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8日 星期一

聯想多多―3

西鐵虧本概要


         西鐵只是經過天水圍的南端天水圍以北的一大片地區還要通過輕便鐵路和巴士來連接。


 

天水圍  2.jpg


西鐵的天水圍車站雖然很大,對著疏落的人流就顯得有點淒涼。一個悲情的新市鎮是否有點兒揮之不去?大量的公共屋邨,也意味著住著大量的貧民?大量的私家樓,是意味著住著大量的富戶、還是炒味更濃?


 

天水圍  1.jpg


天水圍  3.jpg


西鐵往南殺入屯門,中途的一個站就是兆康。


        兆康是一個什麼地方?除了青山醫院、屯門醫院和嶺南大學外,就是眾多的私人屋苑。雖然還有著更多的發展空間,但這裡已經是夠密集的了。這裡是七條輕鐵線路的交匯點,還有接駁巴士連接到較偏遠的地方,根本就不需要額外的交通工具。


 

西鐵兆康站  1.jpg


西鐵兆康站  3.jpg


 


西鐵兆康站  2.jpg


        現時西鐵的終點站是在屯門的中部,外面就有一個輕鐵的車站。由此看來,西鐵從元朗至屯門路段全部都與輕鐵重疊。要使西鐵的人流有所增加,它的總站一定要延伸至屯門碼頭。在這裡有船直航澳門,大大方便了香港西部到澳門的路程,也使深圳地區可以通過天水圍更快的到達澳門開闢了另一途徑


        屯門、元朗區的人要到九龍和香港,平時只能使用巴士和渡海小輪。費時失事也使人望而生畏。遇上塞車時候,連駕駛私家車的人也大吐苦水“行不得也哥哥”。加上車資的昂貴,所以屯門、元朗區的人已形成了一個封閉式的生活空間。輕便鐵路的錯綜複雜網,就是一個歷史的產物,同時也就限制了屯門、元朗區的發展。


        香港中小型工業若沒有政府的扶持而重新起步,整個香港地區的人流和物流就不會調動得起來,西鐵則永遠是一樁賠本貨!


        由於西鐵的開通,或許為生計揸私家車的人會改乘西鐵免除大塞車之苦,也圖得慳了荷包。西部公路一暢通,也會萌發人們再揸車的念頭。那裡沿途有車之人多的是!鄉村中人,那家沒有車的?


        現在由於鐵路與地鐵都是一家人了。除非西鐵要逐步的淘汰輕鐵,否則自屯門至元朗的一段西鐵就是多此一舉!


若香港工業得永生、時間就是金錢時,西鐵才可擺脫賠錢的惡夢。


2009年12月13日 星期日

聯想多多―2

輕便鐵路


輕鐵  1.jpg


        新市鎮屯門以及周邊地區的發展,助長了輕便鐵路的應運而生輕便鐵路最初是以“屯門鐵路”命名的,因為輕便鐵路的總部及車廠均設在屯門輕便鐵路在198111月動工,現今已發展成11條線路、及70多個車站,服務遍及元朗、屯門地區中間的廣大墟鎮


1988918第一期鐵路通車。


        199111月,開通屯門碼頭友愛邨線


        19922月,開通屯門三聖邨屯門東北線


        19933月,開通天水圍線。


        今天的輕便鐵路复蓋屯門至天水圍的整片地區,再加上接駁巴士就可謂無處不達了。


        一條鐵路的興建成功有賴於它的周圍建設規劃。如屯門碼頭友愛邨線開通時屯門碼頭附近有蝴蝶邨湖景邨兩個大型公屋另一終點有友愛邨和安定邨也是公共屋邨。由公屋人口的激増,帶旺了大量的私人屋苑的與建及該區域經濟的發展。


        三聖邨屯門東北線由三聖邨起通過屯門工業區,途中也建起了大興邨﹙是屯門地區興建的第二個公共屋邨,19771980年入伙﹚、山景邨、田景邨、良景邨、建生邨等5個公共屋邨………


        天水圍循環沿線建起了天耀邨、天瑞邨、天華邨、天恩邨、天澤邨、天恆邨、天晴邨、天慈邨等8個公共屋邨………


        所以由政府帶動的地區發展而誘發地產私樓的林立是一條成功之路。


        輕便鐵路對於我來說是既熟悉而又陌生


熟悉的是我曾為它加工過配件,了解輕便鐵路的運行。由於工作上的需要,參觀過750V的直流配電站的運作。也專為輕便鐵路設計了度身訂造的電子板,後來由於某些原因而告吹了。對改進英國人在原設計上的缺憾而付諸東流,至今仍引為憾事。


