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7日 星期六

並非怪話

暖水瓶


        我的暖水瓶不保暖有一段時間了。也就是昨天沖入的沸水,與24小時保溫相距甚遠。年輕的人可能不知:在暖水瓶問世之時,保證24小時保溫是宣傳這個產品的招徠。當然所謂的“保溫”是很熱的意思,大家都沒有太大的計較。


        回顧60年前因為家窮買不起暖水瓶,用的是祖輩留下的“茶蘿”。那時的暖水瓶還是一個時髦的東西,價值自然不菲。所謂的“茶蘿”就是用滕編織成一個柱狀的容器,內藏著一個高身的茶壺。容器和茶壺之間,填上與茶壺相吻合的棉花夾層。形象一點說,就是為茶壺做上一件貼身的棉衣。沖了沸水的茶壺放入特別為它而設的窩,再蓋上如法泡制的蓋,一般也可以保暖12小時。早上沖水了,晚上不用渴泠茶。


        何時有“茶蘿”我就不可而知了,大概思維是來自冬天人穿上棉衣能保暖。“茶蘿”的外表以細滕編造得很密實以減少熱量的外洩,看上去是一件很精緻的工藝品。這些東西,現時可能在博物館中可找得到。


        玻璃內膽的暖水瓶由於大量生產而售價降低,開始普及到尋常百姓家。暖水瓶的內膽用雙層薄玻璃造成。中間蒸發一層水銀,像鏡子一樣把熱量反射回熱水中央。兩層玻璃中間抽真空,以降低熱傳導。所以這一工藝的好壞決定了內膽的保溫。再用上鬆軟的水松塞,構成了理想的保溫環境。


        真空“漏氣了”,暖水瓶就不保溫。在艱辛的年代,人們能慳就慳。暖水瓶的外殼還完好就換個內膽吧。所以暖水瓶換內膽就成了一種職業,人們相傳旺角就有此一家。為了引人注目貼出一付對子,一時成為佳話:


        認真好膽


        一昧靠滾


“滾”在廣東話中代表燙手的意思。不知那個工匠還在人世否?


        現在科學進步,玻璃內膽的暖水瓶逐漸被雙層真空不鏽鋼內膽取代了。究竟是雙層真空不鏽鋼內膽好還是玻璃內膽的暖水瓶好?從科學的角度來說,玻璃的熱傳導比不鏽鋼少得多玻璃受衝擊易碎裂,誰叫你把暖水瓶當球來拋耶


        很多人為貪方便,使用常通電的電熱保溫水壺。飲用水不斷的重複加熱,對人體是有害的。熱賣的東西不一定科學。商業上的投其所好或者引導市場,往往使人誤入盲點。如果凡事多想一點,往往會改變你的決擇。


 

新舊暖水瓶.jpg


        我歡喜研究。我找到我的暖水瓶不保溫的原因,是密封的膠圈老化失了彈性。由於設計上的缺憾一定要把密封的膠圈壓得死死,才能使推桿對准打開出水塞。我找了很久才找到它的改進型:放水口的位置要求不嚴格,密封的膠圈不是複雜扁平的形狀而是簡單圓型截面小膠圈。這個耐高溫膠圈壞了,隨便都能換上新的。


 

舊暖水瓶.jpg


        Made in Japan的日本貨都改了,一大堆牌子的國產貨還是一模一樣的照人家的舊版抄。模仿的多、動腦筋改造的少,是當今國人的悲哀。仿到了人家的外形,卻仿不了別人的神髓!自以為聰明的懶人搵快錢法,使中國貨大為失色。只要大家的口袋多點錢,相信都會買外國貨啊。


舊暖水瓶蓋及密封圈.jpg


新暖水瓶蓋及密封圈.jpg


4 則留言:

  1. 我喜歡果d暖籮,好有藝術品味,你去雷兄度,我有野係果同你講架!哈哈!你去到就知了!

    回覆刪除
  2. 如果仍保存50年前的暖籮,講唔定民俗博物館會收購哇!

    回覆刪除
  3. 老子君連暖水壺也研究,利害!

    回覆刪除
  4. 早晨!
    我在粵語長片裡,曾看過你說用滕做的水壺,
    但真的不知,原來是這樣構造的。
    這幾天真的冷了很多,好好保重。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