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建禮儀 就是不提義
面對雜亂如麻的事件時,有一句口頭禪就是“七國咁亂”。其實最亂之時並非戰國時期的七國爭雄,而是周朝時期的春秋混戰。曾幾何時的周公(姬旦)制《禮》作《樂》,到孔丘先生的春秋年代卻《禮》崩《樂》壞了。
商紂王朝是中華奴隸制度發展至極點的一個時期,紂王集大奴隸主極大的“慾”成了變“性”人(沒有人性了),視臣、民命如草介。歷史記載了商紂王“酒池、肉林”的絕頂之作。佞臣祟侯虎原來也諳識厚黑學,拍馬逢迎把一個紂王的無道荒淫推向了至極。也是紂王命當該絕、商朝必然滅亡了。
西伯侯姬昌因諫入牢,還死心塌地甘願為囚七年,認為是《易》中注定。可見此時的封建意識,已到達了極其深入人心的境地。作為“聰明人”的姬昌先生尚且如此,一般的人民那裡還有還架之力。
姬昌囚滿返回岐州。第一件大事就是飬兵蓄銳、拜姜子牙為相,報私仇殺北伯侯祟侯虎。愚忠還是困擾著姬昌先生,不敢動商紂王一根毫毛。華夏之《禮》就是“昏君只能諫而不能伐”。
姬昌之子姬發正位,收天下諸侯之國。羽翼漸豐才敢大數紂王無道,伐商以行“天命”。姬發以武力成王,追謚其父姬昌為文王。文武雙全,他家全佔了。
周朝的初建,自然有一番新景象。國相姬旦第一件事就把“九鼎”遷至郟鄏,象徵著王權的轉移。第二件事就是制《禮》作《樂》。第三件事就是再來一次權力的分配。裂土封侯,不論黃道、白道人人有份。姬家之人故然獲大份額,黃帝後人、炎帝後人、前朝遺臣……,大大小小一共72個諸侯國。從此炎、黃後人平起平坐,大家和睦共處消弭前仇。
周武王姬發知道“權”、“慾”之利害,效軒轅黃帝得位後四遊天下的“美事”,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留周公、召公(姬奭)主持朝政。在位7年,享年93歲。周武王與軒轅黃帝一樣功成身退,名垂千古。
周公(姬旦)究竟制了甚麼《禮》作了甚麼《樂》?
《禮》就是把封建社會中,帝制等級、道德行為規範定下來見諸于文字。建立宗廟、社稷。雖則裂土封侯,效忠周王、拜祭社稷仍是眾臣子的本分。這個“聯邦國”維持了800年!姬發沒有力量削去各路諸侯的兵權,只能以“鬆散的聯合”維持整個封建社會,天下太平了100年。
《周禮》一書是後人把姬旦先生的《禮》作添加補充、成了完整的約章,把封建道德昇華成經典之作。
《樂》是祭祀宗廟、天地神靈之音樂,既是禮、也是儀。行怎麼樣的禮,奏怎麼樣的樂,萬萬不能亂了套。
嗚呼, 姬旦 先生怎麼只提禮、儀不提禮、義,這也可能也是他老人家“聰明”過人之處。“義”是涉及到人與人之間的“仁”,士、大夫怎能與人民說“仁”。“權”、“慾”又怎能與民共享呢?
好文章! 小時候看過《封神榜》沉迷於裡面的故事情節,至於治國之道咱可是一點都不懂耶!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12/04/2008 20:04:00]過獎!
謝謝給大家上一堂生動的歷史課。人各有長,老子君擅長歷史和經濟,佩服之至。
回覆刪除[版主回覆12/04/2008 20:05:00]過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