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

再見了台灣

難忘的旅程


        《台北自由行》文集一寫就已半年,也該擱筆了。雖然還有很多的感受,留在以後再表述吧。


 

桃園機場.jpg


        桃園機場的出境大堂顯得有點清靜,飛機的升降也不多。友善的台灣,我們還是要說聲再見、後會有期。


 

海岬.jpg
台灣茶田.jpg
台灣產米田.jpg


        飛機一直在可視的高度中航行,從空中觀看到綠色的台灣使人感受良多。美麗的海岬,一片片的茶園、農田、水產飬殖區,無一不展現出其生機。


入夜的台灣島是一片翠綠和黃色的燈光,從北部一宜延伸到南部。美哉台灣


        進入南中國海漫長黑夜的飛行中,我一直想看到香港的燈光。好不容易的到了,善解人意的機師有意的沿著青馬大橋除除降落。從空中看青馬大橋燈火催燦的夜景,美麗非常!心情的激動與歸家的心切,來不及把美景拍下、飛機就很快安全地滑落在跑道上。


 

滿載而歸.jpg


愉快的旅行總是不能忘懷,人人都是臉帶笑容、大包細包的步出赤鱲角機場。


        事後友人問我台灣什麼最便宜,我答是桃園機場免稅酒店。1升馬爹利新台幣1,620元,在香港400元僅買一半而已,哈哈。


 

1升馬爹利.jpg


 


2010年12月20日 星期一

畫壞了才知是與非

畫紙的秘奧


老人學畫畫是一種摸索也是一種樂趣,以為看點書就可以幹起來。老人有的是時間,沒的卻是金錢。


我的畫畫興趣皆由博友感染,先從一些紙片畫起。要求不高,能像個樣就很開心,由淺入深才知學問原來是甚博。既來之則安之,由愛好而成了癮。得閒也就心痒痒的畫上幾筆以慰寂寥,也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紙與筆的配合,原來卻也不能等閑視之。水彩用的厚畫紙,書中已說了它的好處,就是經水彩塗後不致收縮。還在塗鴉階段的我當然是洛陽紙貴,以為可以得過且過、用普通的書寫紙替代。曾用未經泡浸80g B5的書寫紙畫畫,過後畫紙向中心收縮成放光芒狀。這一現象真是始料不及,多少的心血就此付之一旦。就算是正規畫紙的清水泡浸,也是不能馬夫的,這一次我真的服了。


 

水彩靜物寫生.jpg


前人的經驗是寶貴的,漫不經心的蠻幹就要付出代價,人的認知也是從實踐中才可獲得加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說這句話的人在中國就曾經翻了一跟斗,這又是題外的話了。


水彩畫紙厚度以xx g /㎡表示。最低要求也要190g /㎡,一般也推薦400g以上,不過越厚越貴呢。不是畫家的我,只能看著辦吧。


中國畫用的宣紙如何定厚呢,一直迷惑不解。最近觀看了季小萍畫展的即席揮毫,上前摸了一下她的畫紙,原來比我用的厚了許多。不知就是不知!


一向吝惜的我,以為初入行買最便宜那種書畫兩用宣紙可以敷衍一時。屢次的碰壁還不知究為何事? Size: 16 X 56 X 14是不是就是14g?


凌霄盛放.jpg
          
康乃馨.jpg


每一次的畫畫著色都留有一大灘的水漬,越來越受不了。是紙太薄容不了多少的水,只好化開就範。想了很久才悟出用乾筆對待,果然一試就靈。由於警惕不深一時之記不起,又出現廢品了。只好把廢品貼出來,引為銘記。


2010年12月16日 星期四

馬路上的趣事

拾零


        兒歌“慢慢走,馬路如虎口,交通規則要遵守。安全第一,命長久!”。按紅綠燈號過馬路,連幼稚園的小朋友都識。行人過斑馬線在台灣的綠公仔是一步一步行的,接近轉燈時綠公仔越行越快,最後一分鐘綠公仔在跑,多麼形象的在提醒過路行人。


 

