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9日 星期三

窩裡鬥的代價

兩個“方針”的爭議


        秦朝的暴政引發起各地舉義旗以反秦。秦始皇自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至二世而亡﹙公元前206年﹚,前後也不過15年矣。丑角趙高的客串,是加速了秦朝退出歷史的舞台。之後的劉邦、項羽之爭,尤留存在中國象棋的楚河漢界之上。項羽雖然戰敗,仍不失為民間的一位英雄;漢高祖劉邦卻成了一個有爭議的人物。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項羽與秦軍的巨鹿之戰,大破章邯20萬大軍,生擒秦將王離、斬蘇角。公元前206年,沛公劉邦奉楚懷王之命伐秦。劉邦採用酈食其之計避開秦兵主力部隊、攻下陳留,獲得大批軍糧而使隊伍壯大,突襲藍田使秦軍全面瓦解。秦王子嬰只得出城,手捧秦皇玉璽、節符向劉邦投降。


        項羽憑勢力自立為西楚霸王,年號為漢義元年﹙公元前206年﹚。封劉邦為漢王。漢義四年﹙公元前203年﹚十月楚漢訂立和約以鴻溝為界,東屬楚王;西屬漢王。


        項羽履約東歸、劉邦毀約從後追殺,從此開始了劉邦對項羽的殲滅戰。﹙公元前203年﹚十二月項羽兵敗垓下,自刎烏江。﹙公元前202年﹚五月,劉邦平定了大片的楚王領土。在汜水﹙山東曹縣﹚之陽即皇帝位,經歷了5年的楚漢戰爭落下序幕,是為漢高祖元年。


        為什麼人們對劉邦這個人物有爭議?這是一個按“過去的方針﹙楚懷王喻:誰先入咸陽誰封王﹚辦”,還是按“既定的方針﹙其後的楚漢鴻溝協議﹚”辦?原來的這一個問題,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發生過!中國象棋中的楚河漢界還是使人們津津樂道,窩裡鬥的遺毒使多少人樂而忘返


        劉邦得了天下,也享受到了做皇帝的尊優。第一件不能忘的事,就是建造皇宮。高祖皇帝七年﹙公元前200年﹚十月長樂宮落成舉行朝賀典禮,其排場氣勢之盛,跟以前簡直無可比擬。劉邦當時就說了一句:“我今天才知道身為皇帝的尊貴啊”!


        年復一年的戰爭創傷,自漢朝的建立要經歷70多年才能恢復。這就是窩裡鬥的代價


如何讀史呢?大家都樂於在“大歷史”中敍述歷史,對當時的社會面貌甚少提及。


        在《史記》的《平准書》中就記了漢朝政治經濟的變化歷程,可以說是司馬遷對漢史止於漢武帝時的總結。當然了,由於諱忌的所限,固中的一些字眼卻不能直譯過來,只有熟悉歷史之人才能把它的精髓還它一個本來的面目。


        …………


        漢朝初年還是承傳著秦朝的留弊。青壯男子被征兵入伍,留下老弱之人從事農耕,工作繁重而國力空虛。皇帝出巡,馬車都不能做得到四匹馬同顏色;將相只可以坐牛車;民間更無積蓄。


錢幣短缺﹙原文是“於是為錢重難用”是一種諱忌批評朝庭的說法﹚,於是容許民間鑄私錢,並以法律約束。其實的所謂“民間”,是指擁有銅礦開採權的藩王及諸侯。大量重量甚輕的三銖“榆莢錢”充斥市場。不軌商人囤積居奇、哄抬物價,低買高出、致使百物騰貴。一石米賣過萬錢,一匹馬值百斤黃金。


漢高祖﹙劉邦﹚時曾訂下規章:商人不得穿著華麗衣裳或坐馬車,否則罰以重稅,可見戰爭創傷之巨。很多寫大歷史的史學家只識歌頌漢高祖劉邦,何嘗有觸及民間的狀況。


漢惠帝﹙劉盈﹚和呂后時,也屬漢朝立國初期。所謂的休飬生息是放寬了對商人的約束,但仍不得其子孫為官;限制官員俸祿、規範政府開支,存賦於民。各地自給自足,不沾國家稅收。轉運至京城的官糧,一年也不過數十萬石而已。


漢文帝﹙劉恆﹚時,輕質的莢錢日多,改鑄“半 兩” 的 四銖錢。民間以吳諸侯自鑄錢為大宗,是他因得銅礦山、鑄造了大量的“山鑄錢”。大夫鄧通的財富,也堪比美皇帝。吳氏、鄧氏所鑄的銅錢遍佈天下,其後叛變生事。由此朝庭下了禁令,再不准許民間鑄錢。


        大量北疆屯兵使軍糧不繼,朝庭頒佈法令:凡捐贈及運送糧食到軍營者可以封官晉爵,直至“大庶長”一級的官職。


        漢景帝﹙劉啟﹚時,上郡以西發生旱災,朝庭又降低門檻恢復舊日的賣官制度。可以捐贈錢糧給地區官縣以贖罪,致使城鎮及馬匹的飼飬發展起來。


        自漢朝建立至漢武帝的70多年間,國家無事、天下太平。只要無水旱,民間富足、府庫滿盈………


        看了這一段“文景之治”的歷史,你又有什麼感想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