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9日 星期三

香港仔遊河

一次別開生面的旅遊


        老人在星期天都有2元的乘Bus優惠,隔三幾星期我就會到香港仔遊遊。除了有兩間別有特色的魚蛋粉之外,還在一條小街上相鄰有著三間賣涼果小食的大士多。


        魚蛋粉除山窿謝記,還有一間叫香港仔的。我之所以移情別向於“香港仔”是牠的三寶。爽朗口感的墨魚丸;加入特殊香草具印尼巴東牛味的牛肉丸;別有風格的炸春卷,是牠門庭若市的絕招。能吃到平時吃不到東西才是牠的魅力,特色也就由此而來。


        說到三間士多大概都賣類似的東西。進貨渠道不同,言談之間知道或直接台灣、或直接東南亞。每一間都有不同的便宜貨,沒有壟斷、也沒有聯手定價。老闆娘友善、也有舊日香港的人情味。


        每次到香港仔遊蕩都會駐足看一看香港仔水道中的漁船;看一看天上高飛的老鷹。清新的空氣使人份外貽神。鴨脷洲大橋在遠處,那不是太白、珍寶水上皇宮?。這條窄得不能再窄的水道,地圖上稱為香港仔避風塘”。


 

停泊的漁船.jpg


插上五色彩旗迎風招展的舢舨遊河不斷在穿梭,有多少香港人能說得出是啥的遊法?它是環繞鴨脷洲遊一圈嗎?是旅行社包船的遊河嗎?每一次我都投以羨慕的眼光,包船遊河可不是一般人的消費呀!


        人老膽也大了,問一問又何妨?沿著河堤找到了舢舨遊河的碼頭。


“船家,是不是載滿一船人才開船?每位多少錢?”。


        “是你一人嗎?”


        “要等多久才能開船?”


        “50元一人,你先下船吧。如無人搭時收60元。”


        “一個人都開?”


        “開!”


        時間大概也下午2時,真是沒有人要遊河了。碼頭上一個老叟說了聲開船,機動舢舨啟動向鴨脷洲大橋方向駛去。


        我今天可做了大爺,一個人包一隻船遊河。60大元的代價,值得!


………


(待續)


2011年6月23日 星期四

花瓣之妙

如過萬重山,一山又一山


經過兩個多月來葉片基本功的不斷操練可算是上了“軌”,葉片也顯得豐厚起來。對花的描仍然是輕薄,究其原因是對花瓣的認識有限。自從畫了木芙蓉的線條扭曲花瓣後,對每一種花的花瓣特性也開始注重起來。為什麼人家畫的是立體,自己畫的卻都是平面?


        這一次習作是芍藥花。由於遺失習作稿而不得不亂翻書,希望找到一幅芍藥花的白描圖。在于非闇等眾工筆大師的[百花工筆畫集]中是找到了彩繪的芍藥(田世光繪),我知道如用此稿就等同向老師示威,這是萬萬不可的。只能在大量不知名的畫書中再尋求,因為田世光是全國知名的大師。這次的一大得著就是了解清楚芍藥花瓣的表達方式。上天就是要勞我筋骨?


芍藥白描.jpg


        老師在課堂上示範染了幾片花瓣後叫同學自己完成。基本的“指定動作”是對的,經過了兩個月的習畫對花瓣有了點認識。芍藥花瓣是一個“酒窩”加上三四條突棱、比玫瑰花瓣粗獷得多,填上兩三片你就能體會到牠的變化。雖是依樣畫葫蘆,也能千變萬化。


        老師對葉的著色技巧基本功抓得很嚴,對花的表達則讓各人自由發揮。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每一個人的觀感確實不同。上課前的習作貼堂真是一番新氣象,為什麼別人可以這樣的表達就很值得自己思量。老師對每一學生作業評點和改上幾筆,用效果的直接說話不由得大家歡喜若狂。


淺藍渲染.jpg


加紅渲染.jpg


是紅是藍.jpg


        有師姐出示了橙色芍藥的習作。老師看著我不藍不紅芍藥花瓣,問我想染什麼色?我說是天鵝絨一般的紫紅。同學們投以驚奇的目光,這個“老子”同學(自上一堂後,大家都改稱我為“老子同學”了)次次有怪招。老師說給你平塗“曙紅+胭脂”,你自己繼續下去吧。


