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7日 星期五

焗盅飲茶曾記否

假日懷舊蓮香居


         一介平民百姓能飲茶懷舊的茶樓,上環德輔道西的蓮香居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據說,這一間蓮香居是由蓮香茶樓衍生出來的。而蓮香茶樓早已是廣州和香港的著名茶樓,今日的蓮香居居然也是古樸古香非同凡響


        一日,約朋友到蓮香居飲茶懷舊。門口一對紅燈籠、地下大堂賣手信、飲茶樓上樓,一派老廣州的茶樓格調歷歷如在眼前。


蓮香居  1.jpg
 


        新裝修而不忘舊格調可謂稀矣。靠窗的柱用一個長長的鳥籠作裝飾,不加裝飾的白色樓底襯上黑色木枱椅反差怡人。


 

蓮香居  2.jpg


        茶桌是雙層的,恐怕不是人人都說得出一個道理來。


        以前上茶樓飲茶除能嘆一盅兩件之外,還有走堂報販買報紙的。茶客除了聊天之外,一張報紙也可過日神,可租可買更可調換。茶桌的下層,就是專為放報紙而設的呢!


        企饄拿著個閃亮的銅茶煲為你沖開水,焗盅飲茶,真是時光倒流、一等享受。茶葉屬上品而茶香清淡適宜,這就是使用焗盅飲茶的妙處。


 

蓮香居  3.jpg


        使用焗盅飲茶也有技巧的。先是把盅蓋輕微把茶葉撥為一邊,盅蓋微微傾斜,一隻手就能把茶倒向杯裡。如果你是外行,則滿枱都是水。多試幾次就習慣了。焗盅形狀也有學問,盅邊各外飄就是方便散熱不煬手。


        點心以古法泡製作招徠,味正而價錢尚可。故而茶客不少,中規中矩、大家都能受落,不愧為假日的一個好去處。


        焗盅飲茶過後欣賞一下上環的吊腳樓奇景,亦是樂趣也!


 

上環街景特色.jpg



2009年11月21日 星期六

黃金湮沒

黃金的命運


         貨幣的興起源於方便物質的交換,從貝殼→銅幣→銀幣→金幣,它一直都是跟隨著“貨”與“幣”等值的概念。幾千年的中國都是使用銅錢,沒有進入過金幣的流通階段。雖然宋朝已出現把銀作為大額“貨幣”的歷史,但都是以原材料形式的“銀錠”出現,以後就遺傳了幾千年。


        歐洲人使用銀幣比中國人久遠得多,古希臘、古羅馬使用銀幣就很普遍。銀礦大量的發現與冶煉技術的提高,有了條件鑄造大量的銀圓貨幣。尤其是海上貿易的激增,出現了“貿易銀圓”這一種新貨幣。金幣的出現象徵財富多於流通使用,因為它的價值實在太大了。


        中國銀幣的出現得很遲﹙1887年﹚。受到外國貿易銀圓的衝擊和白銀的大量外流,滿清政府也不得不鑄造“光緒銀圓”與之抗衡。西方國家以黃金為儲備,滿清皇朝只能以白銀作庫存,民間使用是銅錢。這就說明幾千年中國,一直都是一個經濟不發達的社會。


        其實當皇帝的心裡也明白,只有以重文﹙束縛思想﹚輕商﹙壓抑工業發展﹚才能維繫落後的皇朝。人民見多識廣,就會向皇朝提出很多的“為什麼”?幾千年的小作坊、幾千年的小手工業,才能把民眾變成井底之蛙。


        在二次大戰的動亂年代,民眾積蓄有三幾兩的黃金作為傍身也不足奇。在人們的意識中,黃金是一種終極的貨幣。大多數的人都把它造成首飾,在生活頡據之時寥以為補。


        1971年尼克松政府廢除了美鈔的含金,也就是可以濫發鈔票以填補韓戰的赤字,引發了一次世界經濟的大動盪。


19341月,美國通過的《黃金儲備法案》把金價定為每盎司35美元維持了40年。


1973213,黃金價格從每盎司38美元提高到42美元。


1979年,黃金價格漲到每盎司450美元。


2003年,黃金價格為每盎司800美元。


2009年的11月,黃金價格突破每盎司1110美元的大關!