過馬路的單車道.jpg
自助租單車.jpg


        台灣人倡導環保,單車過馬路也不與行人爭。――哈哈,各行各道。無人管理的電子出租單車站,只要在上面一拍卡馬上就可騎走。忠誠,就是那麼的自然。


 

十字通行.jpg


        在一些馬路的斑馬線上卻標上了時間09.00-22.00。就是在轉變紅綠時有一段是全紅燈,十字路各路段車不通行;行人的斑馬線全通,在特定路口甚至可以斜插過馬路。這種提高馬路效率的方法,是台灣人的一大發明。


 

行人專用.jpg


        有一種失明人的斑馬線過馬路聲音指示器。只要觸動按鈕,它就會用不同的鳥聲指示汽車在東西行、南北行或可以過馬路了,也使他們有一心理準備――人性的發明。


 

台北的士.jpg


        街上的的士除公司車外,私人車主的車身都寫上車主姓名方便群眾監督,司機也是十分的友好。


 

媽祖圖書館.jpg


        你看過媽祖圖書館嗎?


        台北的馬路騎樓底與馬路之間有一段路,可能是一臨時的使用區,在路傍有一兩個的接駁電箱。我看到一個商販用小木板圍上一條騎樓柱在賣檳榔,民間自給自足式的小買賣也有生存空間。真的,在台北我沒有看到乞丐!香港卻有不少的雙程證丐幫,真為崛起的我們丟臉。


福為民開,政策就是關鍵。


2010年12月11日 星期六

不一樣的廟宇

高超的藝術


 

龍山寺夜景.jpg


台北的艋舺龍山寺以供奉觀音菩薩為主神,後殿亦有關帝殿、媽祖殿和文昌殿。這一個綜合性的廟宇,供奉的神靈就更為廣泛了。


這座七彩而又金碧輝煌的廟宇,既有著台灣廟宇的共性、又顯出它的與眾不同,到處都流露出中國文化的藝術光輝。不論是迴廊、立柱、詹頂、瓦脊,只要是眼睛能顧及的地方,無不被它的高超技藝所吸引,數碼相機可以不停的拍。有一部電影《艋舺》,也是在這裡取景的。除了到現場直接的看,圖像是最真實的表達  

龍山寺正門.jpg
觀音殿內景.jpg
銅爐.jpg
海中生物石柱.jpg
瓦脊風光.jpg
畫樑金雕處處.jpg
詹下金托造型.jpg
螺旋藻井.jpg


最是難能可貴的是這廟宇有季刊贈閱,介紹這裡的人文典故、藝術欣賞、文化活動、修身演講……等。頒發獎學金和低收入人士的冬令救濟,也是這裡的慈善之舉。


艋舺龍山寺刊物.jpg
 


多功能的廟宇維繫著眾多的善信,長期的香火鼎盛、遊人如鯽。外地遊客也會口碑相傳,這是一個值得遊覽的好地方,捐上十元八塊聊表心意。


這裡的藝術裝飾除人物外,四時水果、甚至魚、蝦、蟹都可登大雅之堂,恐怕不是大陸廟宇敢作為的。水果與水產是遠離大陸的台灣人賴以為生泉源,昨天是、今天也是,人們都在感恩於牠,也顯出台灣人的大包容。


通過扎實的藝術品,台灣人敢於介紹自己,廟宇並不都是向錢看而走出自給自足、發揚光大的路,乃香港和大陸廟宇的榜樣。


 


2010年12月6日 星期一

細品荷葉

畫荷與糯米雞


        遊園常看到美麗的荷花,大多的時候都只能遠觀。可以通過攝影鏡頭把它拉近,我也曾對著相片畫荷。花大概還能象個樣,荷葉就最是考人,越描越黑而成一堆垃圾。


        於是乎求教於畫冊。一些寫意畫根本感受不到荷葉的真實結構;工筆畫對荷葉正面可謂細緻矣,但荷葉的背面也常略去,只以最好的面貌示人。令我困惑的是,有些畫家又把荷葉根紋畫成樹葉狀。究竟荷葉的盧山真面是如何,一直記在心上。


