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書的含金量

書是什麼


幾千年書對中國人的作用就是教化,西方人對書是知識的渴求,所以中國的科學技術永遠落後。幾千年中國的讀書人視孔子為聖人,研究科學的與工匠同一等級。書有什麼作用呢?一是讀書做官論;一是讀書無用論。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斤黍,書中自有顏如玉”的中國古訓是第一種的寫照。60年代大陸中學生有一句關於出路的戲言:“十年窗下苦,一朝揸茶壺”﹙只能到茶樓當茶博士﹚,是第二種論調的最好註腳。


為什麼是兩個極端?因為中國沒有走過資本主義發展的路――知識創造財富、知識創造文明。


香港由知識而進入文明跨出了第一步,創造了東方明珠的奇蹟。在這裡,知識是廣義的。不一定是人人 都要有 博士學位,只要每一個人所具有的知識用到工作上,它就具有無窮的生產創造力。一個改革開放借雞生蛋、全部工廠北移,香港就失去了後繼的發展空間。讀書就開始無用了,要不然你就得成為社會上層的“精英”!


其實在兩個極端的中間應該有著廣闊的中間地帶,成為“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知識出路,社會才有進步、天下才有和諧!


去年夏天七、八月,沙田新城市廣場擺了一個展覽裝飾,十足耐人尋味。


英國的藝術家Su BlackWell 女士用二手書,剪出了她的3D 立體雕塑。難能可貴的是,每一本要剪的書她都會重讀一遍。重新向人們告之,書是什麼!


 

書屋  1.jpg


書的含金量.jpg


知識城堡.jpg


書中意境.jpg


書中意境  3.jpg


書中意境  5.jpg


書中意境  6.jpg


書中的明日之星.jpg


最近香港人也可以在流動網上閱讀到電子書庫的資訊了,但是當今的年青人有幾多會閱讀電子書呢?曾記否,“讀書不是求分數”就被香港人罵得狗血淋頭。知識有出路是香港的千年大計,否則將是永遠的沉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