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1日 星期六

歷史上的渣打銀行鈔票


歷史上的渣打銀行鈔票

 

    在英治時期的1979年,10元能買到很多東西。為了顯示其物有所值,印製技術也應付得來,所以鈔票都是很大的一張,俗稱“大棉胎” 。香港渣打銀行為了顯示對香港人的和諧,以中國吉祥物作圖案,發行了一套鈔票。此圖案一直延續至今(2017年)幾十年不變。為了區別幣值,鈔票的尺寸各不相同。10元(83×151)圖形為鯉魚出水、50元(89×160)圖形為獅子戲球、100元(89×161)圖形為麒麟踏火、500元(93×167)圖形為鳳凰飛舞、1000元(100×170)圖形為金龍翱翔共五款,單缺20元一款沒出。分四批簽發如下:

    197911 $50$100$500$1000

    198011 $10$50$100

    198111 $10

198211 $50$100$500$1000
 



 

 


流通量大,流水碼由一字冠向雙字冠發展。後跟6位元數字。

    這一期鈔票的特點是中文“香港渣打銀行”由右至左排列,英文用“The Chartered Bank 。載帽的武士浮水印在造紙時連續壓出,可能有34個之多。至於電腦條碼作何用途不得而之。左下角的前後對準圖案也運用得很好。

    鈔票的背面為渣打銀行的紋章及前總行大樓。

    由於圖案深受中國人喜愛,除正常留通外亦作鑒賞與收藏,這種民間的變相儲備也是銀行求之不得的事,使它可以多發行鈔票。香港渣打銀行是一間小銀行,能堅持百多年其也是一種生存策略也,它不可能與滙豐銀行打硬仗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