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6日 星期日

循環原來是提升






紙的尺寸問題



    自從曉得熟萱畫紙的開切方式,一年來都如此照辦。對於吝惜紙張,無疑是節約有嘉。從最近的練習中依“規範”紙大小而作畫,總嫌畫幅過小。隨著對工筆畫的深入感受,要表現畫工及氣勢,沒有一定的畫幅是難以實現的。畫冊經常都會出現原畫尺寸大小的字樣,也就是提醒讀者看畫冊跟實物是有差別的。在展覽會中看到中國水墨畫的氣勢,與畫冊上是大大的不同。若與四尺紙比較,是不遵照其規律的。啊,原來畫家們都是以六尺紙為依據!



    中國畫用的熟萱紙製作,還是以人工操作為主、一張一張的造。一百張為之一疊。挑選出一張無缺憾的六尺紙比一張四尺紙,成品率要低得多。六尺紙價高而產量少就是這個原因,只有畫大畫時才用得著。大畫家的畫值錢,紙的價格就不是問題。再者,六尺紙表現的氣勢也比四尺紙大得多。



    人成熟了,看法也轉成熟了!



市場為了迎合大眾的消費水平,一般都是售賣四尺紙張。切割了的六尺紙尺寸,都可以用四尺紙來實現。用四尺紙模仿六尺紙的畫幅,是畫家們的一種習慣。完成一幅精心的工筆畫也無意多加計較了。



    要記著畫才是主角紙是配角,紙不能太狹小而限制了主角的伸展空間。對於以前的無心插柳的大畫幅忽然懷念起來,意識卻是不大一樣。切下的“邊角料”還是有它的用途的。



    近日專心畫雀鳥特寫以作練習。市場上這一類的書籍不少。唯都是先有成( )畫後補白描,粗蔬的白描往往都走了樣,以致無法完成效果。所以先以“邊角料”完成白描底圖,再對著彩圖以修正成最後的白描圖。一來可以作熱身練習,這又是一次另類的讀圖,裨益也是不少的。



 



   紙太小 欠缺空間

  紙張大小效果圖

 




2013年6月6日 星期四

耕耘之樂

 





加深理解的基本功



    最近才畫出了三幅像點樣子的工筆畫[紅山茶]、宋畫[枇杷綉眼圖]、路雨年的[蘆葦紅魚]。一步一步的領略著來畫,效果全然不同。經老師輕雲的提點下終於完成了,並按了印章以莊重之。



臨枇杷綉鳥完成圖    臨蘆葦紅鯉魚圖

 



    基本功的不札實是進步緩慢的主因。翻出了多年前,第一次拜訪輕雲老師給學生練習十八描的手稿:其宛轉自如、筆鋒有力。當時剛剛入行、無法臨效,時至今日珍而藏之。



白描基本功示範圖 輕雲的手畫白描稿



    為加深染色訓練,重溫白描才知畫稿的功力深厚,以及自己的望塵莫及,今後要不時的練習之。



    做好“平塗”、“統染”、“分染”、“提染”、“罩染”………的每一步,其實都是一幅“完美的畫”。只要這樣,才算是功夫的完整。

    染色練習



    “工”從何來?答案是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