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30日 星期四

鬼是一樣 人卻不一樣

盂蘭節有感


近日屋邨周圍到處都烟火嗆鼻,究其原因乃農曆七月十四期間。農曆七月十四日是中國人的“鬼節”―盂蘭節。相傳這些天、陰府之門大開,一切的冤魂野鬼都放大假、跑了出來。



        中國人是最怕鬼的人,一聽到“鬼”字就腳軟。管它是日還是紅毛鬼,游魂野鬼更是不得了。到處擺下食品、燒紙錢以求水陸平安。其中有一食品是不能少的就是豆腐,有一成語是“泵鬼食豆腐”。說的是鬼最歡喜是吃人腦,以豆腐來充數騙鬼吃。可見呃神騙鬼也是香港人的一種通識。



        沒有“環保團體”敢站出來說燒紙錢污染空氣。一眾什麼都反對的一群,原來也是怕鬼的。



        外國人也有“鬼節”―萬勝節,他們就敢於與鬼同樂。每年的萬勝節是他們狂歡的日子,扮鬼扮馬。血淋淋的造型真的使人毛骨悚然,蘭桂坊不時踩死人也一樣熱鬧非凡。



        魯迅筆下的假洋鬼子,阿Q就是不怕他。



        中國也有喜愛鬼的人,就是蒲松齡。他筆下的巨著[聊齋],眾多的女鬼其心靈都是美的、都是如花美麗的淑女,多少的書生也曾為她們傾心、為她們的沉冤申訴。



 


2012年8月29日 星期三

人間無情天有情

笑話



一個漫不經心的香港人,就是喜歡搵著數。看到電視廣告:“雅努阿圖,我響往的地方”,於是他就想辦法得到了一本雅努阿圖的公民護照。



        一天到瑞士阿爾卑斯山滑雪。天公就是不造美,遇到了雪崩。最後被救出送往醫院。



        警察到來要求他出示旅行證件,他隨意就拿出一個護照。



        “啊,你是雅努阿圖公民,依慣例你應到雅努阿圖領事館求助。很遺憾,這裡沒有雅努阿圖小島國的領事館”。



        一下子,這個香港人慌了。急忙從背囊中倒出十多本的護照出來。偏偏沒有一本“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究竟有沒有領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區護照,他說不准。究竟他拿什麼證件離開香港?也記不清。



        警察看了他一堆的護照全是別國的公民身份。很禮貌的說:“抱歉,你到聯合國總部甄別一下你屬那一國的國民?那裡有一個機構,也許能幫助你……”。



        香港人昏了過去。……



        很有幸,他見到了上帝。馬上就向上帝訴說人間的泠酷和不近人情,那一國都不願收留他。上帝很溫和的對他說:“你有福了,歡迎你到天國來”!



        混身泠汗的香港人一下驚醒了,口中還喃喃自語地說:天哪,我該是哪一國的國民哪……



 




2012年8月25日 星期六

心意的牡丹

工筆牡丹與我


看過一本叫《中國牡丹檔案》的書,自牠的起源、分類、以至分佈、詩詞、繪畫……詳細之極。原來當今牡丹之艷麗,皆出自世世代代的人工栽培與育種。古人對牡丹與芍藥的混淆不清,可見以前的“原牡丹”並不顯得特別的美麗。



        書中大量的牡丹圖片總不及畫家筆下來得嬌艷,工筆牡丹又比意筆遠勝得多。多次在香港的花展中看過牡丹,亦沒有艷壓群芳的超然感覺。書中介紹:大多數的牡丹都沒香氣,國色天香又只是詩人的抑想。可見藝術的提昇,是人類美好的一種祝願。藝術是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處處流露著人性的美。



        高超的園藝師才可培育得艷麗的品種。唐朝的牡丹開始盛行、成了富貴仕宧園中的寶貝,皆因育種難度之高,牡丹就成了“富貴”的代名詞。當然牡丹嬌艷的付出,也使牠實至名歸。



        近年國內大面積的種植成林、一片花海,氣氛當然不同。陝西洛陽、山東澤荷一年一度的牡丹節大招商,盛況更是空前。於是乎牡丹失去了昔日的光環,成了大路貨的商品,東北也辦起牡丹節來了……



