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6日 星期六

加價的伎倆

擾亂視聽為加價


        香港人的生活節奏都是以快而聞名於世界。在物價平穩的年代,香港人買東西要的是方便,從不理會價格的多少。反過來說,那時是遍地商舖,標榜的是“童叟無欺”。行會中也有一定的制約,價格可以不同,但上下波動不大。所以一個合理的利潤波幅,就成了社會的共識。


        後來大財團的加入,以本傷人造成壟斷。整個社會的小商戶紛紛倒閉,只有幾家獨大。或取得獨家代理,把其他人拒之於門外。或以壟斷的物品提價,把非壟斷的物品低於利潤價來銷售以打擊同行。拆東牆補西牆、維持自身利潤的伎倆,是一著“陰招”。不外乎,是為壟斷市場舖路!


        今日的香港已發展到“壟斷禍及社會”的境地,“壟斷法”的提出就很有必要了。它關係到國計民生,它關係到社會穩定。


        如果香港還是奉行“積極不干預”,那就錯了。以後帶來的社會不安定,誰出來收拾“殘局”?世界大多數的國家都有“壟斷法”,美國從此沒有了“托辣斯”的壟斷。美國政府入資干擾“次按危機”,不管它成效有多大,目的也是拖慢經濟衰退的來臨。


        中國大陸也有“反壟斷法”。政府干預,國內的通貨膨脹降了下來。穩定壓倒一切,這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必須要做到的。


        本來漠不關心價格的香港人,“通貨膨脹”、“銀紙縮水”也變得“通街格價”、“緊縮用錢”起來。從公佈的香港居民消費的下降,就是一個十分令人關注的警號!


        有超市就利用“偷樑換柱”的方法行加價之實的,不妨把這“無限利潤者”面目供大家欣賞。為了叙述方便把品名、原價也一一隱去,只說出漲幅部分。


        有╳商品今日標價若干,明日提價10元。後日以孖裝標價,可以慳5元。


        再過幾日以提了價的商品作為底價,大字標出“特價”減2元。


        轉眼時價不同,超市的商品成了“海鮮價”。是時代變了,訂價規則也得變?非也!用“偷樑換柱”來擾亂視聽,以加價來取得“無限利潤”才是它的真正實質。


        俾人搵笨得多,也醒悟了!

消委會可注意到了沒有?

2 則留言:

  1. 老子兄
    看了你這篇文章我才醒起真的是被“玩笨”多了,傻呼呼的以為真的減價還會多買一點。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