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9日 星期一

重新認識工筆畫

色彩的認識


        從自學工筆畫到拜師學藝,不覺也兩年了。從模仿不了畫家的色調到漸入佳景,顯然已跨了一大步。總結能把成績更加的牢固,經驗之談是利己也利人。



        工筆畫是中國水墨畫之一種。顧名思義是包含了水與墨的元素。隨著時代的進步,現今工筆畫分成墨彩、淡彩、粉彩和重彩四類。究竟誰優?則是見人見智。



墨彩純粹用墨色深淺變化作圖,宛如黑白沙龍照片。也有一定的風味,處理得好也可成一件好作品;淡彩和粉彩宛如西洋的水粉畫,帶點清雅。我倒喜歡重彩型的工筆畫,除了色澤觧明之外更容易展現出細膩的表達。



最初的踏入工筆畫是被它的色彩吸引,繼而就是艷麗得不可收拾。這些“不可收拾”的不能自制,是初學者的必由之路。刻意的加墨,將會是一塌糊塗的結局。



工筆畫除要呈現白描線條之美,還有一條“色不蓋墨”的原則。如畫中不出現墨線者謂之“沒骨畫”,與寫意畫相近。



工筆畫上彩不稱“填色”而“染色”是它的奧妙。用一層一層的薄顏色通過各種的技巧塗上去,漸漸形成不同的顏色效果,不像水彩畫中的一次調色那麼直接。



中國畫中的色彩多為天然色,也就是沒有化學合成的“純色”。所謂工筆畫的三原色都與墨扯上了關係:



曙紅=紅+淡墨



藤黃=黃+淡墨



花青=藍+中墨



近年中國畫的顏料也有化學的色彩了,如:大紅、檸檬黃、酞青藍……等色。亦有為人方便而調制的:牡丹紅、翡翠綠、焦茶、青蓮紫……等,幾乎都可以向水彩色種看齊。但一定沒有:湖水藍、淺綠等加白的色彩,因為可以通過技巧來實現。如果你以為用曙紅+白調出粉紅畫牡丹,則是大錯特錯了!



        其實,發揮自己的調色控制能力的樂趣,是工筆畫中的一種享受。七彩的自然界也沒有像彩虹一樣劃分等那麼清晰,千變萬化的組合形成了奇幻色彩的世界。



        色彩過艷的工筆畫,行家的話是“火氣重”、有一種輕浮的意味。把火氣降下來要不斷的多看名家作品,反覆思考和探索,才可摸出自己的路。



        ……………………



 


     終於,有點像了。



 






2012年10月20日 星期六

工筆畫展



長者國畫展於2012116~ 7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堂舉行,歡迎參觀指導。
其中工筆畫班師生展為一部份。導師梁兄女士;學生 王綺文 李笑紅 劉偉兒 湯志勳 郭為強 譚杏賢
等。


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

畫乎 照片乎

畫畫與照片的不同


        進入工筆畫的對臨”,又一挑戰是如何表現場面與氣氛。小品[朝晨荷露]是一個嘗試,簡單來說遇到複雜的“大場面”又如何表現呢?我選中了畫家周中耀的作品[新綠]的著眼點就是:有荷塘的氣勢、有露珠和蜻蜓的優雅,而且是一次複習的好機會。



        主角荷花本已熟悉。凌亂的荷葉卻是一大挑戰,它們誰也不讓誰的生長著。一直被工筆嚴格薰陶了的我,一時便顯得不知所措。互相之間的相對位置稍一偏離,以下的就是畫不下去。



        有人告訴我,打格仔畫不就可以了嗎。驟然一想,蠻有道理。好不容易找到了有方格的透明膠片,又在稿紙上畫上了方格。



 

        方格圖像

        多此一舉




        一陣的興奮作起畫來,一落筆便停住了。由於畫作的線條多。用這種綁手綁腳的方式,畫了幾筆只得放棄。記得小學生上圖畫課時,畫人物肖像畫用過此法,僅此而已。



回心一想,如果真是以此方式畫得一點不偏,不如照相!



對臨以意臨方式為好:主角部份要認真,配角可以隨意些。繪畫是一種藝術,是把生活提升了一個高度。撇手撇腳的畫縱使完成,無法表現出自由操作的線條之美。況且工筆畫拓印本身就已經引入了習作者的一種心境(在染色處理多方面),更何況是意臨呢。



 

        回復自我



        意臨更多的是沁入了習作者個性的表達。我看過不同的畫家臨同一宋畫的一本畫冊,表現出完全不同的效果,很多的手法我還是接受不了呢!藝術審美觀沒有統一的標準,能得到“大眾”的認同應該是一種主流。



以自己的意識和習慣意臨,可以鞏固已掌握的技巧,一些偏離大的地方可以用“認識”來彌補。大體看來是一樣,也不必處處依從。



靈活處理發揮得好,就不枉此行了,這應是我今後走的路。



 




2012年10月5日 星期五

畫花點蕊

試驗


        成語《畫龍點睛》人人都聽過了,《畫花點蕊》更使花朵變得活潑。



        初學工筆花卉的人,花芯點蕊往往最後由老師代為完成。學生的一幅習作是經過一番的勞動,為花蕊而成廢品是對初學者的一大打擊。老師的後補閏色(修飾)完善了很多畫作上的不足後。畫花點蕊是最後的一步而已意味著整幅畫作的完成



        別看“花點蕊”這一動作幾個小“水點”,要做得好卻要花上一番的揣摩。老師很容易的完成了,輪到自己上陣,花蕊只是小裡小器的小點。筆尖的顏料珠怎麼都長不大,顏料的水份多寡其實是一個決定的因素。光埋怨也沒用,真要下功夫鑽研一番了。



         老師畫的花蕊

        我畫的花蕊



        以前的老師花點蕊用了水粉畫的廣告黃。我一直在想:水粉畫未傳入中國時究竟用什麼顏色?中國畫顏料沒有“檸檬黃”而只有偏紅的“藤黃”,輕雲老師用了“藤黃”+
“鈦白”調出了“檸檬黃”,真的有違知識常規了。這一種視覺上的“謬誤”,也使我們信以為真!異曲同工目的,只是表演出同一主觀願望而已。



        水洗後的花蕊試驗


        工筆畫中所使用的一層一層的複色,乾後用水洗也不會掉色。“水洗”畫面也是其中的一個工序,單色是過不了這一關。我特意的做了試驗:在牡丹花中點上花蕊,在空白的紙上同樣畫上花蕊。乾燥後用水洗,白紙中的黃色幾乎全退色了;牡丹花中的花蕊卻能很好的保留下來!紙是同一張,關鍵是一層層複色作用的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