        一天吃糯米雞使我靈感突現。近在身邊“寶貝”不要錯過了,我反覆的對著乾荷葉端詳。葉紋的差異大到不得了,正面是一片飄柔紋理;背面卻象鳥巢一般縱橫交錯。心想這麼大的一片荷葉,不這樣如何托承?畫家多捨難求易幾筆帶過,變成了不倫不類的東西。荷葉的邊緣都往下拗,是有其理由的。出於圬泥而不染的美名,它承受著多少的艱辛!畫家都往完美的地方看,無名英雄縱橫交錯的背紋我記得你,我願意為你塗脂抺粉。


        幾朵荷花用一大遍荷葉扶持,每一片的荷葉都在各領風騷。我選了一愊臨摹畫顯示著荷葉的氣勢,加上一對白鷺,可滿意乎?


 


秋荷白鷺.jpg


2010年12月4日 星期六

再談《清明上河圖》

盡在不言中


現在的文字相傳,張擇端是北宋末年的現實主義畫家,僅存世上的《清明上河圖》給他冠上了無比的光環。傳還有一幅《金明池爭標圖》,都是存北京故宮博物院。後一幅畫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畫冊上找不到,可能是沒有《清明上河圖》般的響當當而略去。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的風格,是一幅界畫與簡筆的人物圖組合而成的畫軸。其中城牆、房屋、大船為界畫,就是用尺、規的細描;人物用簡筆勾出。這一民俗風情畫場面寬廣而顯出它的“氣”,也是後人爭相收藏的一個原因。冠以“現實主義畫家”,其實就有一種保留。


中國人有一種不成文的陋習。當擁有一幅名畫時都喜歡在上塗鴉,寫上一點什麼詩詞一類的東西,再加蓋一個自己收藏過的印章;沒文才的加個印鑑也可沾沾光彩。一張名畫有幾十個印章的多的是,起碼自己也成了“有識之人”。


張擇端的畫幅因有皇帝宋徽宗“清明上河圖”的手跡而出名。奇貨可居,一大堆人都想獨佔。這個昏庸的詩畫皇帝斷送了北宋的江山,注定了《清明上河圖》溜出皇宮四處流亡的命運。人們對於這個亡國之君又愛又恨,宋徽宗“清明上河圖”的題款就成了不祥之兆,於是有人就把宋徽宗提有“清明上河圖”的前段剪了。


奸相嚴嵩曾得過此畫,權勢的嚇人感想自然不少,也不知在上面寫了些什麼。藏畫之人也只好剪去了後部的一大截,變成了今天無前無後的畫軸。當中一大堆的藏畫人印章也就一起幻滅了,有誰曉得是誰曾經擁有?


至於原稿損壞而失傳作者另繪的故事,更是粗糙失理。明顯是盜畫人自編自導的伎倆,不值推敲。


宋徽宗要張擇端作“清明上河圖”應是北宋經濟不景時,如何歌頌汴京昔日的繁華?皇帝派的差不能不辦,畫家卻有他自己的思路。湍急的河水貫穿於畫的橫軸,汴河水淺且急與岸上的娛樂昇平形成強烈的對比。在虹橋下的船被急流沖至橫向,竹篙與繩索並用。一個字就是“險”。


 

上河部分.jpg


“清明”二字不一定就代表清明時節,有人研究過人物服飾就有春夏秋。由於人物太多,連寫畫之人也會忙中生錯!?宋徽宗年代的北宋,奸臣當道、冤假錯案頻多。“清明”就是皇帝有意自許清明盛世的含義,畫面就要有人來人往的一片熱鬧。張擇端交出了宋徽宗的要求,四時不分的人物與急流也是一種畫家的內心世界。


清宮版清明上河圖汴河橋.jpg
 


反觀清宮版的《清明上河圖》,清明時節(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原稿是有清明上墳的畫面)汴河水道淺,很多地方都用上了縴夫拉船、水不揚波,虹橋下的船直穿過去。當中的奧妙,畫家是心中有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