        回家的作業就是“曙紅+胭脂”繼續下去吧。 “平塗”與 “罩染”也不知用多少遍了。有40層嗎?我自己也說不清。天鵝絨一般紫紅,跟真的芍藥花確有點相象了。天呀,這個高難度的紫紅,少點耐性也不行啊!花瓣邊緣還有像絨毛一般的效果呢,真是喜出望外。


 


 

芍藥花.jpg


2011年6月10日 星期五

避過一次罵

印象的好處


大概是老師說我的自組畫象扇面,於是心血來潮真的給了一張玫瑰花的扇面作業。顏色越弄越手順,於是自行發揮把玫瑰的葉片背面擦上了金紅、而且還套上了光暗。


扇面未完成圖.jpg


扇面完成圖.jpg
 


 


老師教過的技巧都用上了,效果很好、越看越愛。飄飄然的題上“千里送香猶未盡──老子”。 老師顯然比較滿意,說畫工筆的人都喜歡題詩。為了打消誤會,我說“老子”的筆名在Blog上己用了4年多了,只道是老人得放下身段重新學點東西而已。師姐們要了我的網址說要看看,我乾脆告之有一專題是“老人學畫畫──小學生手記”。


本來上一堂是發了一張功課“芍藥花”,不知是如何給弄丟了。不能空手回去說作不成作業的理由,只有畫一張“芍藥花”的白描來充數。平時為了學生認識細緻部份的學習,一般的印描稿都是A3紙大小,與實物來說是有點誇張。我的自補功課“芍藥花”只有A4大小。老師問為什麼畫得這樣小我說是臨摹書本的,原畫更小。同學愕言,因為他們還是在印摹學習中。老師只說發一張重畫,是“千里送香猶未盡”救了我。


芍藥花  1.jpg


芍藥花  1 局部.jpg


平時給老師好印象,小過也會“重輕發落”的。


2011年6月4日 星期六

常與顏色打轉轉

色的渾厚


畫中國的寫意畫用生萱紙加濃彩,水與色彩的相滲形成一種藝術幾近潑彩。畫工筆畫用加了樊的萱紙,本身的著色就就變得要“細吞慢嚥”。每次只能加上薄薄的一層,顏色漸次的會由淺入深。有人為主圖案染上幾十層而津津樂道,慢工出細貨是工筆畫的一個賣點。可以想像每一層薄薄的顏色都反襯出下面的塗色,如此一來顏色的質感與渾厚很大情度上與層的概念扯上了關係


前一時期,尤其是自學階段常常抱怨紙不著色。用多了色彩又變得灰黑一遍、混濁不清。經過兩個月的拜師學藝,多層渲染確實是解決難題的關鍵。老師是說了多遍:畫紙上出現的顏色要與調色碟中一致為之足夠。何謂“足夠”?卻是要不斷的練習中才能悟得到。


是不是一定要染上幾十層?我看也未必。


在畫友中普遍認同,日本產的塊狀中國畫顏料要比國產的好,我不以致評。不過日本人對中國東西的研究比中國人認真倒是真的,中國人吃老本守舊是幾千年的陋習。日本顏料的純色以及耐久不變色,嬴得了現代畫家的青睞,也不是沒有理由的。更“神奇”的是,兩三層的渲染頂得上國產顏料的十層八層(?)我留意到老師的示範著色就比我的層數少,究其原因就是掌握顏色的濃度也是一個關鍵的問題。好的顏料也是有它的妙處,每次毛筆沾水在塊狀顏料中掃幾下便成足夠的色。中國的顏料要用很多的水,弄一大碟還不時的要調和,“顆粒”的吸水性大,所以大家寧開稀一些變成自設的陷阱。


工夫不負有心人,慢慢就可領略到著色的“足夠”。調顏料時水的控制就是絕招,很難用言語準確的表演出來(老師語)。老師常說你們留心的看。現在我畫中的顏色開始顯得渾厚和“有肉”,再不是以前的虛浮。


工筆的木芙蓉完成圖.jpg


雜亂無章的木芙蓉花紋.jpg
 


我還是用國產十二色來調色,用自己心思產生的色更接近自然。自然界的色彩本來就不是純色嘛!


工筆木芙蓉習作.jpg


工筆木芙蓉習作局部.jpg
 


 


重新畫的一幅木芙蓉習作用工筆線條表現花瓣的扭曲,雖然還有許多改善的地方,第一次畫得出來的滿足感就是比什麼都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