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香港市場賣浸水薑已經成了“合理”的事。以前薑的貯存是把它埋在有一定水分的沙堆裡,投入市場時才挖出來。不知是哪一位師爺的傑作:認為濕薑運輸成本大而改為半乾,到消售地才浸水發大。同胞想出的餿主意為什麼有市場,不外乎就是壟斷所至。壟斷是可以扭曲市場行為的,這是社會的最大不幸。
現在大陸的游資已到達一個不容忽視的情況,鹽炒得起來、蒜頭炒得起來、豆類都可以炒得起來。內中有沒有官商勾結、貪污受賄,不得而知。能成壟斷,相信亦會有其氣候的。
夏日炎炎需要找些醒胃的菜色。近日市面有大量的子薑賣,子薑炒肉片或鮮尤魚什麼的,不失為一個極佳的提議。
子薑的長相很好。一上刀卻感覺有點怪異,內芯很硬。姑且煮成菜餚,“子薑”老到有渣不能吃,只有吐掉。於是乎有心考究一下,究竟發生了什麼的事。
不研究尤可,一研究便毛骨悚然。下面的一組實物照片,也使大家開開眼界:
靚仔子薑原相
裡外不一的狀況
細看是老根重現
市場上“原水”浸著的子薑漂亮可愛,回家水洗之後便會即時變殘。剖開後幾分鐘,吸了“原水”的地方漸漸變成褐色。由此想到同胞曾用甲醛泡噴蔬菜“保鮮”之事,大概是有之而無不及。
此子薑能否食用,貴客自理。若想深入研究,到市場買些子薑吧,或許你有更多的發現。我相信這不是僅僅的個別事件,而是整整的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