 

輕鐵配件  1.jpg
輕鐵配件  2.jpg


        陌生的是,十多年來我僅坐過兩次輕便鐵路的機車。見則多矣,為了嚐試一下搭輕便鐵路的感受,我專程坐巴士入元朗試搭。車輛在墟鎮之間兜兜轉轉,很久才能到達我的目的地―屯門碼頭


        令我倍感新鮮的是開放式月台和售票方式。任人上落的車站月台;綠色和橙色的“八達通”入閘、出閘機;經常見到的鐵路驗票稽查人員。對於我這個少搭“輕鐵”的人,一時也會感到手忙腳亂。


        說實在的,不知是出於票價對於他們是過大的負擔、還是“鄉下人”的自私心態,我也見過不少“逃票”的人。鐵路口的安全問題,也往往引起人們極大的關注。


        一兩節的美麗車輛給予城鎮鮮艷的點綴,使“外地人”倍感新鮮而會照上 一兩 張相片。平時,小小的車廂並不擠迫;上下班時,車廂內就顯得水洩不通了。元朗是輕便鐵路的主要人流,那裡就顯得特別的繁忙。


        原來自我封閉的輕便鐵路系統,西部鐵路的滲入、無疑是給該地區注入新的發展元素。


輕鐵  2.jpg
 


2


2009年12月9日 星期三

窩裡鬥的代價

兩個“方針”的爭議


        秦朝的暴政引發起各地舉義旗以反秦。秦始皇自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至二世而亡﹙公元前206年﹚,前後也不過15年矣。丑角趙高的客串,是加速了秦朝退出歷史的舞台。之後的劉邦、項羽之爭,尤留存在中國象棋的楚河漢界之上。項羽雖然戰敗,仍不失為民間的一位英雄;漢高祖劉邦卻成了一個有爭議的人物。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項羽與秦軍的巨鹿之戰,大破章邯20萬大軍,生擒秦將王離、斬蘇角。公元前206年,沛公劉邦奉楚懷王之命伐秦。劉邦採用酈食其之計避開秦兵主力部隊、攻下陳留,獲得大批軍糧而使隊伍壯大,突襲藍田使秦軍全面瓦解。秦王子嬰只得出城,手捧秦皇玉璽、節符向劉邦投降。


        項羽憑勢力自立為西楚霸王,年號為漢義元年﹙公元前206年﹚。封劉邦為漢王。漢義四年﹙公元前203年﹚十月楚漢訂立和約以鴻溝為界,東屬楚王;西屬漢王。


        項羽履約東歸、劉邦毀約從後追殺,從此開始了劉邦對項羽的殲滅戰。﹙公元前203年﹚十二月項羽兵敗垓下,自刎烏江。﹙公元前202年﹚五月,劉邦平定了大片的楚王領土。在汜水﹙山東曹縣﹚之陽即皇帝位,經歷了5年的楚漢戰爭落下序幕,是為漢高祖元年。


        為什麼人們對劉邦這個人物有爭議?這是一個按“過去的方針﹙楚懷王喻:誰先入咸陽誰封王﹚辦”,還是按“既定的方針﹙其後的楚漢鴻溝協議﹚”辦?原來的這一個問題,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發生過!中國象棋中的楚河漢界還是使人們津津樂道,窩裡鬥的遺毒使多少人樂而忘返


        劉邦得了天下,也享受到了做皇帝的尊優。第一件不能忘的事,就是建造皇宮。高祖皇帝七年﹙公元前200年﹚十月長樂宮落成舉行朝賀典禮,其排場氣勢之盛,跟以前簡直無可比擬。劉邦當時就說了一句:“我今天才知道身為皇帝的尊貴啊”!


        年復一年的戰爭創傷,自漢朝的建立要經歷70多年才能恢復。這就是窩裡鬥的代價


如何讀史呢?大家都樂於在“大歷史”中敍述歷史,對當時的社會面貌甚少提及。


        在《史記》的《平准書》中就記了漢朝政治經濟的變化歷程,可以說是司馬遷對漢史止於漢武帝時的總結。當然了,由於諱忌的所限,固中的一些字眼卻不能直譯過來,只有熟悉歷史之人才能把它的精髓還它一個本來的面目。


        …………


        漢朝初年還是承傳著秦朝的留弊。青壯男子被征兵入伍,留下老弱之人從事農耕,工作繁重而國力空虛。皇帝出巡,馬車都不能做得到四匹馬同顏色;將相只可以坐牛車;民間更無積蓄。


