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30日 星期四

今年年宵新產品



祝馬年快樂  身體健康

    今年維園年宵花市有一激光剪紙,這一新科技足以取代傳統的人工剪紙。十二生肖卡通人物的做型卻也維妙維肖,可見思維的重要。只要畫出一張圖形畫,激光剪紙就能大小隨意的複製出來。
祝馬年快樂  身體健康!
 
 

2014年1月28日 星期二

牡丹的葉有段古



牡丹的葉

 


        牡丹的葉是不是就那麼的規範,三叉九頂?剛好接近春節,到維園花市去看個究竟。今年真是天不作美、氣候冷熱無常,三檔的山東牡丹只現花蕾。雖然有點掃興,但對葉片與花托的真實情況、卻也増長了不少的見識。有備而來與泛泛的觀花,收獲大不一樣。

        少時只知牡丹開花時是有花無葉,才有“牡丹雖好還得綠葉扶持”的詩句,言下之意是留著一點的遺憾。曾有一部電影《秋翁遇仙記》,說武則天一年冬天下大雪,要求百花齊放。武則天亦是天仙下凡。眾花神不敢不依,唯牡丹仙子不肯從命。武則天則大發雷霆,命把院中牡丹的葉全打下來、加上煙薰,令牡丹枝幹變得焦黑似乾柴,貶到洛陽。從此牡丹只是禿頂一花50年前見過的牡丹花確也如此

        通過不斷的人工改良,解除了牡丹的遺憾。花葉并茂、新品種的不斷湧現,為牡丹增添了更多的貴氣。一樹千花再不能打動人們了,高質素的享受卻是新的欲望。畫家筆下的牡丹是盡善盡美的表現,也就是為什麼能久經不衰的原因。經觀察,牡丹的葉可能是改良產生的變異使葉片也變得不那麼規範了,也擴大了畫家發揮的空間。

白描牡丹的葉片有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一是以變體的鐵線描為主;一是以畫家李曉明為代表的強烈釘頭鼠尾描為主。我對後一種的表達方式的力度很賞識,這也很考作畫人的白描功力。其實李曉明也有過兩種方式表達的作品,最後成為自己的風格。剛柔兩種的表現方式,以其剛勁更能深入人心。努力練好釘頭鼠尾描是必要的,重手的落筆、收筆的藏鋒,我一直未有掌握好。兩種都要學習才能接軌和充實畫意,而不是不知所謂。

下面是幾幅變體的鐵線描的習作。比較用“失鋒的小松針筆”、“有鋒的小松針筆”、“有鋒的小一松針筆”的效果,對自己的學習是有益的。

小松針失鋒筆
小松針有鋒筆
小一松針有鋒筆
小一松針有鋒筆
 
 
 

 
[用筆的認識]

2014年1月24日 星期五

牡丹的葉芽



畫牡丹首先是要懂牡丹

        雖然畫了幾張牡丹的工筆,由於沒有對牡丹的瞭解只是依樣畫葫蘆而已,當然也難免產生很多的筆誤,重新學習清新的素材很有必要。我沒條件觀看國內的大型牡丹盛會,唯有多找書籍有關的文字及圖片學習,以加深理解。

        牡丹枝葉一般一枝分三組,每組三片葉,俗稱三叉九頂。原則上每一組葉有一片大葉兩片小葉,兩片小葉的變化形狀也可以有所不同,差異頗大。

牡丹花有10個花型,近千個品種。花型分單瓣型、重瓣型、托桂型、起樓型等。

顏色有紅、粉、黃、紫、藍、白、綠、墨色等。各色又有深淺之分,濃淡變化。以黃色、紫色、紅色花為最佳。

要解決造型能力,需不停地畫、不停地觀察。理解所畫物象的結構和特徵,還要不斷地向傳統和名家學習,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飬。

寫生要講究剔繁去瑣,注重提練取捨,並且要與速寫結合起來,以鍛鍊敏銳的觀察能力和藝術的慨括能力,為創作收集素材。畫家推薦用8開紙(33x 33)表現得大氣量些。

古人的“細細觀摩細細吟,方找能悟出花神。”、“繞樹三匝,靜觀終日”,就是為了悟神成意,能欣賞就有收獲。牡丹被譽為國色天香,一般常識而言,大朵的花應是不香的,只有小花朵才會香氣襲人,如桂花一香十里聞,怕的是昆蟲不知曉。千種的牡丹中有香的品種也不足為奇

牡丹的枝幹、葉芽、葉片、花蕾以致盛開的牡丹分階段來習研很有必要。按生理而言,花與芽是不可能同期存在的( 其中包括花匠的取捨剪裁 ),畫中花與葉芽的同時出現,是畫家為了增加藝術的薰塗。要了解藝術是源於生活又要高於生活,是矛盾又統一的一種美的表達。

        畫家田希豐是第一個公開以圖片和白描,同時追蹤牡丹自葉芽至盛開全過程的範本的一人,也是畫牡丹入門的好教材。

 
 
        牡丹的葉芽由嫩紅的色澤逐漸向嫩綠變化。從白描進入染色時,可以使用石色與水色或單一、或混合使用,而先後次序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

 

        一邊進行基礎練習一邊畫大畫的習作是提高技能的好方法,交叉使用是最有成本效益的。

 
[感性認識的重要]

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年年有魚


畫路雨年[龍睛金魚]有感

        路雨年畫魚堪稱當今中國畫壇的一絕,由於市場的原因而而定格下來。蓮花與魚這一喻意“年年有餘”更為中國人所認受,聽說非畫此畫,則沒人要。因為畫家也是人、也要生存,所以對中國的畫家而言,無形的束縛對藝術的發展有一阻力、也是一種悲哀。

        現時國內工筆畫得以興起而展現其生命力,就是敢於創新、敢於接受西洋畫的精華為我所用、而不是取代,就是一個好的起端。回顧當年嶺南畫派創始人也是留學外國、創出一格,自成一派。此後的爭相模仿成了百人一臉,也算是中國人的守舊與不知進取!現時南北流派的意筆畫亦遇到同樣的問題。從國內的畫展中,年輕的意筆畫家也試圖衝出這一框框,現代山水與現代的人物、水的倒影……漸露鋒芒,可與優秀的水彩畫纔美。

        繪畫是一種藝術的薰陶。在太商業化的年代,其關心的是工筆畫的升值潛力大還是意筆畫的潛力大,就是離不開一個“炒”字。一些大教授還是沉醉於這樣的思維,鼓吹著古人的意筆是如何的高。

要還原中國畫的藝術價值,就是把牠能飛入尋常百姓家!

        我一邊臨摹學習、也希望有所創新,得到輕雲老師的精心指導,精靂所致的走下去。她一直的催促著我的繪畫進度、關心欣切,給予我極大的鼓舞。學習與思考是一步一個腳印的,沒有捷徑可行。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努力。

        [龍睛金魚]終於完成,並作為2014年的第一份禮品。

 
 
 
 

[應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