欣賞學生的進步從而會再露兩手,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就天衣無縫了。


        上一節老師給我示範了荷塘背景的塗抹。在顏料未乾之時色彩尚可,一待乾後變成了若隱若現。不管怎樣,我還是努力的完成了帶動感的荷花,提上了《風之舞》。留著帶“點睛”的最後一筆請老師提點。


 

荷花  1.jpg
荷花  2.jpg


自從看了中大畫展卜友輕雲的《花籃圖》,背景使用了普洱茶塗抹。回家嘗試畫了一幅茶抹荷花,塗抹了兩三遍濃茶、著色還是淡淡的。老師看了,即時給新來叫亞靜的同學習作《茶花》、用精塗的方式掃上了艷目的背景太青藍,這是另一種的塗抹。一邊示範著嫻熟的技巧一邊述說著關鍵的要領,這一招拋磚引玉使同學興奮莫明


        老師在我的習作塗抹了一層茶後,說普洱茶色太淡,問我是不是陳年普洱?哈哈,普通貨色也逃不出她的慧眼!我也不必在茶色上再作抖纏,這樣的畫法也是嬈有趣味的。


 

茶抺荷花.jpg


2011年7月17日 星期日

得著

讓課堂變得輕鬆


這一次的習作是荷花》。在亂塗鴉的自學畫畫時也多次摹仿過,就是畫不出神韻來。雖曾用心觀察過荷葉葉脈構,同樣是“行不得也哥哥”。跟老師學畫三個月收穫很大,最重要的是摒棄了很多自以為是的壞習慣。循規蹈矩的基本操作,一理通則百理明。


在作業《荷花》稿發下來時,老師說了一句:葉脈有未畫到盡荷葉的要補足。我在白描之前已飬成“讀畫”的習慣,也就是理順牠們當中的一切關係。下筆時的習作白描,把葉脈作了較大的調整。為了對老師的尊重,上課時先作了說明:我用心觀察過荷葉的葉脈結構得出的描繪,此舉是想把老師所教過的作畫技巧發揚光大。老師先是一怔,後來說看你的效果如何,並提出指導性的墨染意見。


老師在課堂上精心傳授荷葉墨染的技巧:墨與水的巧妙配合。老師在每一學生的習作上都會作一些指導性的示範。


自從上一次紫紅色芍藥的嘗試,老師問我想如何著色?我說是大面積背景彩塗。此種畫法老師曾附帶的提起過。


師姐們倒替我擔心:辛辛苦苦的一幅白描,弄壞了不是白費心機?我說畫是我畫的,要再畫一幅不難。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全班同學都笑了。老師是基督徒,有很大的寬容。她望了我一眼後叫師姐拿來了幾張舊報紙,兩枝“白雲”並駕齊驅、藍黃綠塗滿整張紙,把主圖案部分多餘的彩色吸去。老師開一個頭,餘下的由我去完成。


這種水彩畫畫雲彩的方法,很好玩。師姐們其實早就想試了,就是太吝嗇自己的畫。我開了一個頭,她們也就放心的去仿傚了。


有我這個跳皮的同學,她們都增加了很多額外的得著呢。


2011年7月7日 星期四

用紙大小有學問

紙的大小問題


畫一張工筆畫,究竟要用多大的紙?這個既幼稚又「昂居」的問題,是不是有點多餘?


自學畫畫的時候,紙大就畫大些的圖形;要不然就多畫上些東西。由於對著畫印描的書不大,畫就變得只有丁點的大小。對人家能畫“大畫”很羨慕。看見大紙張,反而變得心裡發慌。找些紙片能畫畫已很滿足,根本沒想過用紙的大小問題。


外國人的畫紙大小都有標準尺寸、一級一級的,大概是要向畫板尺寸相一致吧。中國畫的萱紙是卷裝、長長的一卷,各生產廠家的橫寬亦不太一致。用多少割多少,一卷不夠可以兩三卷拼接起來成長幅。


自從跟了老師學畫畫,逐漸就要考慮畫紙的大小了。老師給一張A4紙的畫稿,你就要割一張比A4紙大一點的宣紙;老師給一張A3紙的畫稿,你就要割一張比A3紙大一點的宣紙。依樣畫葫蘆的印描(主要是基本技巧的訓練),一切都好像是順理成章,也不用把“畫紙大小的問題”放在心上(其實是老師的一種精心安排,克服心理壓力上的漸進,由A4→A3→拼圖大畫的過渡)。