金融海嘯之後將會帶來新一輪美國的經濟蕭條。因為自1944年建立了美元兌換體系後,世界各國的人民都在為美國人“奉獻”。大量印製的美鈔都由全世界埋單,美國一直能“維持”低通漲就是有賴於此。加上格林斯潘財金政策的推波助瀾,把美國人引向更大的貪婪。使用槓桿來獲取無限利益,最後落得引火自焚還要慮及街坊。


大陸出版了一本書《審判格林斯潘》,就是值得一看。


新書.jpg
 


奧巴馬放低身段到處乞憐,也改變不了美國經濟蕭條的命運,欠下歷史的帳一定要還。美國拋出了400噸黃金、世界貨幣銀行也拋出了500噸黃金以穩定經濟。美國更是肆無忌憚地使用寬鬆的貨幣政策來狂印銀紙,於是也提醒了大家可以印銀紙來購買黃金。美國使美元貶值以減輕債務,拋美元一旦成為國際趨勢更會引發美元體系的崩潰。雖然此一舉對世界各國都沒有好處,歷史的潮流也只好如此而別無他法。


紙幣在市場上的泛濫勢必引起通貨膨脹。各國已對美元失去信心而逐漸遠離,紛紛佈署淡出寬鬆的貨幣政策以救經濟。這下使美國可亂了手腳,除重新啟用貿易保護主義外,國內的追稅、加稅經已展開,物價飛升和社會福利的下降將會到來。美國人也得嚐到通貨膨脹的滋味了。


黃金突破每盎司1110美元的價格,已失去終極貨幣意義。可以看到民間紛紛拋售黃金以圖利,重新買入已成侈望。婚嫁公司租賃黃金首飾的興旺最能說明問題,婚禮上的一切金飾全都成道具矣!


終極的貨幣是什麼?竟然是最質樸的東西石油和糧食。轉了一個大圈,還是以賴以為社會生存的物質最有用――反樸歸真!


2009年11月14日 星期六

社會難題由此起

還未醒悟


一日與出版界人士談起香港人的讀書風氣。她告訴我香港年青一代讀書之風越來越淡薄,尤其是一些知識型的書籍更甚。


我想這與一個社會的結構有關,是整個現實社會的反映。


香港當今沒有了工業。而這一個“工業”的含義是廣泛的製造業。自工廠北移,為國內改革開放作了先驅,香港便成了無根之木。700萬人靠什麼吃飯?大批學生畢業之後的出路如何?知識有何用場,也使同學們感到迷惘。這是一個社會的大問題,是關係到香港將往何處去?


父母望子成龍也只停留在分數上。香港學生的分數是靠死背書而得的,並不是知識的掌握的衡量。一進入社會門檻,便不知信心為何物。


香港的學生每日除了在學校讀書外,還得在補習天王那裡繼續“讀書”。為什麼?還不是父母之命!結果呢,這就更加助長了年青人的叛逆心態――抗拒讀書。因為連童年的自由都給剥奪了,沉迷於吃喝玩樂便成了青少年們的首選。加上商業化社會的推波助瀾,結果是怎樣,大家都心知肚明。


社會問題的揮之不去?究其主因是香港沒有了製造業,何來藏得下後來的年青人?知識在那裡能找得到“歸宿”?香港的書局內只有稀稀疏疏的人流;隔河的深圳數家超巨型書城卻是門庭若市,坐在地上看書的人多的是。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深圳人就是希望多學點知識闖天下,知識有用武之地。香港呢,誰人答得出?香港學生脆弱而經不起風浪,經常都在扮演著空中飛人﹙跳樓事件﹚的角色。誰人邊沿化你了?問問你們游水到香港來的先輩。從“死”中過來的人,就是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今天豐裕的家。是何等的鮮明啊!


太商業化的結果,也使香港的書局自毀前途。現在香港市面上所賣的書,70%以上都是“大陸的書”。以前還好,售價人民幣與港幣1 : 1。現在港幣隨美元貶值了,如果跟隨匯率升也無可非議。但書價升幅的驚人往往超過1 : 0.8,更甚者經常是按質﹙書中內容的暢銷可能﹚升價。這一點是最令“讀書人”反感,何不過一條河到深圳買吧。買兩本書就賺回車費,買三本就賺多一頓午飯。於是乎,香港的書局內始終保持著稀稀疏疏的人流,最後便是日漸式微。買書?過深圳是遲早的事了。


 

香港地鐵宣傳畫.jpg


無厘頭就得?0靚模就得?………?


