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4日 星期二

好印章一方難求


印章的樂趣

 


中國的水墨畫,作者一般都會鈐上朱紅的印章,頓時使整個畫面生色不少。寫書法的人,多會刻章。習畫之人,多找人代勞。一般而言能繪畫者書法並不會太下苦功,兩樣都是頗化時間練習的事,只能專注其一。尤其是習工筆畫的人,更不希望雕刻之力影響日後白描的發揮。

筆畫中能蓋上一個精美之印章,也是夢寐以求。近日經友人搭橋找到一位刻印高人,得到幼篆幾方。鍾意之物,樂也無窮。

一款清秀的[怡槳齋主人]的“閒章”,蓋在[柿子成熟時]的畫上堵添了幾分的秀氣。大芬村的裱畫師傅一看便認出是出自名師之手,連工筆畫的工力也被多估了十年。雖則是逢迎之語,卻也樂在其中。

遙想“完壁歸趙”故事中的和田玉壁,是一件稀世奇珍。這一和田玉壁後來被秦始皇得到,切割成4x 4寸方形高36的“傳國玉壐”。他自以為一世、二世……可以永久相傳。秦朝的1尺相當於今天的23厘米,換算出來即9.2 x 9.2 x 8.28厘米由此看來這塊和田玉壁是直徑56、厚36的圓餅。

 
 
 

這個寶壐上面所刻的字為“受命于天 既壽永昌”。由丞相李斯設計和篆寫印文。文體是鳥蟲篆書,今人能寫的幾稀矣。上雕五螭相盤紐式。由著名玉工孫壽雕刻。秦始皇也愛不釋手,用五彩絲線編織成綬帶將寶壐佩挎在肩,整日在宮中炫耀。玉工因琢壐有功稱為玉王,史稱王孫壽。
      那知秦朝二世而亡,子嬰降漢交出“傳國玉壐”。王莽篡政逼84歲的太皇太后交出寶壐,老淚縱橫的寡婦一邊罵一邊把寶壐摔在地上。寶壐缺了一角,後來鑲上了金螭成了螭缺一角的玉壐。

2013年9月18日 星期三

新居探路



老人寫Blog已七年,從胡裡胡塗到認識一眾網友,其樂趣確也無窮。老來才學後生事,是以為“子”也。“老子”一名由此而出,一時記不起道教的老祖宗也叫老子的。由於已在網上註冊,將錯就錯罷。後來翻了幾頁老子的[道德經]不知他言什麼,總的印象是說了等於沒說,連孔子也聽不明。

七年之飬,對網誌還是有感情的。雅虎另求高就、限時搬遷,不捨與無奈也困擾多時。搬屋其實也是一件煩惱事,時而世易、唯有擇“屋”而居。

Google 新居下榻、一切都顯得新鮮,一時也摸不著頭腦。像劉姥姥遊大觀園,走著瞧吧。


 
[雜談]

2013年9月7日 星期六

不能獨沽一味




體會工筆山石


    大畫幅的工筆畫除了花鳥蟲魚,自然也會涉及到山石。工筆的山石,青綠山水是一典型的表現方式。雖然顯得有些誇張,從視覺效果來看還是有其新穎之處。


    找來了一本 [青綠山水畫法] 的畫冊,選取一幅較簡單表現夜色畫意、石青色的山水畫法。山石對我是外行,這次的目的全是體驗與培養感覺。心想:白天與月明之夜,表現的方式大概也會萬變不離其宗。


    翻開工筆山水白描畫,除線條之外還夾雜了一些墨染,增加了拓印的困難。在熟萱紙上看不清晰細緻的部分,又是想當然的“畫成了”白描一幅。


老師輕雲一看之後,指出畫工筆山石的步驟要用勾勒皴( 音詢 )擦四種筆法來完成,並當場作了示範。以我的理解是先用線條勾勒出輪廓,再用沙筆擦出紋理。最後用水筆染出效果……與我熟識的花卉畫白描截然不是那麼一回事!


雖則是一幅“胡亂的”白描圖,我還是把牠完成染色。不求別的,目的是培養感覺而已。


 


 
 



 
漢字起源於像形文字,像形文字又是最簡單的繪畫。當然不能要求我們的先人具有真實的描述,地域的不同可能還有一些約定,但創造出來的像形文字也會因人不同。直至秦始皇才統一了中華大地上的文字( 篆書 )


繪畫從文字分離出來而自成一體,是秦漢魏晉後的南北朝花鳥畫。無用置疑,這都是寫實的工筆畫。直到宋朝,發展致登峰造極的境地。跨越宋畫的門檻確是不易,再加上戰亂不斷而形成斷代。


蒙古族統治下的元朝,對中原文化興趣不大。新興文人的水墨畫應運而生,除花鳥魚蟲外也涉及山水。此種意筆畫誕生從“遊戲”,逐漸向畫的體系變化。可以發現:越往前推的意筆畫,牠的文字說明就越多。早期的意筆畫多是個人對世俗的一種渲洩。文同把直竹扭曲成S形;八大山人把人的頭顱畫成三角形、而且都是眼睛朝天………如此種種都是曉諭世人的一種反抗。


工筆山石是從學習意筆發展出來,再加上自己的元素而熔成一格。雖然工筆與意筆山石畫法有著很多共通的地方,脫胎換骨是工筆的進步!為畫工筆山石,就非要學習勾勒皴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