上一次由於丟失了芍藥花印描稿而另起爐灶的事,老師說畫太小不作批改。自知是自己冒失,只得悻悻然。辛辛苦苦的白描怎可丟棄?完成作業“芍藥”後,執意地也把自己的“小芍藥”渲染著色、完成了它。


白描時仍體會不到畫圖大小的影響。工筆畫的渲染著色,卻是“細膩描述”至關重要的一環。由於圖案太小,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花瓣的表現還是不理想,“畫太小”的問題一下子就湧到面前。不經意的疏忽,往往都會給自己製造了大麻煩。


由此總結出一條經驗:最能配合的表演出圖案細節的紙張大小,就是最佳的畫紙尺寸。


 

芍藥花  1.jpg


小芍藥.jpg


以前畫的“誰把芙蓉吊起來”就是犯了 “紙太小”的錯誤,無法表現出花朵的細節,還自詳是畫清明上河圖呢!


誰把芙蓉吊起來.jpg
 


“還吊芙蓉的真諦”,又以紙張的大小把圖案畫得太大了。同樣是過猶不及的錯誤,使用了用放大鏡看一棵白菜。也難怪朋友訴說,花蕾形似一棵菜。


還吊芙蓉的真諦.jpg


        認識膚淺時的沾沾自喜,今天才察覺是兩件完全的失敗之作。梁兄老師的很多警覺之語,紏正了很多以往認識上的謬誤。系統的學習真是很重要。


後來我用以上大小的紙畫了一幅“茶花”。花與紙的大小配合恰當,一切都變順暢多了。


恰當的紙畫恰當的花.jpg
 


2011年7月1日 星期五

香港仔可以這樣看

(續香港仔遊河)


香港仔可以這樣看


        今日可能是太泠清,也沒有外國的旅行團。60元“包”一隻船遊河,真是想也沒有想到。從水道上看修船的船塢,對陸上生活的人可算是新鮮事。一邊是修本土漁船的破舊船塢,在古老的油畫中還有些印象;一邊是修豪華遊艇的卻是整潔光鮮,鮮明的對比說明今日的香港仔漁港正步向衰亡。


修船廠.jpg


待修遊艇.jpg
 


        來到太白、珍寶水上皇宮前,艇姑說拿相機來給你照一張相吧。我說不必了,今天是遊河。其實太白、珍寶水上皇宮明信片多的是,我也不是為沾光而來。


        ………


珍寶太白歡迎你.jpg


        正值休漁期,水道上擠滿了漁船,舢舨在船叢中穿插而過。艇姑說今午還沒吃飯,要繞道到水上賣河粉的船買碗粉吃。她問我可要來一碗?艇上遊河吃粉是可遇而不可求。以前在廣州的荔枝灣吃艇仔粥雖則好吃,但賣粥的在艇上、吃粥的卻在岸上。


        現在不同了。吃粥的在艇上、賣粥的在另一艇上。艇仔河,名副其實的艇仔河(粉)。這種專為水上人享用的食艇很便宜,十多元大大的一碗燒鴨粉誰不動容。


我說:妳的一碗也入我數。廿元買一個“大人情”,我也是夠慷慨了。    吃著艇仔河,船空檔在水中漂浮夠寫意了吧,使得來往的“交通船”不時鳴笛要求讓道。………


吃完艇仔河,舢舨轉圈了。怎麼不繞鴨脷洲轉?艇姑說:此船無出海牌,只能在此水道中航行。


        這就叫舢舨遊河真有被誤導的感覺。心想:小小舢舨何敵海浪、還是安全第一為好,心情一下子便平靜下來。


        船轉到水上皇宮的背後。啊,大牆(腸)後面!大陸人一聽就明白你在說什麼。一隻鎸跡斑斑的鐵皮樓躉船,就是廚房和員工的住處。怎麼也沒想到會有是如此強烈的反差。


        現實,這就是現實。艇姑說:我以前一家人也是住在躉船屋上。風雨交加的日子、真是有點孤寒。子女都不會幹我們的這一行。外國遊客對能近距離觀看漁民“真正生活”甚有興趣,說這才真正的民情。


        ………


 

在航道上.jpg


舢舨左穿右插在前進,水道細得實在可憐,這就是真正的香港仔。另類的遊河能給人另類的感受,一種真實的社會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