        我更愛工筆畫家筆下的牡丹:牠保持著自己的風韻和寧靜!線條之優美、色彩的合宜,可謂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豆綠牡丹就是以牠的清雅、與宮粉牡丹的高貴氣質徊異,成了我習畫牡丹的又一題目。



 

            未完成的豆綠牡丹



2012年8月23日 星期四

文化沙漠中的暇想



誠品風



        在香港台灣書給人的印象,除了深水涉黃金商場的電腦書和最新的攝影書,就是一百元幾本的陳年特價書。深水涉黃金商場的書目中,又有不少是授權大陸印刷的。台灣究竟是不是文化沙漠?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台灣書是不是只照亮別人,像蠟燭一樣在自己的腳下留下一個暗影。



誠品書店為香港人旅遊台北的的一個景點,就是希望能在台灣找到一些在香港找不到的台灣書。年前的台北自由行,這也是我希望尋找的一個題目。



台北最大的誠品書店是找到了,由於時間的關係只能在那裡兜了個圈。令我驚奇的是:出位的反共書籍沒有,研究台灣本土的書卻不少。消除了幾十年間在大陸所受的教育,台灣是一個極端反共的地方( 或許幾十年前確是如此 )!



那次我僅買了一本高質彩印《跟著媽祖去旅行》的書跟著她遊遍台灣南北、了解一下台灣的媽祖文化也好。台灣人最直接而親民的人間神仙是媽祖也從心底裡敬服她誠品書店在台北的印象,那不過是在商場中的書店而已,與香港別無兩樣。



台灣人最樂道的是現實生活的平靜與休閒,從我的[台北自由行]專題Blog中都處處都表露無遺。



誠品書店在香港希慎廣場開張,被香港傳媒形容到“倒瀉蘿蟹”。究其原因在815期的[今周刊]介紹誠品店的專輯中,毫不諱言曾與一些行家有過過節。它將以闖關的恣態打造“華人文化的第一品牌”,敢於在香港刮起一股誠品風



希慎廣場找不到的大型廣告,差點兒覺得自己是不是找錯了地方?如不是一個小小的指示牌:直上再直上,如此低調的處理既增加了它的神秘感,把錢花在廣告上倒不如以自己的氣質感染顧客,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這次展現的兩個主題,台灣的文化氣息是如此的蓬勃,文藝作品之多使人目不暇給;另外就是翻譯過來大量的日本文化書籍,這也是台灣人的強項。一種文化氣息的氛圍使人平靜與寫意,佈置的氣氛亦增加了人們的投入,這真是一個休閒的好去處。有點人文氣質的香港人,時尚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到過誠品書店未



這裡所賣的台灣書均是香港其他書店所沒有的,是第一的賣點。其次是書要有質素的,那怕比別人貴的誠品書店價”也用品德取悅於人。



 



其實好書之人貴他一兩元也不太在乎,主要是物有所用。知識有價,社會才有進步。香港普遍的書空有標題而內容空泛,漸使人們為之遠離。快食麵式的香港文化,不萎縮才是奇蹟。



誠品風會給香港人帶來反思,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2012年8月18日 星期六

臨摹的兩種境界

對臨


今天開始學對臨”,也就是練習物件空間的重組。



往日是對著別人的大畫稿印描,練的是筆法、其他就全無負擔了。“對臨”對應西洋畫的素描,但又僅僅是線條畫、而不是完整的素描,用行家的話來說就是白描對臨。



因為是新鮮的事物,就先從簡單的“小品”做起。“朝晨荷露”一直都掛在心中,由於自己的“任務”都安排得滿滿的,於是乎都壓下了。在“空檔”之中,終於對臨了第一幅A4紙的“朝晨荷露”白描稿。



            把它放大到合適的尺寸後,畫成了最後的白描圖。這是一次十八描線條的總練習。雖然原稿子是自己畫的,經放大了的長線條也對自己“發難”起來。無他,十八描的基本功底子淺,不經常的練習也會日漸生疏。

以我目前的進度,一幅工筆畫需時是一個月。遇上一些拖延,那就更長了。所以間中插上一些十八描的練習,很有必要。由於放大稿的線條變形,白描的線條的修正就顯得要很有用心。畫出一幅一氣苛成的白描畫,原來又是一個新的挑戰!