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而後知新
在准偹學畫宋畫前的一段日子裡,複習一下荷花的細膩畫法。因為純粹作為練習,隨意的在有關荷花畫法書本上挑了一幅畫。
後來發現此畫在另一書本中也找到了“臨本”,也弄不清誰是原創主人。雖然有少少的二次創作成分,但99%還是一絲未改。漸漸發現,類似情況在大陸的畫書中也屢見不鮮。雖然不能說她是老翻,標上臨摹也算是尊重原作者的一種禮貌。學習之人的臨摹則又是另一回事,因為是不涉及商業成分。
畫幅需嫌少些,作為練習將就一下亦可。我明白畫家喜作大幅的原因,就是盡可能的表現細膩,這也是工筆畫的核心重點。今後每畫一畫,必須要在底稿中注上最佳畫幅作為經驗教訓。
白描圖可對原稿作增減取捨,以合乎作畫的要求。堅持廣義墨染,每一步都要做足有厚實的質感。這一幅的半成品能以一幅畫的大概出現,其中的一環是要對整幅畫的光暗以及色彩上的平衡作出合理的表達。
第二部才是染色調整,包括色相與色差。
第三步是増強立體感以及修飾等的細緻處理。
經此一役的荷花習作也頗滿意。
其實是不須要理會是否原創,原創也會有瑕疵,你可以使用他們的畫加上自己的靈感創作。也會更勝原創的作品。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