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文銅幣
維多利亞女王時代,除“一文”與“一仙”均為銅質外,從“五仙”直至“一圓”,皆為銀質,與當時世界通用的銀本位是相一致。
“一文”的產生是與中國國內使用的穿孔銅錢相銜接的,“MIL”是中文“文”的譯音。面值排列符合中文由上至下、從右至左的閱讀規則。
由於質材與價值的對應關係,“一文”只能是小理小氣的體積( Ф15mm 重0.98g
厚0.80mm )。
這個“文”對英國人很不習慣,於是1866年再鑄了一款按英國人自左至右讀法的“千一”,即為一圓的千份之一。有人把它讀成一千是絕對的錯了,這是錢幣史上的一個異數,還發行了20,000,000個之多呢!
通貨膨脹使這個“一文”銅幣流通了五年左右便退出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