2009年11月11日 星期三

不求甚解亂充數 張冠李戴皆因愚

[ 續上 ]


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粉嶺雲泉仙館中的螭吻是近代制作。魚身成“S”型,頗有領“傷殘津貼”的味道,是一失敗之作。後殿是使用了龍七子饕餮。藝人作品也往往給人以深思,亦是一種的享受。


粉嶺雲泉仙館上的螭吻.jpg


 

粉嶺雲泉仙館上的饕餮.jpg


有書本把饕餮誤作螭吻。饕餮者,其實說明牠是十分貪吃,見什麼就咬著不放。只得一個大頭和大嘴,連身體都沒有。把牠放在正樑的兩端就最好不過,讓牠緊緊的咬著屋的正脊,房子就不會輕易地倒塌了。


在一些香港的淨苑又錯螭吻當饕餮,使螭吻緊緊的咬著脊樑。天啊,牠還能施消防噴水嗎?只要一鬆口,大樑都要掉下來了。


 

錯配螭吻 2.jpg

        中國文化是博大精深的,用錯了便會造成笑話!

2009年11月7日 星期六

細看香港藝術

龍的傳說


 龍是中國的一個圖騰,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龍”這一種東西。我們的祖先看得見的是蛇,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巨蟒與各式各樣的毒蛇。蛇為了覓食和自衛,向其他的動物發動攻擊。原始的人類當然一看到蛇就怕怕,便把牠們奉若神靈懇求牠遠離以保平安。


        雷、電,自地球誕生的一天起就已存在。雷擊不但可置生靈于死地、也可引發山林大火,對大地造成災難。電光劃破長空以及震耳欲聾的聲音,怎不令我們的祖先產生敬畏。“隆隆”的雷聲,最後變成了一個“龍”字。不知是那一個的“聰明人”,把雷、電與蛇合成一體,畫蛇添足成了“龍”。自此,龍就是中國的土特產而揚名中外。同時也以此為標記﹙圖騰﹚,以恫嚇其他的部落,顯示我們是不好惹的。


 

龍圖騰.jpg


        後人把龍的形象逐漸美化定型。由馬頭、蛇身、蜥蜴腳、老鷹爪、魚蝶尾、鹿角以及遍身魚鱗的特徵合成了一怪獸,嘴邊有鬚、顎下有珠的“中國龍”就顯得更加威嚴。簡稱為“龍”。


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還有著一個特殊的意義。昔日的皇帝莫不在民間散播謠言,都說他與龍是扯上一點關係的,今日代行天意來統治他的萬民。在民間傳說中“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就是與帝皇的“龍種說”唱著對臺。


自古以來,“九”是中國人心目中最大的數字﹙以單位數字來說﹚。以此,龍就有9個兒子了。皆因各自出處的不同,九子的名單就不免有了出入,有時甚至張冠李戴。大家有了對“真龍”形態規範的認可,所以就不會出現異樣的“中國龍”。龍變成了中國人的吉祥瑞獸,1000元的渣打港幣就可見到牠的尊容。外國的龍多以妖魔出現,與真實的恐龍相接近。


龍的第三子螭吻﹙鴟吻﹚又叫嘲風,性好攀高東張西望、既能吞火又可呼風喚雨。凡祠堂廟宇,都會把牠放到瓦脊上壓辟火災。因是用其意而無中生有的造物,其形狀就會有很大的變化。北方的螭吻是龍身;南方的螭吻是魚身。我更喜歡南方的螭吻,一種水中神靈對壓辟火災更是傳神。


北方螭吻.jpg
 
魯班廟上的螭吻.jpg


香港魯班先師廟上的螭吻比一般的廟宇中的螭吻更具“神氣”,甚至遠遠超過廣州的陳家祠和佛山的祖廟。為此,我專程遊了一次廣州的陳家祠。


廣州陳家祠上的螭吻.jpg
    


廟少並不是一切的裝飾工藝都是差人一截。要知道香港魯班先師廟上的瓦脊與陶塑,是表示徒子徒孫向他們的先師表達最高手藝的誠意,而非絕對的按質論價!


香港魯班先師廟為兩進深的建築,自然就有兩條屋脊。一個很巧妙的是,後屋脊上的螭吻造型是在雲中。使人產生好像螭吻腹部的錯覺,生動而自然。


魯班廟後脊的螭吻.jpg
 


 


(待續)


 


 


2009年11月6日 星期五

警號

 


照片的控訴


  

不能吃呀.jpg


 


wunai.jpg


沙田城門河的污染已到了令人吃驚的情度鶴媽媽告訴她的孩子死魚不能吃小鶴便顯得一臉的無奈


沙田人救救城門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