錢幣短缺﹙原文是“於是為錢重難用”是一種諱忌批評朝庭的說法﹚,於是容許民間鑄私錢,並以法律約束。其實的所謂“民間”,是指擁有銅礦開採權的藩王及諸侯。大量重量甚輕的三銖“榆莢錢”充斥市場。不軌商人囤積居奇、哄抬物價,低買高出、致使百物騰貴。一石米賣過萬錢,一匹馬值百斤黃金。


漢高祖﹙劉邦﹚時曾訂下規章:商人不得穿著華麗衣裳或坐馬車,否則罰以重稅,可見戰爭創傷之巨。很多寫大歷史的史學家只識歌頌漢高祖劉邦,何嘗有觸及民間的狀況。


漢惠帝﹙劉盈﹚和呂后時,也屬漢朝立國初期。所謂的休飬生息是放寬了對商人的約束,但仍不得其子孫為官;限制官員俸祿、規範政府開支,存賦於民。各地自給自足,不沾國家稅收。轉運至京城的官糧,一年也不過數十萬石而已。


漢文帝﹙劉恆﹚時,輕質的莢錢日多,改鑄“半 兩” 的 四銖錢。民間以吳諸侯自鑄錢為大宗,是他因得銅礦山、鑄造了大量的“山鑄錢”。大夫鄧通的財富,也堪比美皇帝。吳氏、鄧氏所鑄的銅錢遍佈天下,其後叛變生事。由此朝庭下了禁令,再不准許民間鑄錢。


        大量北疆屯兵使軍糧不繼,朝庭頒佈法令:凡捐贈及運送糧食到軍營者可以封官晉爵,直至“大庶長”一級的官職。


        漢景帝﹙劉啟﹚時,上郡以西發生旱災,朝庭又降低門檻恢復舊日的賣官制度。可以捐贈錢糧給地區官縣以贖罪,致使城鎮及馬匹的飼飬發展起來。


        自漢朝建立至漢武帝的70多年間,國家無事、天下太平。只要無水旱,民間富足、府庫滿盈………


        看了這一段“文景之治”的歷史,你又有什麼感想呢?


2009年12月3日 星期四

聯想多多―1

西鐵車站自由行


         東、西鐵未接軌之前,西鐵線的人流並不多。直到柯士甸站的啟用,2009816日 東、西鐵在紅磡車站連接起來了。西鐵線由紅磡→屯門相距約15分鐘才有一班車,說明西鐵線的人流是嚴重不足。這一條具“前瞻性”的鐵路若不連接東鐵線,它的虧損就更大了。


開車時間牌.jpg


        一般香港人的心目中,西鐵線只有一個柯士甸站是新鮮的,其餘都是舊料。南昌站和美孚站不是早就有了嗎?殊不知西鐵線的南昌站與東涌線的南昌站不是一回事;西鐵線的美孚站與地鐵荃灣線的美孚站更是相隔更遠。因而,大家都會忽略了這兩個不一樣的車站。


柯士甸站  2.jpg
 
柯士甸站  3.jpg


        在西鐵線的列車上往往使人產生一個錯覺:進入西鐵線的“第一個站”是荃灣西站。暗淡燈光的月台在褐紅色的牆壁襯托下,幾張空無人坐的鐵椅顯得份外的淒涼。一路上都是保持著月台暗淡燈光,不知是例行的省儉還是支持環保。我是有俻而來,與華麗光輝的柯士甸站相比,當然是另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荃灣西站  1.jpg


        西鐵線的興建自2001年初先由元朗→天水圍。元朗站的上蓋是新元朗中心,因而把一個曾萎靡不振的元朗激活起來。元朗工業區的建立,無疑使它曾有過一陣子的光輝,元朗新市鎮也有了長足的發展成今日的規模。隨著香港工業的北移,今日的元朗工業區變得水靜河非。


元朗站  1.jpg


 


元朗站  3.jpg


        西鐵線的三個站使得元朗、朗屏及天水圍即時活躍起來。元朗市鎮的外圍靠近屏山的地方,一幢幢高雅的大樓及別墅式的住宅應運而出。天水圍大量公共屋邨的興建,使地產商也趨之若騖。政府有意把天水圍打造成一個邊境的新市鎮,於是乎天水圍地域的膨脹也特別的驚人。至今公共屋邨仍不斷的建,私家樓一樣在跟隨。香港工業的萎縮及無政策上的扶持,天水圍便成了一個“悲情的城市”,這就是沒有製造業的香港所造成的悲劇。


        看看這三個車站的外景與人流,你能想到什麼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